第26章火灾后重建 - 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 浙西闲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6章火灾后重建

第26章火灾后重建  杨明哲家具生产车间里的职工没有防火的常识经验,也可能慌乱了忘记了关电阀,雷电击到了电线上,整个木工房都着火了,风又大,所有的半成品车间都起火了,还有空地上的一些木料也烧着了。在着火的时候杜英给杨明哲打了电话。

幸好抢救及时,成品仓库没有出事,损失已经造成,生产已经全面瘫痪了,幸好不至于他破产。

郑华在去年没有经过杨明哲的同意,在保险公司投了财产保险,着火的第二天,保险公司来到了现场,对厂里的损失作了估算,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弥补了一些损失,但毕竟伤了元气,生产全线都已经停下来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杨明哲让职工都先回家休息或者先到其他地方找找活先做起来,等厂里恢复生产之后再通知大家再来上班。职工离开了,由于厂里出现了大火灾,也没有拿到遣散费。杨明哲就开始筹备着重新建造厂房,一切还得重新建设规划和申报。

一个家具企业受了灾,当地部门肯定会来关注一下,安慰一下。火灾后的第三天,区里领导来厂里慰问了。

杨明哲在办公室接待起了区政府领导,交谈着如何重建的事宜。交谈中,区领导给他指了一条路,说市经济开发区正在招商,可以去看看,让他考虑是不是可以迁址到市经济开发区去办厂,开发区里的工业企业有很多的优惠政策。

他听了区领导的见意,第二天就到了市工业经济开发区去看了,区领导给了他工业开发区工办主任崔文彬的联系方式,经过了解,方方面面的条件都比原来好,就决定迁址到市经济开发区去了。

按照杨明哲他内心的意思,更多的想法是按照过去传统的说法,换换风水。把原来的厂房,土地和其他房屋设施计划找个下家,买掉算了,有了资本就可以另辟蹊径,东山再起。

杨明哲本着换换风水,就把家具厂迁到工业开发区去了。事后区领导在走访聊天的时候,与他谈起当初让他换个地方是因为以前的企业在块地上也被雷电打过,只是那家企业都是些不太易燃的东西,没有着火,所以知道的人不是很多,当时不便明说,迷信的东西在领导嘴里说出来影响不好,也有可能是那块地下有特定的磁场,一到季节,就经常会引来一些雷电,加上当时厂里的工人没有安全用电的意识,雷雨天气还明火执仗,所以这才引起了火灾。

自那之后,区里在这块土地上建了一座避雷铁塔,虽说信则有,不信则无,防着点总不会错。也有可能领导嘴里不好直接说出来,那种民间的说法也信。

经过两年的建设,在市工业经济开发区的厂房,办公楼已经建好,生产经营又开始了,新的厂房都是按照他新的设想建起来的,基本上模仿深圳经济开发区家具厂的模式,在办公楼的顶楼布置了一个家具陈列大厅。

在新厂建设过程中,郑华还是帮着他,因为这是杨明哲最困难的时候,需要他再帮一帮,等到新的厂房建成之后,重新开业了,虽然还专门为郑华做了一间别致的总经理办公室,也给郑华专门配了总经理助理,而就在这万事俱备的时候,郑华却提出了辞职。

在郑华提出正式辞职的时候,杨明哲稍作了挽留,以示对郑华的一种信任。杨明哲挽留后,郑华表示感谢。见郑华确实不想再做了,那也就算了。郑华走的时候,杨明哲给了郑华五十万元,以表示这么多年的恩情感谢,郑华也没有客气就收下了,郑华就是这样的性格,给他,他就收下了,杨明哲不给他,他也不会去想,更不会去说,一切都要随缘分。

黄炳富在杨明哲重建厂区的初期就离开厂里,自己到其他的家具企业的老板那里去做了,来的时候就带有点勉强,走的时候也没有多说什么了,这两年在他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光彩的事也就让它过去了。三个人,六、七年的合作也就此结束了,想想也不错了,能够合作了这么长时间,已经很好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总有分开的时候。如果黄炳富以前没有那些不光彩的事,杨明哲也会给黄炳富一笔丰厚的钱,以示多年来的合作,所以离开的时候就请他吃了一餐饭。

