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守住了家业
第90章守住了家业 只是因为市里目前财力有限,决定元木厂和木器厂的整改要分两步走,先对两家企业进行改制,解决职工再就业的问题,然后再结合城市改造的进度,择机推出房地产开发,这里面临着城市改造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几十户所在的地块的出让价格,只是这个规划信息比较前沿,还是在小范围里聊着的事,上层还没有考虑,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轻工业局内部都属于保密的。
经过三个月运作,这两家企业各个方面的条件成熟了,一即而就,杨明哲成功地完成了木器厂和元木厂两家,真金白银地付出了一百万元,还接收了一千二百万元的银行债务。原来的职工都是熟练工,分配到了开发区里的生产线上。新接收来的厂房,进行了整修,市工业经济开发区里的成品仓库和原木仓库都迁移到了这里,一些年纪稍大的职工就在这仓库里做仓库保管员,企业改制之后没有出现一个辞退的,所有年纪大的职工一直坚持到正常退休。
杨明哲城里的别墅就在这附近,原来每天都会很晚回家,这地方收购来了之后,只要不出差,每天都早早地回家,吃过了晚饭,晚上就到这仓库里闲坐,与仓库里的一些老人聊聊天。仓库老人都是原有集体企业留下来的老职工,年纪大的人都喜欢聊天,更何况是木器厂的木匠老人,就在杨老板面前卖弄了起来。有一位仓库老人是个三代木匠,虽说是三代木匠,但手艺却很一般,仅仅是糊口度日,说起了木匠的典古滔滔不绝,聊着聊着聊到了他的一位以前的同事,一个油漆的同事,不曾想他这个油漆同事就是最早与杨明哲合伙的黄炳富。
黄炳富以前的情况他知道一些,但也不是完全知道,听那老人说黄炳富原来可以在厂里转正的,只是黄炳富正要转正的时候,他犯了一个错误,把厂里的油漆拿回家被厂里发现了,当场被捉了个现行,被厂里开除了。之后就自己出来给私人老板做活,然后和郑华一起三个人合伙做加工了,三个人合伙前后做了五、六年,当厂里发生火灾了之后,三个人就分手了。分手之后,黄炳富怎么样他就不知道了。听那老人说黄炳富离开他之后就和几个油漆供应商做起了油漆生意,刚开始做着正经生意,生意慢慢做大了,就做起了违规经营的事,之后被人家告了,被派出所抓了起来,现在还被工商部门放在黑名单里,就连给私人老板打工都不敢要他去做了,名声不是一点的低劣。
对于黄炳富,他倒没有什么在意,但让他想起了郑华,郑华是他出道的第一个恩师,说恩师可能有点过,但如果说杨明哲遇到郑华就像遇到贵人一点也不过分,没有郑华,他创业之初就肯定没有那么顺利;没有郑华的支持,他当初肯定没有那么多的底气出来单干;他事后才知道,当初他出来单干,很多事情都是郑华师傅以私人的名义暗地里给他摆平的,师傅却从来都没有跟他提起过。创业的前三年,郑华师傅帮他出道,完成了他的最初的原始结累,而郑华师傅却拿着一个木匠师傅的薪金。正式创办企业的三年,郑华师傅扶持他完成了规模化生产,帮他开拓了几十个市场,成功实现了他开业的第一步。
杨明哲他步入了国内深圳的家具市场,而在他真正有了资本,可以在市面上露个面的时候,郑华却离开了他。这些年来,他忙着事业,几乎把郑华给忘了,也不知道郑华现在怎么样了。他会这么想,是怀着很复杂的心境的,也就在这复杂的心境之下,他给郑华打了个电话,他以为师傅电话的已经不在电话号码本里了,这几年手机换的太平凡了,谁知一拿起手机就看见了师傅的电话号码,电话一打就通了。号码还是那个号码,声音还是那个声音,一切都没有发生变化。
“师傅,我想你了!这么多年来我都没有来看你,你怪我了吧。今天和人家聊起了过去,忽然就想起你了。你现在还在家里吧?没有外出去做事了吧?家里一切都还好吧?身体还好吧?。”杨明哲声情并茂,电话里十分歉疚地对师傅说道,一句话带着好几个问,以前对师傅关心的太少了,以示歉意,对杨明哲老板来说也很难得的一次。
