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规范化经营 - 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 浙西闲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2章规范化经营

第22章规范化经营  杨明哲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在招聘设计总监的同时也在物色一个业务主管,培养一个助手,准备向全国的大型家具市场进军,首先把目光放到了深圳特区家具市场。

开业大吉,一路顺风,杨明哲不仅江城市家具展览会一炮打响,三年之后,展品已发到了周边城市和省城、最远发到了深圳,经销商已达到了二十五家,长江以北的几个大城市有好几家正在洽谈中,预计会超过三十多家。

生产厂区的厂房已经买了下来,并在厂区外围圈了一块地,造起了两栋厂房,钢棚把五栋厂房连了起来,成品区、木工区、油漆区、材料仓库分门别类,井然有序。另建了一栋两层楼房,用于办公,食堂和职工宿舍。预计经销商的不断加盟,担心产品生产会供不应求,又联系了几家外协单位,选料,取料,煮料,去脂计划采用开放式,放到外协单位去加工,以减轻厂区里的生产负荷和以备急时之用,目前已经有了几家外来的,试探性的家具代加工生产企业。

企业发到了这个程度,已不能再这么低调了,当地政府,你不找他,他也要来找你了。派出所、环保、消防、工商、税收,还有附近的村委都一一主动上门了,说是走访,其实是监督。监督部门本着扶持企业的原则,监督人员也很热情,经常对企业管理做些指导,对企业很有益处。安全部门也帮厂里找出了许多安全隐患,解除了未然之患。

派出所也在厂里设了治安联络点,职工多了起来,招工时也没有政审,历史面貌都不清楚,有了派出所治安联络点,起码有个震摄作用。

环保部门人员工作很认真,很尽职,经常来企业指导帮助学习一些环保知识,也知道创办企业不容易,一开始所有的一切都要按现代城市来管理,企业就无法开业了,给企业制定了环保治理的时间表,同时也介绍一些环保材料,指导企业逐步走向正规经营。

三年之内,工商就来过一次,也就这么一次,给企业解决了一个长久的事情,“康达”商标的注册问题,不仅完成了申报,经过江城市工商局领导的努力,家具“康达”牌商标,时间不长,省工商就批了下来。

地方各个职能部门都很好,就是最怕税务局,不要说来人,就是一个电话也让你惊惶失措,心虚啊,还不是一点,很虚,非常的虚。家具行业,上、下游基本上都不需要发票的,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如果一定要提供发票,那材料价格就要高出一成以上,多的要一成半,这种差额的诱忽不是一般人能够消化,而下游的经销商,面对的消费群体基本上又都是老百姓,没有对发票的需求,这样给生产商提供了一个大大的缺口,把原材料差价的诱忽进一步扩大了,这就是利润。

企业开办三年也设置了财务会计岗位,主要的职能是针对经销商的结算和材料供应商的付款,对依法纳税,私营老板不是很重视,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也没有勇气和能力来正视这个问题,更何况在那税制体系不够成熟的家具行业,起码在那个时候尚不够成熟。所以在企业里设置了两套账,而担任企业主办会计都是老板的亲信,外账用来报税,内账则反映着企业的经营实际情况。这种现象在当初的小规模民营企业里极为普遍,对于刚刚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税务局也比较放任,管理当局也知道企业创业的艰难,只要企业不要做的太离谱了。企业发展成熟了,生产成规模了,税务执法也就随之紧跟了上来,帮企业走上正规的生产经营活动,区里,县里经常召开普法纳税教育。

家具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经营发展不均衡,粗线条,粗放式,人的素质也是奔放,不受拘束的,家具企业在发展初期也表现得十分的多样化,行业管理上的一些条条框框也经常模模糊糊。而这些都是暂时的,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行业管理不仅是政府要求,企业也要求一切都需要规范化管理,优惠的政策也需要规范化管理的。一些放得开的地方率先富了起来,很多地方或者说受深圳的影响搞起了经济开发区,在规定的区域里,先后推出了许多优惠的政策,优惠先行,政策导向,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又要规范着企业的经营发展和规范化管理。

