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回访老郑华 - 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 浙西闲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91章回访老郑华

第91章回访老郑华  杜英今天听说他要去看师傅了,就给他整理了起来,早就应该去看看了。想是这么想,但她不好说,等他自己知道要去看的时候,自然会想到的,他公司里的事情尽量少去管。去看师傅按常规,给他准备了一箱好酒,十条三字头大中华香烟,还有一些补品,满满的一箱,放到了车后备箱。

第二天杨明哲自己开着宝马x5,带着一箱二十年茅台酒去乡下看师傅了。

他记上一次来的时候,村口是一条水泥路,路面也不宽,多年过去了,现在已经拓宽成一条柏油路,路面也拓宽到了双车道。

郑华村头那棵老槐树还在,树下的那条小溪清澈了,小溪的对岸新建起很多的农村式的小楼房,都在装修,老槐树旁边有一个停车场,杨明哲把车停到位,就下来看正在变化的农村。

这个村虽然很古老,从村里那几座古宅就看得出曾经这个村里有过富人住过。那几座古宅还原封未动,保存的还很完整,听郑华说那几家曾经是前清的遗老居住的,但在抗日战争的时候这几家人都离开了,之后一直都没有出现过。解放以后,这几座古宅归在乡镇的房产,以前都是住着村里一些没有房屋的村民和村大队的队部,改制开放后,里面住的一些村民已在村周边自己造起了房子,村民从几座古宅里搬了出来之后就被镇政府收上来,作为文物保管了起来,时不时有一些文物考古的人出现。

村周边的田地还都荒着,零零星星地种些家作物,村里里年青人不多,估计都外出务工去了,村里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老槐树旁边停车场里看见有三辆中挡次的小汽车,估计是在外面创业的年青人回乡,也可能是走访的亲友。

看看没有太大的变化,杨明哲就到车里提着一个拉杆箱往师傅家走去。师傅家在村的中间,弯弯曲曲穿过几条里弄到了师傅房屋前,记的上一次来的时候,外墙还没有粉刷,现在外墙用瓷砖贴好了。看大门开着,就走进去了,院里没有人,房房间里有人在说话,就叫喊了起来“家里有人吗?郑师傅在家吗?”

过了一会儿,从房屋的后面走出一个农村妇女“来了,来了”,走到了院前,看见了杨明哲就问道“找谁啊,你是谁,以前好象看见过,面有点熟悉,这一下有点想不起来了。你是找老郑的,老郑刚刚走出去一会儿,很快就会回来的。你在这里等一下,我这就去叫,你先到屋里坐一下。”那农村妇女打开了中门,让杨明哲进去坐,准备去找。

“我,啊,是你亲家,你认不出来了。”杨明哲先认出来了,是郑师傅的小姨子,以前在厂里的食堂帮过几个月的忙,曾开玩笑要和她结亲家,一句笑话,一恍惚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认不出来了,想想确实来的太少了,以后一定要把这件事列入他正常的行为日程。

“你,让我想想,总觉得面熟,一下子想不起来了。阿要歪,你看我的记性,我认出来了,是杨老板,很多年没有看见你来了,路上碰到你,还真有点不敢认你了。这些年做生意越做越大吧,今天怎么想起到郑华家里来。”她忽然也想起来了,杨老板,以前在他厂里做过几个月。

她正在说着,郑华从外面走进来了“小杨,过来了,我们到房屋里坐。小姨,你把你姐姐叫回来吧。小杨我们进去坐,让她们去忙。”

郑华看杨明哲比以前更精细了,从外表已经看不出是从山里出来的人了,变化很大,如果在大街上碰到真有可能认不出来了。

郑华和杨明哲两人走到了房间里,泡了两杯茶,坐了下来,杨明哲打开了拉杆箱,拿出了一箱六瓶酒茅台酒,十条大中华,放到了柜里,也坐了下来。郑华看着他把这些东西放在柜子里,没有说什么,但感觉他确实变了,着装,手上的表,还有那鞋,里里外外一副老板的气派,原来想,到乡下来看看他,随便走走,没有必要这个派头。有了这些行头,做起事情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面子是遮遮门面的,如真的要把它当会事,那就不在一个层面了。

