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指点了迷津
第82章指点了迷津 周经理听李国栋总经理问他,他就随口地说道“没有什么事,也就是龙江造纸厂的事,我到了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任博元那里去汇报,董事长任博元让我去找郭副总经理。其实也没有什么要求和为难集团总公司的事,龙江造纸厂不是要剥离出去吗,广大职工有看法,情绪很大,不想离开,我也知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全集团公司一盘棋,双高企业剥离又不是一家。我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想集团总公司对龙江造纸厂的广大职工有个合理的说法,这家厂我太了解了,是个很好的企业啊,龙江造纸厂曾经的历史太感人了,实在是不想在我手上消失。郭副总他不理解我的这种想法,话里还有点指责的意思。看见你在办公室里,我就过来坐一下。如果你有时间,可不可以听我说一下龙江造纸厂的事情。”
周总不是专门来找李国栋总经理的,如果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任博元不是一口把他推到了郭昌光那里,如果郭昌光不是一口否决自己对龙江造纸厂的方案,那怕是再考虑考虑,让他再等等,周总也不会来找李国栋总经理。他知道李国栋总经理不管江城集团旗下企业产业治理整顿的事,不是李国栋自己不想管,而是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任博元亲自管的事情,江城集团董事长任博元和总经理李国栋两人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病急乱投医反而要坏大事。
李国栋想这件事情是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任博元亲自抓的,自己的意见只能作一个参考,但对龙江造纸厂企业的具体事情李国栋确实是太了解了。
龙江造纸厂,李国栋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地去过一次,龙江县政府和分公司也去了不多,龙江造纸厂名声在外,而且与李国栋有着一种特殊的不为人知的关系。
李国栋见周总这么关心,也随意地问道“龙江造纸厂是个很好的企业啊,如果不是一刀切,这家企业完全可以保留下来,但企业的产业治理整顿不是一个地方,一个企业的事,是江城集团形势所至,不进行企业整改会影响到集团总公司的全局。”
李国栋总经理曾见过龙江造纸厂厂长江涛,刚来集团总公司里的时候,与江涛厂长长谈过一次,江涛是很有责任心的企业领导,只是造纸业不景气,企业经济效益不好。龙江造纸厂的问题是目前造纸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造纸行业面临整顿问题。
周总说“可不是吗。对龙江造纸厂的剥离是不可避免的,经过我们分公司和企业领导班子做了工作,企业现在也同意了,但在方案上我和郭副总经理有不同的看法,如果要龙江造纸厂领导班子和全厂职工出三百万元来收购企业资产,恐怕原来的方案很难再改下去,龙江造纸厂的历史文化也到此为止了,真的感太可惜了。”
周总差点耐不住要对楼上那个人说了起来,前些时间到龙江县来对龙江县造纸厂都说得好好的,这一下就把自己推到了郭副总经理那里。
李国栋向周总经理问道“出资三百万元收购企业资产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是三百万元呢,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自从确定郭昌光分管企业产业治理整顿工作之后,郭昌光就直接受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的领导,郭昌光也很少来向他汇报集团里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及进度,他也就很少了去刻意地过问这方面的事,听周总说起龙江造纸厂以三百万元受让给龙江造纸厂领导班子和全厂职工,就不由地问了起来,也趁此机会了解一下龙江造纸厂企业的具体细节。
