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破襄阳,下武昌 - 明末最狂太子,大明最后一个猛人 - 语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86章破襄阳,下武昌

卢九德和王大能这两人,趁着朱慈烺率军反击左良玉的时候,在凤阳府煽动军队发起内乱,不过幸好朱慈烺早已经留下了后手,由徐尔路和蒋德璟两人安排了六千禁军,将卢九德和王大能击溃。除此之外,当时的凤阳城中还有大量的乡绅地主趁机带着自己的家丁趁火打劫,幸运的是,在曹钰航带着各级明政员的宣扬之下,凤阳城中的百姓算是团结一心,将这些作恶的乡绅地主全部擒获。

待到朱慈烺回凤阳时,整个凤阳已经是风平浪静,王大能和卢九德两个罪魁祸首的脑袋挂在城墙上面,警示着所有后来人,而其他乡绅地主,则是该关押的关押,该抄家的抄家。

至于他们的土地,大多是分给了凤阳城中没有土地的流民百姓,以及禁军中立下战功的军士。

一时之间,整个凤阳的风气为之一清。

而在前线战场上,自从左良玉被侯恂毒杀之后,杨观光和李玉廷的部队迅速开始千里急行军,从凤阳府穿越江西,横跨长江,转进湖广。

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还在湖广一带徘徊。

虽然左良玉死了,但是襄阳府和武昌府这两个重镇依然掌握在左梦庚的手中,这两府占据着长江中上游的绝佳地利,如果能够彻底掌控在自己手中,那朱慈烺便是能够兴建长江水师,水陆并进,直下江陵,夺取南京。

在朱慈烺和众臣商议的时候,杨观光和李玉廷已经带兵来到了襄阳城下。

襄阳城墙高壑深,如果是其他时候,这是一座极难攻克的坚城,但是,崇祯十四年时,张献忠与当时的兵部尚书杨嗣昌在此爆发了一场恶战,一战之后,张献忠军在城中烧杀抢掠,襄阳城中百姓元气大伤,不少都逃难而去。

而后左良玉镇守襄阳,给襄阳百姓带来的是更加残酷的劫难,左良玉几乎将整个襄阳府的精壮全部都给掳掠一空,全部都带到自己军中充当炮灰。

自此之后,襄阳十室九空,城中即使还有人,也大多是老弱病残。

而现在镇守襄阳的,则是有二十万大军,由现在左梦庚麾下的总兵徐勇率领,摆出了一副死守襄阳的架势。

徐勇此人乃是游侠出身,本就不被朝廷待见,后来被征召入军,屡受左良玉青睐,让徐勇有了一种知恩图报之感,更重要的是,左良玉对麾下士卒的纵容,让徐勇根本不用收敛自己的游侠行径,即使四处抢掠,也不会受到任何惩处。

更何况,现在敌军合计不过只有三万人,但是襄阳城的守军,却是有整整二十万。

原本徐勇以为,杨观光和李玉廷会和他以前见到的农民军一样,用人海战术往前冲,这样的话,徐勇完全能够借助襄阳城墙和护城河,将城外的禁军耗死。

但是让徐勇没有想到的是,杨观光和李玉廷根本就不按套路出牌。

当徐勇听到城外传来的炮声,亲自登上城墙查看的时候,才发现对面的禁军就在两百步之外,用火炮轰击着城墙,而这个距离,徐勇麾下的弓箭手根本就无法触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城墙一点一点被击破。

“火炮,襄阳的守城火炮呢!”

徐勇像疯了一样大喊,作为襄阳的守将,他根本不知道襄阳守备情况如何。

即使找遍整个襄阳,徐勇也只找到了两门已经不能使用的大炮,前两年张献忠攻破襄阳时,已经将襄阳城中所有兵器全部带走,当然也包括火炮。

至于实在笨重地带不走的火炮,则是被张献忠的人给彻底破坏了。

一时之间,整个襄阳城都陷入了混乱之中。

城墙上的守军已经感觉到,襄阳城恐怕是守不住了,为了不被火炮炸伤,干脆是直接离开了城楼,而另一些士卒,则是趁着混乱,开始在襄阳城中四处劫掠,抢夺百姓本就不多的财物。

“军爷,这点银子是我最后的家当,你不能拿走啊……”

“女儿啊,你怎么就跳井了,让我们怎么活啊……”

“你们这些强盗,我和你们拼了……”

在乱兵的肆虐下,襄阳城中遍地哀嚎,城中本就不好的治安,彻底变成了动乱。

但是徐勇已经没有精力去管城内的治安了,在火炮的连续轰击下,徐勇迅速召集了自己的五千亲兵,打开襄阳另一边的城门火速撤退。

如果城池被攻破,那徐勇性命难保,不如先跑了再说,只要跑到武昌,那徐勇就安全了,武昌和襄阳不一样,那里有守城的火炮。

原文在六#9@书/吧看!

见到总兵都要逃跑,城中的军士更加慌乱,也更加疯狂,有一部分跟着徐勇朝着武昌的方向逃窜,而另一部分,则是在城中进行更疯狂的抢掠。

而此时,部分在城墙上防备的军士还不知道他们的长官已经抛弃他们,还在抵御着来自城外禁军的炮火。

这些军士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攻城方式。

火炮隔得很远,起码轰击了八九轮,待到轰击完之后,一大批火铳手来到城墙下,分成三列对着城墙上的守军不间断射击,而另一批军士,则是迅速用挠钩云梯等工具,开始沿着城墙攀援。

从禁军将士赶到襄阳城下,再到襄阳城被攻破,仅仅只用了四个时辰不到的时间。

在这四个时辰里,襄阳城的守军死伤数千人,跟着徐勇逃窜的有五六万人,而其他军士,则是全部成了禁军的俘虏,而禁军在这场战役中,则是仅仅牺牲了两百多人,几乎都是在攀援城墙的过程中牺牲的。

在看到襄阳城中百姓的惨状之后,李玉廷和杨观光都是怒火中烧,挨家挨户地让百姓来指认犯事的军士,一旦有俘虏被指认,那就是毫不犹豫直接处死。

众多百姓见禁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都是欢呼雀跃,他们已经被乱军荼毒太久,此时,终于能够迎来一段安定的日子。

这种日子在乱世之中,算得上是一种奢求。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