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金陵学院
很快,胥吏可以一路升迁,可以担任各级官吏的消息登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天下震动,百姓对此都是议论纷纷。胥吏是什么,那是朝堂上拄着水火棍大喊“威武”的衙役,是缉捕盗贼的捕快,也是和官老爷们天差地别的存在。
但是现在,胥吏却是已经可以可以升任官老爷,也就是说,每个百姓家门口的衙役,往后都有可能变成某一个县的知县,甚至是知府,这种事情放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咱们总算是有了出头之日了,不用请辞也是能够当官了。”
“虽然说要考试一场,但是和请辞备考科举相比,要简单太多了。”
不少胥吏喜笑颜开,兴奋不已,都觉得自己赶上了好时候,他们的祖辈父辈,那可是一辈子都是小吏,永无出头之日。
但是其他已经辞去职位的胥吏就没那么高兴了,他们如果再想回到胥吏的行列当中去,那就得要参加胥吏考试,这场考试放在先前,就是院试府试的难度,这些胥吏辞职以来还没有看上两本书,哪里考得过。
不过,另外一条消息给了他们希望。大明头版头条的消息的下面,还有一条令人颇为震撼的消息。
金陵学院开办了。
作为大明第一所面向全国学子的学院,金陵学院第一期暂且只招收秀才,教习的老师有报业司编修张煌言,翰林院编修高弘图,科学院院长宋应星,术算所所长萧安邦,甚至还有兵仗司司长汤若望。
除此之外,大明皇帝朱慈烺也会在金陵学院中讲学。
这个消息立刻传遍了五湖四海,各地秀才都疯狂起来,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学学习的机会,更是和张煌言、高弘图这种学者攀上关系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大明皇帝朱慈烺也是会出现在金陵学院中,知识在哪里都可以学习,但皇帝不是在哪里都能看到的。
凡是有秀才功名的人都是立刻带上干粮,马不停蹄地赶往南京,生怕去晚了失去了入学机会,一时之间,天下的士子都开始朝着南京聚拢。
至于南京城中的举人们,此时则是捶胸顿足,甚至是有些后悔起自己多考了一次,没有入学金陵书院的机会了。
当然,朱慈烺并不会忽略这些举人,实际上,这些人的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担任吏员的标准,直接去担任官吏也没有什么问题。
现在大明各地的官吏都有缺空,到时候,这些举人不管有没有考上进士,都会有当官的机会。
第一批来到金陵学院的学子有五千多人,朱慈烺直接将他们的食宿全免,虽然这些学子中大部分都不缺钱,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秀才是家徒四壁的寒门学子。
在大明,秀才可能不缺钱,举人不可能缺钱,穷酸秀才,富贵举人。
仅仅隔了一级功名,待遇和地位就如同天差地别。
“乖乖,这学院修得可真是气派,比咱家那破宅院好多了。”
“咱年轻求学的时候住的远远比不上这里。”
“陛下竟然是一点钱都不收咱们的,当真是罕见。”
这些秀才大多是年轻人,最年长的也不过是四十来岁,那些已经到了五十岁的秀才,基本已经对自己的仕途失去了希望,即使是金陵学院入学的机会摆在他们眼前,他们也不会看上一眼。
当然,有人高兴,自然就会有人不喜,金陵学院的开办,是以牺牲了大明国子监为前提的,毕竟,不管是场地还是老师都是有限的,金陵学院的开办又相当紧迫,不可能重新建房子,因此,只能是占用了国子监的地方。
由此,国子监和金陵书院也就合二为一,变成了一个机构,国子监中的监生们,不得不捏着鼻子和各地来的秀才共同学习。
这些监生中,有的是各地选拔出来的优秀学子,有的是凭借自己家族的余荫从而获得了进入国子监读书的机会,另外,则是直接捐钱进国子监,换来了一个监生的头衔。
可想而知,这些人都是骄傲的。当然,有一些监生进入国子监的原因纯粹是因为年纪大,考了一辈子,几乎已经失去劳动能力了,地方官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通过推举让他进国子监,让朝廷出钱来养着。
这种人在国子监当中不多,纯粹是吉祥物一样的存在。
“当真是晦气,膳食本就不多,还要给这些乡巴佬分出去些。”一名名为严大育的老监生破口大骂,对于新涌入的秀才们极其不满。
原文在六#9@书/吧看!
严大育身边,一名叫鲁斯书的监生慢悠悠道:“慌什么?你没听说么?这些人只在这里学习几个月就会走,到时候都会去当胥吏,国子监还是咱们的天下。”
共和二年正月三十,金陵学院第一期开始。
加上先前国子监的监生们,此次金陵学院共有八千人入学,朱慈烺在金陵学院的开学大典上,直截了当地点明,金陵学院不同于国子监,现在不会,往后也不会再进行乡试的教学,而是教授科学、术算、文学、经义等科目。
以前占据了国子监全部教学内容的经义,现在变成了和科学术算同等的一个学科。
除此之外,金陵学院第一期教学为期八个月,八个月后,金陵学院将举行考试,通过者可以留在金陵学院担任教职,或者是前往各地担任吏员。
当然,这些学子也可以前往其他行业,从事自己所愿意的工作,朱慈烺并不会限制他们的自由。
第一期完成之后,除却留在学院任教的,所有的学子都必须要离开学院,不得留级。
此话一出,严大育鲁斯书等学子大失所望,他们想要一直留在金陵学院中吃皇家禄米的想法就此破灭。
而此时,其他各地的书院和官学也是迷惑起来,金陵学院的开办,让他们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这些书院和官学原本教学的内容只有经义,但是现在,只教经义显然已经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