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合作的方式 - 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 浙西闲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0章合作的方式

第20章合作的方式  杨明哲他相信郑师傅,也清楚郑师傅也会相信他,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在这种关系中建立起事业的起点。

他的内心确实像郑华想得那样,所谓的师徒关系,都是相互利用的关系,感恩也总是有分寸的,更何况他们之间的这种师徒关系也显得比较浅薄,也不过就是三年的一种合作关系,一种相互帮助的关系,也可以说谁也不欠谁。

郑华家里他去过几次,确实有点破旧,邻居都是楼房了,郑华还是旧平房的毛草屋,地址虽然都已经上来了,材料都准备好了,但就这两年一点动静都没有,一层楼还没有起来。

黄炳富坐在旁边,看着,听着。刚来的路上和郑华沟通了一下,他也知道郑华和杨明哲的感情远比自己好,在平时的工作中大家虽然相处的都非常好,但一到有重大的事情,自己好象就变了旁观者,所以郑华也没有多说,就是说要帮帮小杨,怎么帮没有又怎么说。杨明哲对自己到是很尊重,不过也就是尊重而意,这点他自己非常清楚。也不稀奇,在外面闯了二十多年,见过的人不计其数,看杨明哲,其貌不扬,阅历不深,要想自己闯出大的事业,还不怎么看得上眼,凭点小聪明发点小财那极有可能,想要做大老板,发大财,他不是很看好。性格决定着未来,也就是他的这种多疑的性格,他与人交往都是蜻蜒点水,交往都不会太深,都是泛泛之交,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亏不了也发不了财。

对于杨明哲办厂的事,他一方面没有这个投资合伙的意思,一方面也没有资金可以投资,所以他今天来是抱着看看猪跑的思想,坐在一旁,时不时地给郑华和杨明哲添酒倒茶。其实黄炳富的这种心态,他嘴上没有对郑华说过,但郑华心里非常清楚,三年来的合作,要说诚心诚意,黄炳富确实少了许多,仅仅是一般伙伴。

郑华关切地对杨明哲问道:“小杨,既然你已经下了这么大的决心,我想你肯定做了准备,可不可以说来听听,我们也可以为你参考参考,黄师傅,你说是吗。”郑华关切的言语中表现出一些担心,也反映脸部的神态上。他知道杨明哲肯定做了许多前期工作,但不知道杨明哲到底做了那些准备,有几成把握,一旦走出了第一步,不是成功,就是失败。让黄炳富给参考参考,那是一种客套话,省得冷落他了。

杨明哲觉得两位师傅不想表态,估计肯定对他有很多的不放心,或者说对他不了解,想想还是先把合伙合资的事先放一放再说,就随郑华把话题转到了生产厂区的选址方面。

他对两位师傅说“我前些时间托人帮着找厂房,最近已经在城东看好了一块地方,木工,油漆完全可以分开,面积比较大,我想肯定可以足够用。我们现在用的这个加工场地也快到期了,计划也就三个月之内的事情,三个月之后就可以搬到城东那个厂区去做了。城东那三个厂房需要清理,整理、布置、设备安装估计也要三个月时间,三个月时间正好与我们这边场地的租期合上,正好对接上,不耽误工期。两个大的厂房一个做木工车间,一个做仓库,一个稍微小一点的厂房做油漆车间,三个车间之间的空间可以用搭钢棚联结起来,厂房旁边有很大的空地,可以造简易的宿舍和食堂。环境很不错,明天我带你去看看,你们去看看那个规模合不合适家具生产的发展。”

杨明哲把前些时间做准备情况简单地说了一下,忽略了经销商和资金筹措的细节,重点放在生产和工人的招聘上,因为生产和工人招聘是他的弱点,也是离不开师傅,最需要师傅帮助的地方,不然还需要两位师傅做什么,都是相互在利用,都是出来赚钱的人。

“技工的招聘,我也在劳务市场去过一趟,熟练的木工和油漆工都有,但随多随少的,流动性比较大,技能的水平高低不一。这个星期六上午有一场劳务招聘会,我已申请了一个摊位,我想请两位师傅去坐坐阵,星期六下午就可以进行技能测试。木工先招二十来个,加上现在这里做的也有二十多人,也够用了。因为刚开始,油漆工可以先晚一步,先招五个油漆工差不多,加上现在的几个人,也可以应付一阵,等三个月之后再招一些。在没有搬到新厂房之后,可以先在这里试用一下。这是我粗粗地估算,到底招多少?怎么招还要让两位师傅来定。”杨明哲先抛出了自己的设想,虽然不是很成熟,但最终还要师傅来定,估计也差不多,也表明他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自己的想法并不是凭空想像的,给两位师傅留有空间,以示尊重和诚意。

