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渐露出水面
第129章渐露出水面 李国栋到江城集团之后一般不直接去职能部门的一把手去联系,需要的时候都是由各分管的副总经理去处理的,在几个副总经理当中,李国栋还是有足够的信心,他们都能够有担当的。
李国栋没有想在江城集团长期待下去的思想准备,到江城市来更多的是体验一下地方管理,不曾想,这种的体验机会对李国栋来说是非常来自不易,如果当年他真到了中央部里去工作,这种体验机会就失去了。
李国栋这几年,历练出干部队伍里的一种丰富的财富,知事还得要知人,方能知人善任,这是一个高级干部必备的条件,否则会误国,误人,又误已的。这种感觉不是现在有的,当他真正离开了江城市后,再度回到江城市时,回故往事的时候才深深地感慨到曾经的一切。
根据黄宏的交待,十三里乡下的乡镇企业水泥厂是他和十三里乡长楚晋合办的,但在核对材料和对楚晋传询中,这家乡镇企业水泥厂是十三里乡长楚晋的亲戚开的,厂里所有的资料中没有楚晋的一个字据,楚晋与黄宏没有发生的一切经济往来,那一百多万元的转让石灰石矿的款项也都是黄宏的一面之词,在楚晋近两年来的银行账户上根本没有发生过有超过十万元以上的资金交易,经查实楚晋的亲戚也是这样说的,只有水泥厂的正常经营收入,没有这样超常规的记录,虽然黄宏说是现金完成了这笔转让款,但经查也均无这笔巨额的现金,这让检查人员一下子左右为难了。
于是又传询了阮小毛,阮小毛根本就不知道有转让石灰石矿这件事。而到那几个石灰石矿区的乡镇核查,近期内确实对原来的开采权协议进行过修改,修改时也没有见过楚晋的人,但修改的内容与黄宏交待的完全符合,检查人员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只能是先移交经侦,先隔在一边,对楚晋实施了监管。十三里乡里的乡镇企业经济往来也在检查人员调查之中。
楚晋似乎预料到黄宏会有这么一天,也可能是农民天生的精明和狡猾,从一开始楚晋就留着这一手。他和黄宏所有的协议都是口头上的,而真正在场面上露面的是他的亲戚,他与黄宏之间的交易也都是通过他亲戚的水泥厂的账户上走。
楚晋是十三里乡的乡长,十三里乡的乡镇企业远不止这一家水泥厂,化工厂,机械加工铸造,传动轴承厂等有六,七家,虽然时停时开,但从不间断。设备都是从城里的企业里淘汰下来,或者租用的,承接的单子基本上是转手的,这就是创业初期乡镇企业的灵活性。这六,七家乡镇企业里面楚晋到底有多少股份始终是个秘密,也有可能楚晋根本没有一分钱的投入,可能会有不公开的一些灰色收入。
十三里乡的乡镇企业不仅在江源县,在江城市也是排在前面的,楚晋在抓乡镇经济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这点是得到公认的。因为曾经楚晋与黄宏走的那么近,据几方面的信息都表明两人有经济往来,但均查无实据,在黄宏案件审理到最后,楚晋依然还是十三里乡的乡长,乡镇企业都在正常地运转。
与以前所不同的是,楚晋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活跃了,白天除了上班待在办公室里,就是在家里待着,原来乡里一些小老板晚上没有十一点都不肯离去,现在家里的常客,小老板也不来了,门庭比以前冷清了,能够听见的就是他老婆天天对他的指责声。
楚晋在乡里虽然很多的乡镇企业与他有着利益关系,因为是乡长,乡里所有的企业明面上都没有他的份额,暗地里是不是有大家都不知道。他似乎也感觉到黄宏接收五星水泥厂有些不可告人的事,自他从黄宏分手,不开水泥厂之后,特别是从黄宏那里拿了一百多万元,他就开始做善后的事,家里能转移出去的财产都放到了外省的道上的朋友。这事连他自己的老婆都不让知道,因为有他小姨和小姨夫的教训,要想到此为此,能够善始善终,必须要做到保密的密不通风,在江源县,甚至在江城市都不能有第二个人知道。
临近江城集团总公司又要换届了,董事局对江城集团总公司的新的一届领导班子做出了正常调整和安排。任博元确实有一些自己说不清的事,又推不掉的责任,在关键的时候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在自己的要求下,经董事局的同意,已经在年前就到bj学习去了。
