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战不可止
“在下从来不认为和平是赐予大明的一种荣耀,而是给大清和大明一个机会,如果和平,那么大清和大明就能够在安定的环境下发展,不论是对于南方百姓还是北方百姓来说,这都是一桩大好事。”冯铨义正词严,但是朱慈烺依然不为所动。
“冯先生,朕原本以为你是个聪明人,但是你说出来的话,实在是不太聪明,且不说你所说为了百姓而止戈是不是真的,就算是朕被你说服了,你以为,朕作为大明皇帝,文武百官的领袖,朕就能够一道圣旨结束这场战争吗?”
“冯先生,朕虽然是九五至尊,一言九鼎,但是这场战争不是朕要打就打要停就停的,就像当年努尔哈赤劫掠大明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意思,而是建虏贵族们的共同意志,朕不能与满清休战,也是文武百官、天下臣民的共同意志。”
皇帝坐在天下最具有权势的位置上,但是皇帝也不是为所欲为的,譬如当年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岳武穆,这并非宋高宗一个人的意思,而是在朝廷上占据上风的主和派大臣的共同意志,而皇帝,不过是这道意志的执行者而已。
朱慈烺看着哑口无言的冯铨,缓缓道:“战争,从来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情,它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事情,从虏酋努尔哈赤起兵开始,战争这头凶兽就已经被释放出来,时至今日已近三十年。”
“三十年来,这头凶兽越发庞大,不论是大明的百姓还是建州满人,都成为了这头凶兽的口粮;这头凶兽欲壑难填,没有人喂饱它;这头凶兽膨胀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它,它的创造者努尔哈赤死在宁远的炮火中,继任者皇太极猝死在征战的病痛中。”
“冯先生,你看到了,即使是战争的发起者和创造者死在它的口中,而大明的帝王将相,亡于其中的也不计其数,袁崇焕、熊廷弼甚至是还有先帝,都隐没在战争的烟云里,那么,朕又凭什么能够阻止这场战争呢?”
“说到底,朕现在是大明皇帝,一方面是因为朕是先帝嫡子,是天下正统,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朕顺应了天下人心,但是,朕依然只是战争这头凶兽口中一颗大些的獠牙罢了,如果朕现在说要停止战争,那么文武百官会作何感想。”
冯铨背部被冷汗浸透,整个人都有些惶惶然,尚未作答,却听朱慈烺又开口了。
“冯先生,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朕现在下旨要停止战争,要与满清休战,那么这道圣旨可以发下去吗?恐怕政令不出朝廷,就会被内阁留中不发,接着,就会出现下一个朱由崧,下一个马士英,乃至是下一个成祖!”
“这就是战争,自从虏酋努尔哈赤将它从笼子里放出来之后,它就已经不可停止,它代表的是大明的国家意志,代表的是万万汉人的民族意志,冯先生难道以为,一个人的决定,就能够阻止大明万万国民的疯狂,能够阻止满清的骏马弯刀的肆虐么?”
莫说是冯铨,就连在朱慈烺身边的韩赞周和王长鹤,此时都已经是冷汗涔涔。
朱慈烺长叹一声道:“冯大人以为,朕不想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在这种不死不休的局面下,你我都不可能做到,你不知道朕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这个国家每年投入到战争中的军费占据了收入的三成,甚至还有部队不事生产,他们每天所进行训练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杀人,在战场上杀更多的人。”
“为了喂饱恐怖的战争巨兽,这个国家面向底层百姓征收大量的赋税,如海一样的赋税经过层层盘剥之后送到了前线的战士手中,将百姓身上的最后一滴油水都榨干,就为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因为如果不胜利,那就会国破家亡!”
“现在,朕所面对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已经畸形了,朕想要把它扳回正道上,就需要平定天下,而要平定天下,就要通过战争,冯先生以为,自己的只言片语,就能够让这个国家放弃先前的一切努力,就为了那轻飘飘的一纸和议。”
“就算文武百官不反对朕,让朕将圣旨下发,战争真的停止,那么会带来什么后果?可能会有民变,可能会有兵变,因为有无数人等待着挥师向前,获得一场大胜。”
“只有一场大胜,才能给百姓和军队带来足够的战利品,包括土地,包括金银,而如果战争停止,先前的一切努力都会白费。”
“冯先生,朕所说的,你知道的,咱们现在讨论的并不是百姓的民生,也不是国家的存亡,而是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是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的问题。”
冯铨喉结滚动了一下,震惊而苦涩道:“陛下,在下实在是不知道,大明竟然是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但是,大明和大清之间,一定不止战争一条路吧。”
“大清先前发动的战争确实是给大明百姓带来了无比惨痛的伤害,战争确实是可以带来一些财富,但是贸易和沟通同样可以带来财富,譬如宋辽之间大战数十年两败俱伤,然而檀渊之盟后,二者和平边贸,百姓安宁富足。”
“大清先前之所以对大明发起战争,是因为大清的八旗子弟已经活不下去,只能是到关内来拿一些粮食金银,而大明本身的粮食也不够,以至于形成了今日不死不休的局面,但现在不同了,早就听闻大明种植了土豆、番薯等物,有了粮食,大明和大清何不和平共处呢?”
原文在六#9@书/吧看!
“凭借大明的广袤土地和充足粮草,辅以大清的骏马弯刀马上健儿,天下何处不能平定,还有什么地方是大明和大清去不了的,这难道不比一场定会毁灭一方的战争要好了无数倍么?陛下,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