郑华原想杨明哲已经有所准备,但想不到杨明哲已经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关键的厂房都已经看好了,就等着招工了,看来资金,经销商都已经解决了,今天请客征求意见无非是走一个形式。但要说招工,确实不是杨明哲的善长,需要师傅把关了,于是就照杨明哲点点头,表示认可“看来你确实做了很多的准备,非办厂不可。既然你已经定了,我可以给你把把关,我看这样,木工可以先少招一些,一下子这么多人,场地也打不开,等真忙打不开场面的时候,我在外面做的一些学徒可以临时来帮帮。黄炳富你看呢?”郑华表示认同,他看见黄炳富在一旁一句话也没说,就问起了黄炳富,想看看黄炳富的态度。

杨明哲对招工的数量确实是凭空想像的,也确实给师傅留足了空间,意思自己离不开两位师傅。黄炳富想了想也答应到“可以,也差不多了,油漆工也可以不招,忙起来,我也有很多的徒弟随叫随到”。他还在想等着下文,自己不想过早地表白合作的方式,确实有点心照不宣,也是他的这种性格,在一定的程度上注定了他以后的道路。他自己也知道这种合作差不多快结束了。要说自己的徒弟肯定不会比郑华少,能随叫随到的也肯定不少,这点他完全随时都可以做到的。

杨明哲见今天只能这样,有些事不能操之过急,只能水到渠成。真到了要紧关头,郑师傅一定有后援的。就做了办厂前的第一个决定“那这个星期六让大家放一天假,星期六上午我们三个人就到劳务市场去招聘,黄炳富你早点来,我们一起去。”一个晚上黄炳富只说了一句话,不得不让杨明哲多一点担心和顾虑,有些人你想让他帮忙比较难,但他要坏你的事非常容易,不得不有所提防。但这个思想在头脑里一恍而过,由于这个时候大脑里想着很多的事,这种感觉也没有放在心上,许多年之后回想起来才有这种感觉,那时候已经事业有成了,黄炳富的所作所为,他也当成一种放水养鱼了,见多了。

离星期六还有三天,谈话之后第二天,杨明哲就带着师傅到城东去看厂房了。开着去年杨明哲买了一辆旧吉普车,半个小时到了城东十里外一处废弃的工厂中,这废弃的工厂离大路有五华里地,路面虽然比较宽,足够一个半车道,小心一点两车也能交汇。这处厂房已经废弃了两年多了,厂区中间杂草长的一人多高,周边的围墙有几处也倒塌了,三栋厂房虽然很旧,倒是还比较完整,也坚固,估计稍整修一下完全可以用。靠南面有几间倒塌的小平房,估计是以前公司的办公室,中间有一个不是很大的空地,空地上立着一个上了锈的蓝球架,大约半个蓝球场大小。厂区围墙外面都是菜地,没有果树和农植物,仅有两、三间小土平房,估计也没有人住了,里面放了一些农用工具。从这个老旧厂区里里外外看了一下,电线、自来水管都还齐全,但水,电都不通,估计需要申请一下,补办一些手续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郑师傅边看边默计着,是不是点点头。花了两个小时,三个人就离开了那老旧厂房。老旧厂房离大路的一条路已经多年失修了,杂草横生,坎坎不平,没有路修养之前,车已无法开了,幸好久晴,路面干干的不影响走路,三个人就一路走,一路谈,一路规划,都认为这是块地是家具生产的好地方,木工,油漆车间,原材料、木料库场,半成品和成品仓库都可以分别独立设置,地理位置也非常好,偏僻离城市又不是很远,路是现存的,水电都有,而且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将来家具业务做大了,还可以扩大再生产。总的来说,三个人都非常满意。内内外外都全部看完了,郑华就说了“小杨,想不到你还真找到了一个好地方,我看可以,是个做家具的好地方,需要我支一声。”

三个合伙人,有各自不同的想法,然而终究是暂时的,最后的归宿也不在一个终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