当地各个部门的重视,企业应酬也多了起来,这些应酬并不是请客送礼,而是定期汇报,安全生产检查,环境污染的检查,工业区的会议。杨明哲最不善于这种应酬,就增加了一个行政岗位,招了一个经理行政助理,专门应酬来自方方面面的头头脑脑。还好,一切都在当地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三年来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不断开拓,产品的牌子也响了起来,企业的知名度也随之高了起来。

然而,三个人,原本应该约定而没有约定的利益关系,三年来,黄炳富没有问,郑华更不会问。他们没有开口,并不是他们没有想法。

三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是杨明哲没有想过,只是杨明哲所确定的利益关系方式不是以合伙的形式进行,在开业的第一年杨明哲就按当地同类型、同规模企业的高管薪水标准给足按月发放,比起三个人做来料加工时的收入高了许多,年底营利分红还会以红包的方式分配一些,两位师傅估计也不会不满意,实际看来效果还不错,看黄炳富的面部表情能看出来八九不离十。

金钱往往影响着人原来的想法,少了心寒,伤情,以前的那种感情难以持续,毕竟大家都是出来赚钱的,更何况杨明哲不至于这样做。过于高了,不是杨明哲不愿意,因为他也不能保证,也无法保证企业发展不会碰到困难,企业发展不会那么一帆风顺,薪水报酬只能涨,不能降。所以他采用了固定薪水,再用年底分红来调节企业营利水平与他们的敬业的激情。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合伙比投资的方式进行合伙效果更好,这是杨明哲当初担心和期望的。郑华没有杨明哲那么多的顾虑,进退在他心里有尺度。

三年前因为杨明哲要办厂,郑华在家里的房屋地基上来之后,就一直没有动,老房屋去年被水冲了一下,有些不稳了,春节年过后,郑华就向杨明哲告了三个月的假,说是要回家造房子去了,因此厂里的事,杨明哲就让黄炳富代理管理着全厂的生产经营。反正三个月时间不长,估计也没会出什么大的问题,郑华就放心地回家了。

杨明哲还都是在外面跑,杨明哲的老婆杜英反到是经常住在了厂里的老板杨明哲的卧室里,杨明哲给她买了一辆原装进口跑车,她自己有事无事就开着小车进进出出,天天都早出晚归,也很少去管厂里的事情。

杨明哲厂里的生产本来就很少去管,去的最多的也就是样品车间。正月十六,厂里全面开工了,杨明哲一大早到了样品车间拍了一些照片,到了办公室里整理了一下,就带着业务主管到深圳去考察市场了。

以前杨明哲深圳就去过一次,三年来基本上在周边城市和省城跑,现在企业初具规模,按照现在的生产规模,二十几个经销商和周边城市的需求已经不够了,江北的几个经销商虽然在洽谈中,但各人的品味和各地习性有点不同而没有最后谈妥。

企业需要进一步开拓市场,市场虽然很广,但只有企业主动去找市场,毕竟刚起步,市场上根本没有“康达”这个牌子的效应,市场上需要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市场需要产品,以后那些是长线产品,那些是短平快的,也需要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带着问题想走出去看一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

杨明哲的江城康达家具有限公司的业务主管,岳方明,是湖北人,年前在省城家具市场上遇见后,经过简单的交谈,知道他曾在各地的家具市场做过多年,晓得一些国内,特别是南方一些大城市的家具市场信息,公司里的业务人员本来就需要增加,就把他招聘到公司做业务主管,一边用,一边考察。

杨明哲不善言谈,岳方明多年在市场上工作,练就了谈判的基本技能,什么时候应该夸大其词,应该怎么避重就轻,杨长避短,投其所好等等,弥补了杨明哲的不足,两人一长一短,一虚一实配合的比较默切,杨明哲用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岳方明在帮着杨明哲,在省城的各个家具市场都设置了门店,物色了好几家经销商,三个月之后,杨明哲就带着岳方明,两人乘飞机直飞深圳。

已经进入到了监管部门的视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