在新厂建设成功,且郑华离开厂里的时候,他从深圳挖来了一个在家具行业做过多年有经验的总经理和一个设计总监。人员增加了很多,早几年前从老家出来到他厂里做的几个同乡到现在也成熟练工了,随着到了建起了新厂,也做起了班组长。

郑华也推荐了一批有些手艺好一点木匠和油漆师傅到新厂来帮忙,杨明哲从深圳的劳务市场引进了一些技术工人,如此这样很顺利地复工了,人员,规模都比原先大了一倍,钢棚厂房防雷电,办公楼独栋五层,在楼顶布置了一个家具陈列大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家具,包括板式,实木,红木,还有几款西式的家具,一些老物件都是向人家借来摆设摆设的。

在重新开业的时候,专门邀请了工业经济开发区的区长,因为区长出门开会不在区里,工业经济开发区派来了一位副区长,祝贺新厂重新开业。

企业上了一个台阶,为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在前一年新厂区正在建设的时候,他参加了省里举办的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学期六个月,这一类的培训班是专门针对一些中小企业,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小老板开设的,专门请大学教授,讲些成功人的故事经历,专致,狼性,浅学易懂,非常迎合学员。这种教学方式专门针对像杨明哲这样的暴发户,来钱太容易了,做了老板,富了起来,就开始装斯文了。可是这种教学方式的收费不低,六个月,分六次上课,每个月一次,学费八万,八万中包含六次的住宿,一日三餐,住的宾馆肯定是上档次的五星级酒店,培训机构还顾几个靓一点的美女做接待员。

主办单位是省文化厅,承办单位是省级的文化传媒公司,有档次,有排场。杨明哲上课很认真,善听,领会的也很快,真要他把上课的内容记下来,那就难为他了,听的懂,但字写不出来,不能够在大堂里画图示意吧,幸好他记性很好,几乎过耳不忘。大家都在用电脑或者笔记本记录着讲师的一些名言名句,商场和公共交谊场所会派上用场,事业上的需要,生活中的需要,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现学现用。

杨明哲的发财之路,又重新开始了,算算也是第三次了,不过起点与当年比起来截然不同了,长了见识,长了知识。从此以后,他工厂里待的时间更少了,一旦有空就往外地跑,bj,上海,海南,深圳到处跑,去深圳时间跑最多了,还在深圳设了自己的专柜,常年一些新款产品交替地陈列在会馆的专柜里。在深圳也接交了一些家具企业的同行人,也可能太投入了,时间不久,就在深圳龙岗经济开发区和其他人合办了一个分厂。

外边的人,不知根知底的,他就知道一心一意地想发财,做大老板,他精明,人家比他更精,精的把他袋子里的钱都算进去了,几年之后他才知道自己步子太快了,快的使自己失控了,什么是商人,什么叫无奸不商的行话。学来的知识不能生搬硬套,到了这个资本运作平台要想投机取巧,靠他那点小聪明是远远不够,过去的成功不能代表未来就一定能够成功,诚信只是在课堂上听听而意,真要做起来,不下点血本,永远也不知道什么叫诚心诚意。

李国栋在总经理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在整个江城集团总公司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虽然总经理的工作会议在以前每年都会有一,两次,讲话的内容在江城日报的报刊,电视上也经常出现。李国栋的讲话在江城集团的人看来都是年复一年的反版,年年播,雷声大,雨点小,措施往往落不到实处。特别是职工待业的问题,看着其他城市都渐渐富了起来,不仅城里人,农村里的人都到外地经商,务工。江城集团总经理换了,无非就是集团总公司高层领导的更换。听说李国栋来担任江城集团总公司的总经理,职工们也高兴了一阵子。在以前江城化工厂里的时候,李国栋厂长亲民,务实,不浮夸,在厂里的职工看来这不过是厂长应尽的本职工作范围,本应该是这样的,然而,墙内开花墙外香,江城集团旗下的扩大职工们高兴了。

然而,两个月过去了,没有一点动静,电视上也很少露面,高兴一阵渐渐地淡去了。刚开始引起职工们关注并不是江城集团总经理在工作扩大会议上讲话内容,而是连续八个小时不间断无讲稿的讲话。

天灾之后,很快就东山再起,又有了新的起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