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登基建元
朱慈烺接受着众臣和军队的朝拜,坐在了临时雕出来的龙椅上。前面的朝拜,只是登基仪式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才是登基仪式的重中之重。
首先,就是关于年号的确定。
“还请陛下确定年号。”
倪元璐早就已经拟好了几个备用的年号,此刻放在托盘当中等待朱慈烺选择,分别由乾圣、咸嘉、兴福和康熙这四个,倪元璐正欲解释,却看朱慈烺的脸色早已黑了下来。
“陛下可想好了?”倪元璐立刻止住了话头,向朱慈烺开口问道。
朱慈烺当然想好了,这四个年号里面,前面三个都是曾经提供给崇祯皇帝的备选年号,现在拿出来不过是老调重谈,崇祯都不会选,朱慈烺就更加不会用了。
至于最后一个,别人也许不知道这个年号代表着什么,朱慈烺心里却是一清二楚,身为大明天子,朱慈烺绝对不会和一个鞑子的皇帝用一样的年号。
见朱慈烺对这些年号似乎都不感兴趣,倪元璐心里顿时慌了起来,在登基仪式上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他这个礼部尚书难辞其咎。
原本年号这种东西,应该提早由皇帝和大臣商议好,但因为时间实在是太匆忙,所以倪元璐只能在登基仪式上当场提出来。
张缙彦见势不妙,赶紧出来打圆场道:“臣以为,倪大人所拟的这些年号皆不妥当,若以“明治”为年号,彰显陛下与我大明将有大治之世,此乃大善。”
朱慈烺的脸色已经黑得跟锅底一样了,康熙就算了,现在连明治都出来了,下一个是不是要用昭和了?
接着,李邦华方岳贡等大臣又接连提出了咸宁、绍庆、美成等年号,但都被朱慈烺一一否决。
“请陛下圣裁。”最后,见朱慈烺一个都不满意,这些大臣也是咂摸出味来,干脆把这个事情丢给了朱慈烺自己,自己的年号自己定,当年朱元璋就是这么做的。
“依我看,年号就采用共和吧。”朱慈烺满意地点点头,对于他这个穿越者来说,共和二字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是在大明,共和的意义却与后世截然不同。
“共和这个年号妙啊!”张缙彦听到朱慈烺的话,立刻是恭维道,“不仅与周朝时的共和之政相合,更有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之义,陛下心胸之广阔,目光之长远,实非我等所能企及。”
倪元璐李邦华等一众大臣也随之附和,对于他们来说,皇帝采用什么年号,着实是影响不大,尤其是倪元璐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要是在登基仪式上,连个皇帝满意的年号都定不下来,那才真是丢脸丢大发了。
自大明开国以来,就从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而在年号定下之后,又是一番繁琐的封赏环节,这是每个皇帝登基时候的惯例。
王长鹤手中捧着圣旨,高声宣布今年为共和元年,论功行赏,且大赦天下人。
“封,蒋德璟为文宣侯,加内阁首辅,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兵部尚书!”
“封,张缙彦为济宁侯,加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
“封,徐明为靖南伯,加征北大将军,兼兵事院副院长!”
……
随着王长鹤的宣读,一众大臣尽皆欣喜,虽然如蒋德璟徐明等人对于这种爵位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是朱慈烺给他们封爵,就代表着对他们的一种肯定和信任。
当然,蒋德璟和张缙彦等内阁成员所兼任的尚书职位还是虚衔,只是代表他们可以享受该职位的品级和俸禄,他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协助朱慈烺处理各类政务。
而朱慈烺的内阁,也在此时也定下来了,除了蒋德璟是毫无争议的内阁首辅之外,还有张缙彦、李邦华、方岳贡、倪元璐成为了新的阁臣。
往后,这些人将和朱慈烺一道,成为大明的权力中枢。
除此之外,朱慈烺还特地点了洋人传教士汤若望,钦点他为大明的钦天监监正,且该兵仗局为兵仗司,隶属工部管辖,由汤若望担任兵仗司司长。
而在这一次改制中,变动最大的,就是朱慈烺彻底改变了兵部,将直接改成了兵事院,从六部中独立出来,直接隶属于朱慈烺本人,而兵事院的院长,则是由朱慈烺自己来担任。
院长以下,则是设立了两个副院长,一个负责南方战事,一个负责北方战事,分别称为南院和北院,目前的南院由李邦华来担任,而北院,则是由徐明充当。
将兵事院从六部独立出来,是朱慈烺强烈要求的,他不想日后在战场上出现外行瞎指挥,内行只能受窝囊气的情况,大明两百多年用文官来钳制武将的局面,应该改一改了。
原文在六#9@书/吧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除了封赏之外,这一次登基仪式还有军队列阵演练。
这一次演练,由清风军当中的精锐出马,除了这些军队之外,甚至还有三门佛郎机炮,以及一门巨大的红夷大炮在队列中缓缓前行。
这些大炮是从北京城中带出来的,其中两门佛郎机炮和红夷大炮,是北京的守城武器,而另一门,则是由汤若望组织新铸,但还没有交付前线,李自成就已经围城。
如果不是时间不够,朱慈烺甚至能把整个北京的兵器都搬空。
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清风军的军士们在天津港口列阵前行,队列整齐,英武不凡,这一次军队的演练,除了朱慈烺和一众大臣之外,天津的普通百姓同样也能观看。
“听说,这就是之前北京城外声势浩大的清风寨的土匪。”
“什么土匪,清风寨可是从来不来抢东西,比起左良玉刘泽清的那些兵要好多了。”
“那大炮咋啷个大,咱要是参军的话,也能使那么大炮么?”
许多天津的百姓看到清风军军容整肃,行军威严,都是赞叹不已,甚至各港口的漕工都是放下了手中的活计,来观看清风军这次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