真正的贵族,望族没有几代的修行,肯定会败落,富不过三代,有三代富裕还是幸运的。

“郑师傅,看你精神气很好,这些年过得还很好吧。还在外面做木工吗?”杨明哲总以为郑华肯定还在乡村帮人打些木工活,出去也不会走的很远,人到是还比较有精神,变化虽有,但不是不大。

郑华对杨明哲说道“小杨,看你面色表情,这么多年很操心吧。发财也要注意身体,慢慢来,急不来,急不得。”说话间,细看了杨明哲的面容,显得很疲惫,虽有点发福但是虚胖,不由地关心了起来。

“是啊,你离开了之后,用得一些人,他们都是打着自己小算盘,想想现在的人不好怎么用,不好相信啊,稍稍放点手,一不留神,就是一千多万元。”杨明哲对这一千多万元的投资失败太让他伤神了。税务局的处罚那是应该的,都是偷税得来的,谁查到谁认罚,谁倒霉,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反正赚来的多赔出去的少,心里早就平衡了。老乡那里虽然是损失了一千万元,算算利息也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总算还留着那一份人情。这一千多万元的投资失败那是颗粒无收啊,江城市的公司也被那姓梁的搞得乱七八糟,还被人家背后笑话。

郑华不去谈这事,这事他是预料到的,只是想不到会损失这么多,当初如果不是他那么冲动,非得要在深圳搞什么分部,非得要和姓梁的合伙搞什么深圳生产基地,可能他还会再继续帮他几年,揭人不揭短,就不去提这事情了。想想还是找些好听的话说说,就对杨明哲年起了城里收购企业的事,向他问道“你怎么现在想起了到城里去买厂了,城里的房屋,土地不便宜吧,那是城市比较热闹的地方,都住着居民,地皮都很贵,还那么大的房屋面积,肯定是花了不少钱吧。”

杨明哲到城里去收购企业,买房子,土地,他听说过,只是没有想不到的是木器厂和元木厂这两家企业,这有点让他对杨明哲恬目相看。

“贵,倒是不贵,现款也就花了一百万元,还背了一千二百万元的债务,木器厂和元木厂两个厂里的职工分到了各个生产线上。总的来说没有造成太大的压力。钱放在手上,风险太大了,看现在城市里都在搞国有企业体制改制,我这么想着,就碰上了这两家企业体制改制,碰上了,遇到了,就投了进去,那两家厂就在我家的附近,看得见,摸得着,放心。”杨明哲没有和郑华详细说收购这两家企业的过程,也就简略说了买厂的结果,今天来也就是看看郑华师傅,重温一下以前的那种感情,随意顺便借个话题说说话,也不想在这个方面说很多,里面有很多隐晦的事不方便说,一个局外人要想收购两家国有企业没有那么容易的事,三个月的时间不是那么容易地收购得来的。

“放心就好,赚钱不容易,要守住。这个投资不错,里面的工人我可能还有老相识呢。换了以前在那厂里做事的人都很吃香,我想进去做,还没有通过批准。我想进去做的主要原因是一旦能招进去就能解决城市户口,每年招工都需要指标,招工也主要针对城市里的人,我们这些有手艺的农村人,需要特招才能进去,想要特招不容易。”郑华说。

郑华恭维几句,也说了自己当年的一些事。他也知道收购国有企业没有那么容易,杨明哲不说,他也不会去问,对杨明哲,他是最了解了,逃不过他的眼神,从山里出来时的那个想法,到了自己想开办来料加工厂。后来加工厂办了起来,没有三年又想自己开工厂,办企业。工厂开起来了,企业办成了,又觉得江城市太小了,想到了深圳。深圳投资失败了,又开始做起了收购企业的想法。

这一步步走过来,郑华都看在眼里,这一点点变化也尽收在他的视线中。对杨明哲,他不能说的太多,否则物极必反,越阻止,他越向相反的方向去发展。

杨明哲做事业都是没有目标的,都是走到那里算那里,没有个中,长期规划。这样做事总会有一天玩完的。他不能对此说什么,说了也白说,还不如不说。但愿他能够见好就收,守住这份家业,也希望通过这次两家企业的收购成功之后,能结束了他的漫无边际的发展。

“郑师傅,现在平时做些什么事,还做老行当吗?体力活不能多做了,可要注意身体。”杨明哲言归到了主题,出于对以前的感情和怀旧,问起了郑师傅的现状。

受到了挫折,这才想起了曾经帮助过他的师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