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方以智 - 明末最狂太子,大明最后一个猛人 - 语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27章方以智

从原则上来说,大明皇帝是不能走出宫门到处走动的。皇宫当中堆积着无数的政务需要皇帝处理,如果有什么军国大事,还需要皇帝亲自做出决断。

但是朱慈烺不同,他有一个完全忠于自己的内阁,尽管有一些想法不同,但是这些阁臣绝对不会做出背叛朱慈烺的事。

尤其是内阁首辅蒋德璟,更是帝师出身,朱慈烺可以放心地将各类政务交给他,而兵事的话,现在李邦华还在朝中,这名兵事院副院长对于兵事的研究比起朱慈烺要深得多,一些小的战事,李邦华完全可以自行决断。

因此,朱慈烺丝毫不担心这个自己离开朝中会乱的问题。

当他听到邻座这些复社学子的高谈阔论时,也是起了兴趣,复社在历史上的名声颇为响亮,其中大部分人最后都成了抗清志士。

如果这些人真的名副其实,朱慈烺定当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觥筹交错之后,侯方域又提出道:“密之兄,你对于科学和术算颇有些了解,据你推测,此次恩科应当会出什么考题。”

侯方域口中的密之,正是与他同为“四公子”的方以智,此时听到侯方域发问,方以智笑道:“先前不论是秋闱还是春闱,都未曾考校过这些,如今乃是开天辟地头一回,我一个赋闲检讨,又如何得知。”

方以智?

朱慈烺心中一惊,他在北京的时候,因为情况太过紧急,未曾注意到这个人,如今听到侯方域谈起,顿时是想起此人。

方以智不单是一个有气节之人,其更是一代科学大家,在历史上,其所著《通雅》乃是大明少有的百科全书类的著作,《物理小识》更是包含了无数领先于当前时代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可以说,方以智乃是和宋应星同等重要的科学人才。

“原来这位就是密之兄。”按捺住内心的激动,朱慈烺举杯道,“久仰久仰,密之兄的《物理小识》在下早有耳闻,也有所了解,当真是受益良多。”

方以智听到这话,不禁“咦”了一声,不解道:“在下的《物理小识》尚未刊印,子天是如何得知的?”

朱慈烺闻言,顿时是有些尴尬起来,他知道方以智写了这么一本书,却不知道,这本书现在还只是一堆稿件,堆在方以智的书房里。

“风闻,风闻而已。”朱慈烺打了个哈哈,开口道,“密之兄虽然赋闲,然而要说起对科学的了解,在我大明乃是首屈一指的。”

“学海无涯,在下所知,不过是沧海一粟,不值一提。”方以智谦虚道,“倒是子天的消息很灵通,愚兄佩服,看来诸位对科学较感兴趣,在下就随意出一题,请诸位试答。”

“愿闻其详。”吴伟业、侯方域等人尽皆拱手。

方以智清了清嗓子,沉声道:“诸位可知,天地乃是何形状?”

“天者,圆也,地者,方也,地浮水上,天裹地也。”吴伟业第一个给出了回答,天圆地方乃是华夏流传千古的学说。

然而,吴伟业的话却并未得到在座的人的赞同,侯方域更是道:“梅村兄定然是没有细读那科学教材,陛下亲自在其中驳斥了天圆地方,阐述了天地乃为球形,不然,海上之帆船何以先见其帆头,再见其船身也。”

见答错了问题,吴伟业也是闹了个大红脸,所幸身边有学子带了科学教材,吴伟业连忙是翻阅起来。

见大部分人都知晓此题,方以智又是问道:“既然如此,诸位可知,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这个问题,在宋应星所编纂的教材上面是没有的,众多学子顿时是苦思起来,朱慈烺知晓答案,却不点破,而是看着众人苦思的模样暗暗发笑。

良久,陈贞慧才是道;“声者,人言有声,马蹄有声,风有声,雨有声,世间无一物无声,因此,声者,天理也,靡靡之音,人欲也。”

朱慈烺听到这个答案,不禁皱了皱眉头,这扯得未免太离谱了些,要解读声音的产生,结果陈贞慧却是扯到了天理人欲那一套去。

“非也,声之产生,与天理人欲无关,乃是与万物本身有关,万物动则有声,不动则无声,因此,声源于万物之动也。”陈子龙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此,朱慈烺暗自点头,声音源于震动,这几乎已经就是正确答案。

陈子龙的答案也得到了不少学子的认同,然而此时,方以智却是发问道:“人中兄既然认为声源于万物之动,风为物乎?然其有声,尘未动乎?然其无声。在下认为,气凝为形,发为光声,声者,乃是气凝所成。”

原文在六#9@书/吧看!

“此话怎讲?”一众士子不解道。

方以智笑道:“人言者,乃是将气于胸中口中凝为形也,马蹄之响,乃是马蹄触地之时将其蹄下之气凝聚为形,风者,乃气自凝为形,因此,声乃是气凝为形所生也。”

方以智此言一出,顿时是得到了众人的认可,然而此时,朱慈烺却开口道:“密之兄所言谬矣,在下认为人中兄方才所言乃是正道。”

“为何?”面对朱慈烺的反驳,方以智倒也没有恼怒,而是恭恭敬敬发问道。

“声源于万物之动,是没有问题的,密之兄方才所言风有声,尘无声,乃是因为风即是气,气即是风,风有声,是因为气的振动,尘动而无声,是因尘声细微,常人无法听见而已,若声为气形,那无气的钢铁,如何能够传声?”

朱慈烺说到声音传播的问题,顿时是引起了方以智的兴趣,当即就与朱慈烺用酒楼的桌子做了个声音传播的实验,虽然效果不如朱慈烺在宫中与宋应星做的那般好,却也是颇为直观,让一众复社士子愣神了半天。

“子天兄对科学之道颇有了解,在下佩服。”方以智心悦诚服地拱手道,“在下马齿徒增,却未有子天兄这般见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