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祭拜忠烈祠
三日之后,朱慈烺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在凤阳皇陵旁边的忠烈祠祭奠自从军队改制以来,阵亡的所有军士。虽然忠烈祠中的战士们已经逝去,但是朱慈烺不会亏待那些为了大明殒身不恤之人,忠烈祠由工部侍郎张文郁亲自督造,建造了将近半年时间,征发民工近万人,所用材料也都是最名贵的,即使是修缮中都皇宫,朱慈烺都没舍得用这么贵的材料。
为了建造忠烈祠,朱慈烺给张文郁拨了近百万两银子。
当然,张文郁也没有让朱慈烺失望,百万两银子没有进张文郁的口袋,而是进入了民工们的腰包,或者是流入了市场,张文郁本人倒是清正廉洁,一分银也没有私吞。
正因如此,忠烈祠的建造效果让朱慈烺相当满意。
除了占地面积相当广阔之外,整个忠烈祠的主体颜色与皇宫的橙黄不同,而是采取了黑金为主色调,整个忠烈祠以黑色漆过,又涂上了几道金边,显得庄严肃穆。
其规格,甚至可以与北京的皇家太庙相比。
“张侍郎,做的不错。”见到眼前的忠烈祠,朱慈烺不禁感叹道。
忠烈祠当中所祭祀的,以禁军将士为主,自从朱慈烺在天津宣布军队改制,成立禁军以来,在大大小小的战事中,禁军已经阵亡了六七千人,然而,因为战事激烈,以及部分战斗发生的地方离凤阳实在太远,朱慈烺不可能苛求禁军将领将所有战士的遗骨都运回凤阳,只能是在此设置他们的灵位,以此表示祭奠,此时,这六七千人的灵位就在忠烈祠的最中央。
除了禁军将士之外,还有诸如滁州卫所指挥使刘兴,滁州举人、工部尚书毕懋康之子毕云天等在禁军中无名之人,同样可以将灵位放入忠烈祠,让他们死后享尽哀荣。
“犬子能够在这忠烈祠当中有一块灵位,乃是老夫的幸事。”工部尚书毕懋康长叹,此时,他的手臂上还缠着一块黑纱。
“刘将军若是知道陛下如此敬重,想来在天之灵也是无悔的。”滁州知府刘大巩叹息,他的同僚刘兴率领滁州的卫所兵抵抗左良玉,壮烈殉国,此时灵位也在忠烈祠中。
“儿啊……我的儿啊,你看到了吗?陛下亲自来祭奠你们了!”在忠烈祠外,无数阵亡军士的家属哭声震天,他们终于确定,朱慈烺不是将他们的孩子和丈夫当成随时可以派去送死的炮灰。
“这就是民心所向。”从前线赶回来的李邦华见到这一幕,心中不免有些感慨道,“有这忠烈祠,恐怕真的可以实现岳武穆所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此番随着朱慈烺祭奠的,除了本就在中都的文武官员之外,更有从前线被召回的各大军的军长,除了黄得功在西边太远,无法回到凤阳之外,其他各军的军长尽皆赶到,而且都从自己的部队中抽调了一个师,与朱慈烺共同祭奠。
人群中,马进忠和金声桓对视一眼,都是露出了一个苦笑,如果真的计较起来,忠烈祠当中有不少人都是死在马进忠和金声桓手上的,譬如毕云天和刘兴,就是被金声桓所部所杀。
但是他们现在,却是要来祭奠被自己所杀之人,这让马进忠和金声桓羞愧难当。
忠烈祠旁哀乐响起,三百名禁军军士火铳对天齐鸣三声,以表哀思,朱慈烺亲自拈起一炷香,郑重地插入了忠烈祠前的香炉中,随后,朱慈烺对忠烈祠中众多灵位鞠了一躬。
随即,朱慈烺亲自题字。
“千秋忠烈,百世流芳!”
自古以来,从未有人对牺牲的普通军士有过这么高的赞誉,更何况,朱慈烺不是别人,而是当今大明天子,这让无数禁军将士为之动容,他们山呼万岁,心中对朱慈烺越发死心塌地。
主持这一场祭祀的倪元璐也有些动容,高声道:“为大明百姓的安居乐业,为天下兴亡而牺牲的将士永垂不朽!”
“永垂不朽!永垂不朽!”
在场的人尽皆山呼,而一些军属此时已经哭成了泪人。
待到祭祀完毕,朱慈烺见一名老妇人拄着手杖,已经悲伤得不能自已,而老妇人的身边,是一个同样在哇哇大哭的孩童,虽然衣衫还算干净,却依然是面黄肌瘦,显然不是顿顿能吃饱的模样。
“大娘何故如此?”
见到老妇人如此伤心,朱慈烺不禁驻足,低声问道。
老妇人这才发现,朱慈烺已经走到了自己面前,慌乱之下就想下拜,却被眼疾手快的朱慈烺扶起,在老妇人抽抽嗒嗒的叙述中,朱慈烺才是明白这个家庭的痛苦。
忠烈祠中,有一个灵位属于这位老妇人的儿子,老妇人的丈夫也是军士,早在十余年前就死在了与辽东之战中,而老妇人的儿子,也在前些时日,牺牲于滁州一役,至于儿媳,因为饥荒,在朱慈烺即位之前就已经饿死。
原文在六#9@书/吧看!
现在,整个家庭,只剩下了老妇人和小孙子相依为命。
但是,眼前这个老妇人已经六十余岁,即使是想要去做机工,也没有商人愿意收,只能是平日自己纺织一些布拿去卖,但是这种微薄的收入,根本就养活不了自己和孙子。
这一家是军户,一想到自己的孙子以后也要去当兵,老妇人就悲从中来。
“放心吧大娘,孩子不用去当兵,往后朕会废掉户籍制度,所有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做的事。”
朱慈烺轻声劝慰,同时对一旁的蒋德璟下旨道:“新建一座济养院,所有没有劳动能力的忠烈家属都可以进入其中,由朝廷进行供养,忠烈们为了大明牺牲了性命,大明不能让他们的家属吃不饱饭。”
“陛下圣明,狗剩儿,快谢谢陛下。”老妇人哭得更加厉害,拉着一边的孩童就想要下拜。
“谢谢陛下。”狗剩儿才七八岁的模样,对于这些事情没有概念,只是懵懵懂懂地跟着自己的祖母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