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牢中审问
第173章牢中审问
皇宫是说不出的大,不来此间不得而知。往日慕静雪三步不离自己的小院,以为慕府就已经够大了的,这时候坐在车里颠簸了这么半晌,却还没到地方,方得知了皇家天威不是儿戏。那一座座雕梁画栋高墙深院,也不知住着的是谁,慕静雪抬眼看了半晌,又将手放下,靠在车厢壁上,把昨夜已想好的一切重又温习一番,这才稍稍放下了心。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终于转弯,进到两扇高门内,门内直路长长,接着又是两道大门,这才渐渐有了人声。
竹香和她一起来的,一直坐在前面的车辕上,一路行来早已被这皇家庭院所震慑,一时缓不过身。
马车停下来,片刻后竹香才来开了门。
“小姐,到了。”
慕静雪扶着竹香的手下了车,抬眼一瞧,只见不远处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屋檐高耸,颇具威严,而门庭回廊掩在碧树繁花之间,才不显得那般冷清。
“慕二小姐到了?来来来,太后娘娘早已等候多时了!”
听得一声唤,只见那边走来一个太监,看年纪已经不小,服色虽是太监衣制,料子却蛮华贵,看来不是等闲下人。
慕静雪还算是有眼力的,连忙拉了竹香向来人行礼,那太监微微一笑,转身与她引路。走了一箭之地,又进了一座大门,才终于看到宫殿全貌,只见那金碧辉煌的屋檐之下,高高悬着一块牌匾,上书“慈宁宫”三个大字,屋檐之下两侧回廊上立着两排身形魁梧的侍卫,有一个同样服色的人站在廊下,不在队伍之中。
慕静雪一眼看到了那多出来的人,一颗心登时提起,本一直低着的头再也收不回去,就这么愣愣地看着他,一直走到了大门前。
廊下的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在太后这里当差的侍卫总领,她心心念念的那个人,徐贺辰。
徐贺辰看到她,向她微微点了下头,太监看到这一幕也假作不知,接着便有宫女过来打了帘子,放三人进去,竹香身份不够,只得在外头等。
走进门的一瞬间,徐贺辰还悄悄给她递了个眼色,慕静雪懂得那意思,他是想告诉她,一切都有他,叫她放心。
在见到他的这一刻,她也真的就放下了心来。
※※※
“把人都带进来!”
随着二皇子的一声喝,早已等候在外的侍卫叉着两个人走了进来,一松手,两人腿脚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慕鸿微微抬眼,只见其中一个女人四十上下,身形微胖,着一袭洗的发旧的道袍,是个从未见过面的道姑,而另一人他却认得,不是别人,正是从小看着他长大,一直到岁数大了才不再服侍,搬出府去另过的李嬷嬷。
——原来就是她出卖了他。
“把你们知道的都说出来!”二皇子话音冰冷,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吓得两人都是一个哆嗦。
上座的皇帝却一声不吭,只静静望着下面跪着的三个人。
慕鸿虽然是跪着,却仍一脸平和,丝毫不为眼前情景所动,那道姑已吓得抖了起来,李嬷嬷的脸色更差,半个身子歪着,眼看就要支持不住似的。
道姑先开了口,讲诉了十三年前,如何救下了身怀六甲饿的奄奄一息的平安,如何收留她在道观里把孩子生下,又是如何指点她把孩子放在范府门前给人收养去的。
她话音虽颤抖,但条理清晰,听起来像极了真的。
而慕鸿心里也清楚,这确实是真的,但他不能承认。
接着李嬷嬷又说了当年府中之事,说到慕鸿和平安情真意切,日日耳鬓厮磨,一起看书写字,还用一些看不懂的符号互相通信留情,后来平安不知怎的怀了身孕,最后不知所踪。
李嬷嬷说一句喘三次,好不容易把事情讲完了,已出了满头大汗,脸色苍白如纸,最后一句说完,还悄悄地望了慕鸿一眼,慕鸿假作不知。
皇帝听完这番话,目光中闪过一丝光芒。
二皇子哼了一声,走到慕鸿身前。
“不知慕大人是否认得这老妇人?”
“回二皇子的话,她是我府中旧时下人,如今早已不在府上做事。”
“如今不在,当初却在,据我所知,她一手将你带大,因此你的事,她应该很清楚,不是么?”
慕鸿脸色不变:“回二皇子的话,她确实一直跟在我身边,我年少时与一婢女交好也确有其事,但并无怀孕等事,当年一众婢女如今早已出府嫁人,不知所踪。”
请...您....收藏6...9...书....吧....!
二皇子似是早已知道他会这样辩白,冷然一笑,不紧不慢道:
“慕大人的意思是,这事时过境迁,想查都不能查了,是么?那这玉佩,又是怎么回事?”
说着拿起桌上的两块玉佩,递到那道姑面前,厉声喝问:
“仔细看清楚了,认不认得这两块玉佩!”
道姑吓了一跳,连忙点头如捣蒜,指着其中未打磨的那块哆哆嗦嗦:
“回,回二皇子的话,认得,贫道认得,这就是妙清当年身上带的玉佩,原本是一块,把那婴儿送出去的时候她一分为二,一块放在婴儿身上,一块留给自己,她出走云游的时候我还见过呢,绝对没错!”
“哼!”二皇子收回手来,又递到李嬷嬷面前,“你来看,这上面的画符,认不认得!”
李嬷嬷哪里还用看,她自问孙子还在这些人手中,哪怕是叫她说假话她也得说,何况这说的是真话。
“认得认得,就是当年他们用来传递消息的画符,没错……”
二皇子收回了手,将玉佩搁在手里又看了一眼,斜睨慕鸿。
“天底下叫妙清的道姑也许不少,但刚巧有这样一块玉佩的恐怕只有一个。那妙清是烧死了没错,但你以为这样就能毁灭证据么?你有谋反之心可不是一日两日了,我早已盯上了你,大火过后在道观拾得这玉佩,你仔细看好了,这玉佩上还有火烧过的痕迹!”
皇帝听闻这话,给身旁太监使了个眼色,太监走下去将玉佩接过,呈了上去,皇帝拿在手里一瞧,那未打磨的一块上果然是有灼烧过的痕迹,而两块玉佩背后的画符又相当奇怪,从未见过,倒也符合二皇子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