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发展与环境
第39章发展与环境 这家污染企业是从外省引进的,生产规模在市工业开发区属于中等水平,在投产初期,市环保局、市科技局与生产设备生产厂家都经过论证,没有空气的环境污染,污水排放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备,对地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经过一年的经营,厂里的经济效益很好,已作为区里的重点企业来扶持。
这次事件暴露出企业管理方面存在了重大问题,停业整顿,对企业处罚是免不了的。事件也反映出了市工业开发区存在环境污染的隐患,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市里和开发区领导的重视,市开发区、市环保局联合公安分局对工业开发区的企业逐一进行了排查,发现了一些隐患,有潜在的,也有平时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的。不仅对企业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整改处理,对工业开发区也列入工作职责要求,地方环境保护提到了江城市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这个时候,何博望两年前提交上来的《江城市城市环境保护存在的隐患与措施》,由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那边转发到了总经理李国栋的办公桌上。李国栋一看落款时间是两年前的,纸张的边沿已经发黄的,这让他感到有点意外了,原本这个报告应该直接递交给市政府,或者留存在江城市环保局里,看董事长任博元的落笔签字的时间是两年前,那为什么在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那里放了两年时间才转到他总经理的手上,意外,完全出乎了他的意外。
经过江城集团总公司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江城市在江城集团总公司产业政策的主导下,经过了三年的行业调整和经济建设,在江城集团总公司旗下的工业带动下,江城市的工业在各个方面也有了起色,东南面的工业开发区已在原有的基础上向东继续开拓,十公里内黄土山坡已辟为平地,很多的中小企业投到了江城集团的旗下,并且已经开始建厂,稍早落户的外来企业已经陆续开工。
两年多来,几家大型企业相继到江城市来实地考察,并有了投资意向。几轮下来,一家由江城集团总公司出土地、出资金,中国西北研究所出技术,联合投资的大型化工企业,国际水平级别的化工顶级环保产品项目终于落户在江城市工业经济开发区,并已经开始了基本建设,建设规模初步划定十平方里,选址在城南,规划区域方方正正,水渠道、高低压电线都是为这个工厂专门设置的,而且在城区南偏西,考虑到这家大型企业整体可持续发展的规划需求,江城集团总公司给这家企业留有大片土地以供这家大型化工企业后续发展。
在周边只有一家已有的在建的金属制品厂之外就没有安排其他工业生产厂家了,这家化工企业如果能够完成达产,预计可招纳近一万多职工,由于生产规模较大,中国西北研究所又是带国字号的企业。为便于管理,隶属省管企业。在开工奠基仪式上,江城市长和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任博元到场剪彩,江城市也给足了面子。厂区周边的配套设施都是由江城市地方提供建设投资的,包括物联,超市等生活区必备的一些设施。为能建成后及时投入生产,在南面一处旅游景点的旁边办起了一所这家化工企业下属的化工学院,专门培养这家化工厂在各个生产线上的生产工人,学院已开始招学员,大部分是江城市城乡的年轻人,由于对生产工人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入学之前要进行文化基础考试,但淘汰率很低,一般能有高中毕业都能入学。
