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复社 - 明末最狂太子,大明最后一个猛人 - 语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26章复社

朱慈烺问道:“那宋先生且说说,为何行军打仗之时,想要获取敌军动向,要附耳于地?”宋应星眉头一皱,这个问题他也曾考虑过,但是百思不得其解,而今皇帝问道,只能勉强答道:“这个原因,恐怕是因为土中有气……”

朱慈烺知道,这种问题如果解释,那是难以解释清楚的,因此,朱慈烺直接让人抬来了一根大铁棍,让徐尔路站在另一头,自己和宋应星站在这一头。

紧接着,朱慈烺便是让徐尔路放声大喊,因为距离较远,朱慈烺和宋应星听到的声音颇为微弱,而后,朱慈烺又是让徐尔路贴近铁棍呼喊,而让宋应星附耳于铁棍上聆听。

随着徐尔路的声音消失,宋应星抬起头来,脸上已经满是惊容。

“陛下,这是何故?”

“宋先生方才应该已经发现了,声音通过气来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声音不仅仅通过气来传播,譬如铁,譬如土地,都是声传播的途径。”

“陛下真乃大才也。”宋应星激动不已,连连道,“陛下对于科学一道如此精研,老臣实在是愧为这个科学院长啊。”

“宋先生不必如此。”朱慈烺笑道,“朕不过是多做了一些实验,先生要知道,科学,不是通过皓首穷经从古书中得来的,而是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才能穷尽万物之理。”

“此乃格物致知之道也。”宋应星叹服道,“陛下不仅大才,还是通才。”

……

恩科的圣旨如同雪片般飞到了各地,就连北方的士子,也知道大明即将开恩科的消息,在南方,这个消息更是引起轩然大波。

苏州府,自从崇祯二年以来,每年汇聚在这里的文人越来越多,不是因为这里相较于其他的地方更钟灵毓秀,而是因为有几个士子经常活跃于此处。

此时,苏州的一处酒楼中,一群读书人正在此诗酒酬唱。

“梅村兄,听闻这位陛下要开恩科,此番你要去看看么,说不定能圆一个状元梦?”

“没错,听闻近些时日朝政相比先前更加清明了些,党争也没有先前那么激烈,梅村兄何不出仕?只是这状元,”

“诸位就不要嘲弄了,伟业不过是一介儒生,陛下已经改了科举,在其中加入了术算和科学,这种考题,密之贤弟应该人更为了解。”

旁人不知这些正在酬唱应答的书生是谁,只当是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而此时,一名中年儒生却是走了进来,插入了他们的话题笑道:“诸位都在此处,可让子龙好找。”

“任中兄!”众书生大笑,斟酒道,“来迟了,当浮一大白。”

“确实是得自罚啊。”

中年儒生豪饮一杯之后道;“秋闱即将开始,尽管今年秋闱比起往年迟了一些,却也是个机会,当今陛下唯有德有才者举之,我也打算准备明年的春闱考个功名。”

正在此处饮宴的诸多书生不是别人,正是大明现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团体——复社,这些年轻人几乎都是名满天下的士子,而方才说话的中年儒士,更是赫赫有名的大儒陈子龙。

除了文名远播之外,这些人本身的水平也相当高,背景也相当深厚。

陈子龙的父亲陈所闻,乃是崇祯朝时的工部侍郎,因与同僚揭发太监罪行,同僚被活活打死,而陈所闻也是忧愤而亡。

除了有一个正气凛然的爹之外,陈子龙的弟子,乃是当朝明政司副司长夏完淳,虽然夏完淳年仅十四,但已经颇受重用,这一次恩科,还是夏完淳力劝陈子龙参加的。

而座上其他几人,则分别是侯恂之子侯方域,崇祯四年榜眼后又辞官的吴伟业,以及崇祯十三年的庶吉士方以智,以及冒襄、陈贞慧等人。

其中,方以智本是翰林院检讨,当初朱慈烺离开北京的时候让蒋德璟带走朝中正直的官员,但方以智因为官太小,连朱慈烺的面都没有见过,更没有被蒋德璟注意到,因此被留在了北京。

而在崇祯皇帝殉国之后,方以智惊骇痛哭,李自成以帝礼安葬崇祯,方以智披麻戴孝,跪伏灵前久久不起,而后被李自成军抓获,着令其投降,但方以智即使是被打得皮开肉绽,白骨森森,也未有半点投降之意。

当李自成在山海关被吴三桂背刺的时候,方以智终于是找到机会,趁乱跑回了南方,却也没有去凤阳找朱慈烺,而是回到江南潜心研究。

正当一众书生高谈阔论之际,却见一旁一位少年笑道:“看来,诸位对这科举都是信心满满,乡试尚未开始,就已经想着高中进士了。”

“那是自然。”冒襄不禁笑道,“我等复社学子潜心所学,不就是为了能够进入朝廷,改变积弊之时局么?”

原文在六#9@书/吧看!

侯方域也道:“在此相遇也算是个缘分,看小兄弟也非常人,不如就来同饮一杯如何?”

少年身边的随从见状,连忙开口道:“不可,我家少爷不太喝酒,恐怕……”

“哎,少年嘛,何必怕醉,太白斗酒诗百篇,我等当今士子虽不说能写下百篇诗,但若是能趁着醉意挥笔成文,也是极好的。”

在这群人当中,侯方域的年纪是最小的,说起话来也是毫无遮拦。

而稳重些的陈贞慧也是相邀道:“朝宗倒也是真心想要结交这位小友,不妨我等同饮,待到秋闱之时,一同去那乡试看看情况如何。”

“没错,你我今日有缘,不妨在此结交。”吴伟业也是邀道。

“在下黄胜上,字子天,有缘得见,当浮一大白!”

少年哈哈一笑,挽起袖子,端过侯方域递来的酒便是一饮而尽,顿时引得众人一片叫好,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被他们邀请喝酒的这个少年,正是在苏州体察民情的大明天子朱慈烺。

如果这些复社学子知道自己方才邀请喝酒的是皇帝,那恐怕能把这整个酒楼都给掀翻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