郑华师傅从杨明哲他的话里也听的出来,杨明哲对他现在的情况什么都不知道。就随声应了话“小杨啊,你今天怎么想起来打我电话,现在忙空了,没有外出,在厂里吧。”郑华原来以为杨明哲把他忘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个电话也没有。第一年过年的时候还来家里看看他,到了第二年就一点信息都没有。听他厂里的职工说,杨明哲他现在可发大了,一出手,深圳分部就是一千多万元,都是高薪聘用管理人员。刚离开他的时候,郑华还经常关注着杨明哲的企业,之后看见他在市工业经济开发区的公司生产经营稳定了,不用他操心了,就没有再去打听了。在他公司里做的几个同乡回乡的时候,时不时地会来看他一下,传递着杨明哲家具生产经营的信息。有时他还有意地让同乡经常来家里坐坐,以动态地观察杨明哲的家具生产企业发展的情况,包括税务局的罚款,深圳分厂的投资失误他早就已经知道了。
“忙,倒不是很忙,近期刚收购了两家木工厂,也才有点空闲的时间。现在在刚收过来的仓库里和几个人在聊天,忽然想起了你,就给你打电话了,这么长时间没有来看你了,你不会怪我吧。”杨明哲再次用这种口气对师傅说话,确实由衷地表达歉意。如果他都是一帆风顺,没有税务局的处罚,没有房开公司一千万的损失,没有深圳分部一千多万的投资失误,他可能不会想起打这个电话。几次的失误让他想起了创业的初心,几次的失误让他回想起了曾经走过的一步一步。如果这一路上有一个人在旁边指点着,可能不会有那么大的损失。
“小杨,不错啊,还收购起工厂了,当初我想到城里的木器厂做工人都那么难,你一下子收购了两家木工厂,发大财了,恭喜你啊。”郑华在年青的时候确实想到城里当个正式工人,以前城乡的差别很大,城里的工人在乡下人看来那真是个吃香,但城里的木器厂没有要他,他只能在乡下打着家具。杨明哲收购这两家企业其实他是知道的,是村里几个还在杨明哲家具厂里做事的年青人告诉他的,杨明哲对他这么说了,他也就应着,附和着,恭喜着,也希望好好的。
“还是以前那样,这两年钱是赚了不少,但也赔进去了不少,你知道深圳那个梁总,我和他合伙办了一家厂,赔进去了一千多万元。”杨明哲在与梁总合作之前和郑华说过,郑华那时虽然还没有离开了,依然管着全厂的生产,而梁总经常在厂里指指点点,一点也不把他郑华放在眼里,郑华不想在背后说人的坏话,只能提醒他慎重一点,没有十分把握,千万不要与其他人合伙做事,短期合作可以,但长期合伙千万不要去做。那时候他误解了郑华,以为郑华对他请来的人不欢迎,有碍于郑华总经理的工作和权力,根本就没有接受他的忠告。
杨明哲接着说“师傅,你现在还在家里做吗?我想明天过来看看你,方便吗?”没有想起也就算了,一旦想起了郑华,真有点一言难尽的感觉,原来计划第二天要到省城去参加一个规模不大的家具展销会的,与几位从西北部来的经销商谈生意,忽然间他放弃了去省城的想法,把去见郑华的事放在了第一位,省城家具展销会后天再去了。
郑华听杨明哲要到家里来见他,也就随声地应道说“我都在家里啊,现在还能那里去,你有时间就过来吧,来之前告诉我一下就可以了。我经常会到乡镇里去做些事,都不是很很急的事情,可以放一放,离家里不远,当天就能来回。”郑华觉得杨明哲会不会有什么心事,不然不会这样又打电话,又要来看他,如果有事早应该来看他了。
“好的,我明天过来看你。”杨明哲见师傅答应了,就知道师傅原谅他了,就回到了家里,让老婆杜英给他准备一下。近年来,杜英总是看他闷闷不乐,也没个好面,动不动就发火。杜英知道他事业上不顺心,她不敢去问。两人曾经约法三章,工作上的事不让她去过问,家里每个月补贴二万元生活费,厂里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也不许他在家里发火。从那之后她就不去过问了,甚至他公司里也少去了。
多次的教训,按耐住了,发财要做长线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