任博元学期六个月就结束了,而这时正好是江城集团总公司换届的时候,李国栋到了董事局万伯渊的办公室里,向万伯渊提交了一份江城集团总公司五年来的发展情况报告,在报告里重点突出了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任博元的成就,重点强调在这五年内如果没有任博元书记的把关,江城市经济的发展可能还要往后推三、五后的时间,发自李国栋的内心要求任博元继续在江城市担任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
万伯渊看了这份报告后,当即就召开了董事局会议,大家也都肯定了任博元在江城集团总公司这五年来的成绩,也同意李国栋的请求。然而,董事局组织部找任博元谈话的时候,任博元虽然无法拒绝领导的决定,但他表示自己已无心再在江城集团总公司继续待下去了。
江南实业控股集团经过董事局组织决定,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由李国栋总经理代理。按李国栋本人的意向是想这一届的总经理任期到任后,就要离开江城集团总公司到央企去任职的,而且已经召到bj谈具体的工作事宜。因为在李国栋到江城集团任总经理的前期,已经有言在先,中央答应董事局要求让李国栋在江城集团总公司留用一个任期,任期到任后就到中央企业去工作,所以理所当然地给李国栋在中央企业留着要职,等待去上任,先约谈李国栋,然后再与董事局洽谈。
中央部委分管领导打电话到万伯渊,说那家央企的总经理位子空缺,急需要等着李国栋去上任。电话过来之后,董事局主席万伯渊又一次专程赶到了bj,向中央首长汇报了江城集团总公司出现的特殊情况,希望中央首长能让李国栋在江城集团再继续留任一届,董事局研究已经定下来了,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李国栋是唯一的人选,无可替代了。
语言十分地恳切,几乎是说到了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的份上。中央首长见万伯渊这么固执,一点余地都没有,就勉强同意了,答应就一届,时间一到,人必须得走。就这样李国栋在江城集团继续留任了,决定下一届的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
对于万伯渊与中央首长之间的对话,李国栋一点都不知道,不仅李国栋没有这个爱好,没有这方面的人事渠道。欣赏李国栋的高级领导干部也是严令禁止的,也就换了一种语气和说法,对他另有更重要的使命,再等等。
李国栋知道组织的原则,对于中央首长的意图无需去猜测,他需要接受更高一级的挑战,在有生之年能展示一下自己真实的能量。
董事局在江城集团总经理这个位子由谁来担任,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按正常程序是由常务副总经理陶国富来接替李国栋总经理的位子,在董事局组织部门找陶国富的谈话时,却被陶国富谢绝了,如果换在前五年,他会接受的,现在他已过五十五了,没有了以前的那种锐气,几届下来,这样的谈话已不止一次了,但都是打雷不见雨,已经有点困惑的感觉。董事局组织部门找他谈话,他没有多说什么,就是说了一句,他放弃了,愿意在任期内认真做好自己常副总经理的职务,望组织上另行考虑合适的人选。
董事局组织部门的人又对他说,让他对总经理的人选问题提一些个人的意见和看法,陶国富已不再发表意见了,好象对这种客套话也听多了。江城集团总经理人选就让组织部门自己去考察吧,自己肯定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积极配合江城集团总经理的工作,似乎对江城集团总经理职位自己成了一个旁观者。这么多年来,他对江城集团总公司干部队伍里的那些个潜规则应付已经精疲力竭,极其厌倦了,自己能够独善其身,已谢天谢地了。
由于以前万伯渊和李国栋交流过副总经理张小波去留问题,虽然李国栋没有说得很具体,但万伯渊把李国栋个人的意见反馈到张小波的长兄时,得到了张小波长兄的认可。认可并不是同意,认可是一种希望,认可是一种信任。
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的行为准则有很大的随意性,包括用人制度。十三里乡长是个例,发展乡镇企业也是乡长的主要任务之一,十三里乡长有没有谋私利,是不是有违法行为,在这个章节里没有交待,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是好,是坏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