另一家就是前面提到的金属制品厂,原计划是想办炼钢厂的,为申报方便,挂的牌子是钢材加工生产基地,待条件成熟了之后再进行炼钢项目申报。这家金属制品厂是江城集团总公司引进,并以行业管理性质控股的。地处城市的偏西的南面,占地规模比省属化工厂要小了一些,但这家炼钢企业是劳动密集性企业,生产流程和工艺也没有化工生产那么复杂,如果申报顺利通过,预计一年之后就可投入了生产,预计投产当年就吸纳因江城集团总公司兼并、分设、撤分企业而分离出来的下岗职工五千多人,这是李国栋总经理有意放慢企业实行产业转型步子的初衷,急不得,有后手,等待时机。与此的同时也可吸收一些对操作技能要求不高的城乡无业人员。这家钢材加工生产基地对工人没有特殊的要求,包括文化程度和年龄,用工制度比较松散,大量的职工都不是固定使用的,流动性很大,这样的用工制度更适应农村里一些闲杂的农民工,想来上班就来厂里签个到,按时来,按时下班,对于这种不固定的农民工一般都放在厂区里面的货物搬运。
也有固定工种,基本上可以安排江城集团旗下的机械加工、机床设备制造厂因改制而下岗的职工,这部分职工可分配在固定的生产流水线上,固定工是要签用工合同的。这家企业在没有成立之前就把这些灵活的用工制公布于社会各媒体,广告在先,先入为主,企业的老板就是看准江城市的土地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许多岗位上的用工基本适应于农村里闲置的农民工,而且都是临时性的用工制度,没有与企业始终相依的依赖关系,做一天算一天。江城集团总公司对这家企业的行业管理控制是引进时附加的条件,是李国栋总经理提出来的要求,因为钢材加工生产基地如果失控,也会给地方的行业管理带来负面作用,尤其是环境污染和高能耗,因为将来有条件的时候还是想上炼钢项目,所缺的是环境污染的自我处理。
一般情况大企业的周边往往会出现一些大市场,或近,或远。江城市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本市的特点,在江城市的南面开通了一条八车道的汽车大道,大道两旁建起了大型的建材,装饰市场和家具展览会馆,原来这地方的一些村庄都拆建到了城市周边的安居小区里去了,城市的外延扩大到了江东的对岸,南面已渐渐发展到南山脚下。
西区跨江的规划是未来的行政,商业,住宅开发区,目前还没启动,随着城市的发展,在江城市城西江城集团旗下的这些工业企业也将会陆续退出西区,并迁到东港的工业经济开发区,谁早,谁的土地出让金就便宜,工业经济开发区的土地每年也是有计划出让的,价格也慢慢在涨,最早的已经上涨了五成以上。
江城集团旗下的工业有了起色,总经理李国栋就把目光放在了江城的旧城改造方面,此时房地产行业已经开始动了起来,国家福利分房已经开始了。而就在此时,国家开始了行业整顿,首先是针对地方的一些小化工和水泥生产企业。原来水泥生产的立窑因为高能耗,高污染要限期拆除,地方小化工只要涉及到高污染,不能自行解决减排问题,都要全部取缔。小化工在江城市及下面的县乡虽然很多,因为行业整顿有相应的补贴,取缔起来比较容易,也会一些图暴利而不顾行业整顿的小化工的乡镇企业。而江源县的水泥生产企业的整顿涉及面比较大,处理起来有点难度。市政府和江城集团为了能统筹兼顾,统一执行政策,更有效地开展行业整顿,专门设置了行业整顿临时办公室。
其实即使国家不出台行业整顿,对小水泥生产企业的治理已在李国栋的思考当中,因为水泥生产企业对地方的环境污染已经影响了生态环境,特别是近几年刚刚兴办起来的乡镇水泥生产企业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农田里的种植和城乡人们的生活。
真正促使他这种想法并要着手解决的是,这几年来,好几家国家大型企业来江城市考察江城集团的时候,对地方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异议而放弃了与江城集团合作投资,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办公桌上放着《江城市城市环境保护存在的隐患与措施》。当初他刚来江城集团的时候就提到边发展边治理的思路,工业发展起来,有了起色,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也该着手解决了。如果两年前就把这份《江城市城市环境保护存在的隐患与措施》交给他,他会提前着手这项工作。尽管如此,他认为,为期还不是很晚,这些现象的发生也是迟早的事,对于发生的这些现象,他另有期待,也早就有了伏笔,只是还没有开始。
乡镇企业本不是江城集团总公司管理的范畴,但江城市政府要求江城集团总公司在这方面带个头,也兼顾县、乡工业的发展。
招商引资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