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邸报的改革
在这一次出巡中,朱慈烺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朝廷已经明令,下次科举要考察术算和科学,但是诸如吴伟业这样的儒生,依然对术算科学这些学科毫不关心,这对于朱慈烺要推行的改革来说,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这不是通过贴发告示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大明官府贴发的告示,对于百姓们来说或许已经失去了公信力,即使是告示上写着的东西,也有可能朝令夕改。
最重要的是,告示的张贴速度太慢了,如果朱慈烺第一天在南京下发了诏令,那等到这个诏令传到湖广等地,就已经是三四天之后的事情了,如果要让百姓知晓诏令内容,那最起码也要等到七八天之后。
更何况,有很多百姓根本就不关心诏令说的是什么,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但是,朱慈烺在酒楼茶馆等处,却发现了一件百姓感兴趣的事,百姓对于说书先生所说的内容颇感兴趣,不论是三国还是西游,在说书先生的口中,都能够变得活灵活现。
于是,朱慈烺有了改革邸报的想法。
何为邸报?其类似于后世的报纸,在朝廷的大政方针出现变动,或者是重要的官员出现人事任免之后,这些事情就会由专门的“邸吏”进行抄写,随后将这些报纸派发到全国各地的衙门官府中。
当然,只是衙门官府而已,邸报是一种官方报纸,升斗小民是没有资格看的。
而朱慈烺则是提出,应该让天下百姓都能够看到邸报,看懂邸报,让天下的说书先生都愿意去说邸报。
只有这样,百姓才能够知晓大明发生了什么,朝堂上发生了什么,这是朱慈烺开启民智的第一步。
邸吏的活字印刷机器迅速开动,一张张邸报印刷出来,很快,南京、扬州、镇江等地的百姓都发现,官府门口有了一个卖报纸的地方。
新刊印的大明邸报分成了八个版面,第一个版面是朱慈烺的御笔题字,以及这张报纸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的简要介绍,而第二个版面,则是朝中重要的诏令,以及重要的人事任免,这有助于大明百姓了解天下大事。
至于第三个版面,则是大明的军事动向,以及敌军的企图,毕竟如今天下仍处在战乱之中,让百姓知道哪里在打仗,战争的进度如何是相当重要的。
剩下第四个版面,则是有科学版面,除此之外,还有三个民间投稿的版面,大明日报第一期,尚未收到民间投稿,朱慈烺便是让宋应星、徐尔路等人多写了些文章,弄得他们苦不堪言。
而最后一个版面,则是朱慈烺特地留出来的,上面只写了五个大字——广告位招商。
在风风火火搞了几日之后,共和元年十一月一日,大明邸报第一期终于开售了,原本百姓还不知道这是何物,待到有些读书人好奇买过,加上明政员的宣讲,百姓才明白这大明邸报上写的是什么。
《共和首次恩科秋闱,定于十一月三十日,这将是大明首次在冬日举行秋闱》!
《恩科试题外泄,竟是与声音相关》!
《民政司司长曹钰航兼任报业司司长与大明邸报总编》!
《小水壶,大动力,烧水的同时还能打水,刘泽清取水机厂开工》!
一个个劲爆的标题瞬间是吸引了无数百姓的眼球,大明邸报开售的第一天,整个南直隶都是躁动了起来,第二天,就蔓延到了湖广一带,第三天,就连北方都知道了大明邸报的消息。
报纸的传播速度是相当恐怖的。
扬州的一处茶馆中,一名五十多岁的说书先生正摇头晃脑,手中拿着一份邮报,有滋有味地说着,而下方的茶客们也都听得津津有味。
“且说那刘泽清,原是大明的将领,后却从了叛军,再归顺大明之后,当了个科学院副院长,结果又造出了取水机器,这真是传奇人物!”
“柳麻子,且说说那恩科试题是怎么回事啊。”
“就是,虽然咱不认识啥字,但是要是知道了那题目咋写,说不定也能混个举人老爷当当。”
“得了吧你,你也能当举人老爷,那我岂不是天上文曲星了?”
茶馆内一阵哄笑,被称之为柳麻子的说书先生轻轻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正想要说那恩科试题的时候,却听台下扔来一块碎银,一名富商道:“柳麻子,这最后一面的广告位招租,是个啥意思啊?”
“就是,别的地方都写得满满的,最后就写了五个字,这不是在浪费纸张么。”
柳麻子不慌张,自己捡起了那块碎银,慢悠悠道,“这最后的广告位嘛,在下也没有见过,只是自古以来,就有所谓‘广而告之’的说法,若是商贾能够向大明邸报捐资,应该就能将自家商品挂在大明邸报上了。”
“别管那个了,快说说那恩科试题。”
“就是,商贾的事情,和咱们有啥关系。”
原文在六#9@书/吧看!
众多茶客听说是商贾的事情,纷纷催促着柳麻子讲起其他的内容来,而茶客中的一些商贾却是动起了心思。
“黄兄,你的扬州纺织厂办的是红火,不是还有好多货卖不出去么?”
“唉,战乱不断,卖不出去也没有办法啊,大家都习惯了自家织布,对买外面的布匹根本就没有什么兴趣,咱们的布匹就算是物美价廉,那百姓也不接受。”
黄有海一声长叹,对一旁的松江盐商程安说道。
自从盐业改革之后,黄有海做起了纺织生意,程安、江有义等盐商却依然在做老本行,只是不管哪个行业,其产生的利润,都没有盐业改革之前的那般暴利。
“若是你扬州纺织厂的布匹,能够登上这大明邸报,让天下百姓都知道你扬州纺织厂的布匹物美价廉,那又当如何?”
程安的话,顿时让黄有海内心痒痒了起来,如果能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布匹,那就等于是有无数人会来买,就会有数之不尽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