周总拿出龙江造纸厂的资产评估报告,对李总经理说“就是按照这个资产评估报告算出来的,郭副总经理说要和五星水泥厂保持一致,要不低于五百万元,还说得好听,考虑到龙江造纸厂的特殊性,最低也要三百万元,他说这是底线,超过了这个底线就不行了。对资产评估报告我是外行,李总经理你给看看,这报告是怎么算出来的。”
李国栋接过龙江造纸厂的资产评估报告看了起来。看着,看着发现了几处不合常规的情况,就对周总说道“有几个疑点我提示一下,你也记一下,龙江造纸厂的土地按照惯例应该都是国家划拨的,评估报告里怎么可以按现在的市场价评估,这是常规,这次企业的资产评估不同与其他的资产评估,资产评估公司不可能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里面有水份,你记一下;还有造纸厂这几条生产线已经报废了,厂房已不能再用,要建新的生产线这些厂房都要拆除的,这部分的房屋不能计算在内;还有这里几处房地产权属后面没有产权证明,应该不是厂里的,可能是街道里的房子,如果是街道里的,以后是不是要归还原来的房主的,要落实一下是不是这样,去问一下房管局的人就知道了。如果这几部分除掉了,龙江造纸厂的资产的剩余价值就没有多少余地了。看来江城市这家资产评估公司做银行贷款的资产评估做习惯了,这是企业产业治理整顿,是对有效的、有实际价值的资产进行的评估,不能把这些产权不清楚的资产、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进行评估,这样的评估报告对企业资产没有实际的参考价值,会误导管理部门对企业产业治理整顿决策的。”
李国栋这些说法确实是有道理,也是站得住脚的,但他能说出这些话也确实有另外一层意思,他虽然只到过龙江县造纸厂一次,那一次也只不过是走马观花,没有太多的影响。龙江造纸厂领导班子和全厂上下一心的敬业精神他是经过多方面考察过的,核实过的,是认可的。同时他看出周总的那种眼神,那种举动,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他对龙江造纸厂的认可较多地也是对周总的认可。所以他对这份龙江造纸厂的企业资产评估报告的评价有客观实际的,也有来自主观方面的。
他不想示意周总怎么去做,那会让其他人心里不舒服的,他不去否认其他人的思路,只说出了几处看似极为常识的问题,他既给周总指明了去努力的方向,又不留下话柄,他由衷地希望龙江造纸厂能像周总那样保留着当下已属不多的时代遗风,那种没有实体而又无处不在、无所不有,朴素无华的企业文化。
他几年前去参观过华西村的经济模式,那是从乡镇企业崛起新型的,也是为数不多的乡镇企业文化,能够保留着这无私无欲的大公主义文化不是经常能够见到。
人的欲望是本性的,在这大公主义文化的氛围中,人们把这种私欲收敛了起来,在这大公主义文化的气场中,坏人也会被这种气场融化变为好人。
如果到处都是唯利是图,利欲熏心,崇拜于金钱的社会氛围中,人的私欲愿望也得不了满足的时候,好人也会变成了坏人,变成了自私自利的人,甚至于侵占国家财产,干着伤天害理的事情出来,无法无天了。
龙江造纸厂企业资产评估报告在周总经理手上已经放了很久了,对这份评估报告他还真没有想到有这些情况,自拿到这份报告起看到是看过几遍,竖看横看也没有看出有什么出入,和企业相关文件也都放在一起,因为没有想到,所以他也没有去请教懂行的专家来看看,谁知道让李国栋总经理这么画龙点睛,让他茅塞顿开,让他明白也许多,似乎也想到了一些,就把评估报告收了起来。想想这么多的企业要进行产业治理整顿,巨量的企业资产评估因人为的操作和一些政策方面的人为因素,导致公家的资产流失的同时,造就了一少部分人富了起来。虽然有些是评估人员的素质,执行政策人员对政策理解不够透彻,却让一部分人钻了空子。
周总经理不是来汇报工作的,顺道过来看看李总经理,政策面的事情没有过多地谈。他是过来人,是江城市的前辈,十分轻松地与李国栋总经理聊着聊着就聊起了龙江造纸厂创办之初的一些人和事,在很多方面两人都有同感,李国栋也没有和周总对龙江造纸厂进行深谈,要说了解,李国栋可能比周总知道的更多,但对龙江造纸厂也仅仅是同感而意。
两人谈了一会儿,周书记就离开了李国栋总经理办公室,马上就回到了龙江,让办公主任把龙江县房管局局长和江城市资产评估公司的总经理叫到了办公室里,要求龙江县房管局局长和江城市资产评估公司经理对这份龙江造纸厂的企业的资产评估报告再次进行了推敲和测算。虽然责备的语言,但那眼神有点横了。
因为与董事长有明确的分工,李国栋也只能从侧面干涉一下,虽然不是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