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克淮安,围扬州
淮安的守备比马士英想象中的要薄弱很多。淮安知府田仰不是什么能人,只是靠着和马士英的关系,才被任命了这个职位,即使是将淮安卫和大河卫的所有士卒全部都调到淮安府城来戍守,也不过只有万人不到。
而且,除了淮安府城之外,邳州、睢宁、宿迁等县城,见到禁军的到来,尽皆望风而降,禁军长驱直入,没有遇到一点抵抗。
毕竟,有了刘泽清这个已经投降的范例,别的州县也不想做无谓的抵抗。
对于这些投降州县的官吏豪强,朱慈烺暂未做出什么处置,已经投降,就没有必要对他们斩尽杀绝了,若是手段太过残忍,真的让天下士子离心离德,对于朱慈烺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直到海州和盐城都投降了朱慈烺之后,淮安府彻底成了一座孤城,无奈之下,田仰只能率兵献城投降。
至此,整个南直隶地区,大部分已经掌握在朱慈烺手中。
能够作为南京缓冲的,已经只剩下了镇江和扬州。
驻守扬州的部队,是刘良佐所部八万人。
自从刘良佐进攻泗州失败之后,便是开始退守扬州,死守阳侯府城,而此时,正在进攻扬州的,正是身为兵事院的副掌院李邦华。
虽然已经七十岁,但是李邦华的胆色却是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其本身就熟读兵书,更是担任过大明的兵部尚书,对于军事颇为了解。
因此,即使手上只有一万五的禁军,李邦华依然能够将刘良佐打得节节败退,若不是扬州城实在难打,恐怕早就已经将刘良佐给生擒了。
而此时的扬州城中,刘良佐却是一点都不担心。
扬州和徐州不一样,徐州虽然重要,但是再怎么说,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府城而已,但是扬州不同,作为江南盐商的老窝,马士英一定会倾尽全力来守卫。
就像现在,阮大钺前去支援淮安的两万人,也已经来到了扬州城中。
扬州城的守备兵力越来越多,但是粮饷却是一点也不缺,城中的江南盐商别的或许不多,但是粮食和银两,却是从来不缺。
于是,刘良佐便是可以将手伸向这些豪富之人。
虽然说江南盐商是南京官员的金主,但是这并不是说,南京官员需要仰仗盐商的鼻息过活,实际上,这些盐商是通过培养出一个个士子,将他们送入朝堂。
直到那些盐商培养出来的士子身居高位之后,那这些盐商就有了靠山,可以在各地作威作福。
但是朱慈烺撤出北京的做法,着实是阴了这些人一把,江南盐商在北京的势力几乎被连根拔起,于是,这些盐商只能将目光转向南京。
马士英等人确实是接受了这些盐商的金钱,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投了钱之后,马士英的部队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战斗力,反倒是节节败退。
刘良佐便是如此,一开始从扬州进攻泗州的时候,对这些盐商毕恭毕敬,但是等到败退之后,便是凶相毕露了。
盐商们虽然豪富,虽然在南京有不小的靠山,但是他们自己,却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商贾,根本就挡不住那些如狼似虎的官兵。
于是,刘良佐开始纵兵在扬州城中劫掠,让盐商们苦不堪言。
而在淮安府落入朱慈烺手中之后,刘良佐更是嚣张,直到阮大钺率兵来到扬州之后,刘良佐才是有所收敛。
“知府大人,咱们实在是受不了了,不如直接开城门迎接陛下天兵入城吧,这刘良佐比流寇还要凶狠啊。”
“没错,若是让他继续在扬州肆虐,别说咱们了,知府大人也是会有危险的。”
“就算是陛下收走咱们的田地和财产,咱们也认了,只要盐场还在咱们手中,迟早都能再富起来。”
扬州知府任民育的府上,一众盐商哭天抢地,其他官员也是满面愁容。
“知府大人,咱们本就是大明子民,不过是被那马士英兵锋所逼迫,才充当了进攻中都的桥头堡,但是现在,陛下天兵已经进入扬州境内,这是咱们为数不多的机会。”
扬州同知曲从直沉声开口,他是扬州的二把手。
在曲从直开口之后,其余官员尽皆表态,纷纷表示了自己对于刘良佐的不满,直至最后,任民育终于是下定决心,抽出墙上挂着的宝剑道:“既然诸位都已经下定决心,那便是召集衙役和家丁,朝城外射箭飞书,告知禁军,咱们将于今夜子时开城门。”
原文在六#9@书/吧看!
任民育对于马士英和阮大钺等阉党余孽本来就心有不满,加上听闻他们打算联合北方的建虏之后,心中越发愤怒。
平心而论,任民育不是一个两袖清风的清官,也不是一个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能吏,但是,他心中依然存有一种忠君爱国的气节。
如果朱由崧只是想当朱棣,那任民育不会有什么意见,毕竟这是朱家自己的事,他一个地方官员,无从参与,但是如果此事和建虏扯上了关系,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华夏大地,岂容异族践踏。
因此,任民育虽然知道,刘良佐和阮大钺加起来手中有十万大军,却依然打算与城中的官吏盐商一同起事,哪怕是最后丢了土地和财产,也在所不惜。
很快,城外的李邦华得到了来自任民育的消息,当他得知任民育打算打开城门的时候,心中顿时是有些不安起来。
毕竟,刘良佐的军士可是遍布城墙,任民育虽然是扬州知府,但是手中没有军队,做出这种冒险的行为,那是九死一生。
“今晚,咱们在亥时攻城,既然厚生(任民育的字)兄如此大义,我等也不能坐视他处于危难之中。”
李邦华将手中的绢帛递交给了徐明等人,语气相当严肃。
杨观光看过任民育的来信,也是沉声道:“听闻待到扬州城破之后,陛下会亲临扬州,各位,是否能毕其功于一役,就全看今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