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李代桃僵 - 南宋:这水太深让叔来 - 我是火火兔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27章李代桃僵

七月五日。独松关失守,马承廷去之无益,无奈撤向平江。结果,半路上听说,王举之和王邦杰遭遇蒙军不战而降。

进退失据,气愤难平的马承廷只好把队伍带回临安。

此时,沿江招讨使张世杰也带了万余人前来勤王。

但是,陈宜中得知其麾下都是归正人后,同样以外地军队不得进京的祖制为理由,拒绝他的人马入城,张世杰只好把军队安置在城外六和塔。

得知蒙军打过独松关,逼近临安,宋国官员早已对朝廷失去了信心。

原来还顾忌脸面,说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去吏部以老迈、丁忧和身体等原因,提出辞职。

现在,他们连这些门面功夫都不做了,直接弃官而逃。“内臣判官挂印遁离,地方守令舍令弃城”。

大庆殿内。官员一日少过一日,原本满坑满谷的朝议大殿内,只剩下十一、二个踌躇无措的官员,每逢议事,犹如优伶演戏,相互指责,推卸责任,气得谢道清在朝堂上流泪痛斥:

“我朝三百余年,对士大夫以礼相待,现我与新君蒙难。你们这些大小臣子不见一人出来救国。平日所读圣贤书,所许谓何?”

一个垂帘的太皇太后能说出这般话,也真是到了君不君臣不臣,国事倾颓,穷途末路的地步了。

全玖垂帘在侧,心中愤怒眼前这些没有担当的懦弱朝臣,厌恶他们终于暴露出来的卫道士嘴脸,却并不绝望。她是这大庆殿内唯一心存乐观的人。

胡璘没有办法派军队进入临安,但是他却有办法让胡忠瑞和铁塔儿营救全玖和儿子。

七月八日。阿剌罕和粘合南合率部南下,逼近临安,却没有立刻发动攻击,而是驻扎临安城北五十里。

他们得知临安城市建筑精美奢华,有心让它成为忽必烈的临时都城,希望以军事威慑,逼降赵宋,不战而屈人之兵。

兵临城下,是战是和,在大庆殿内争执起来。

马承廷和张世杰是主战派。他们认为只要坚守临安,背城一战,淮东和荆湖的援军就一定会赶来。

在南方,福建、广东等大片地区,人心安定。物资充裕,也有足够支持抗战的条件。

蒙军虽然兵威势大,但是孤军深入,后援不足。临安内外还有三四万人军队,完全可以坚守,以待援军,挽救危局。

可是陈宜中等文臣主和。他将谢道清拉进自己阵营,提出“王师务易持重”不许背城决战,应策划议和。

最终陈宜中裹挟着太皇太后一派占据上风。先后派柳岳和吕师孟等人,向蒙军乞和。只要盟军不进攻临安,可以称臣纳贡。再不然保存赵宋的宗庙,封为小国也行。

谢道清等人是等同于将国家让给了蒙军,只需要保留一些颜面,可是忽必烈却从中看出了赵宋的软弱,要求南宋直接乞降。

同时,他担心宋国其他地方援军赶至,只给五天时间考虑,否则直接攻城。

谢道清和陈宜中得到消息,赶快让人写称臣纳贡的请降表。

马承廷和张世杰闻言,强烈反对,也无济于事,愤然离去。

二人放弃临安,却没有放弃赵宋。他们临走时,提出要带走赵显的兄弟,赵昰和赵昺。

谢道清听了二人的解释后,没有反对,让二人带走了分别只有六岁和两岁的两个孙子。

此时,朝堂上。能来上朝的只有六人。陈宜中亲自捉刀,书写请降表。可是写了降表之后,却找不到人给蒙军送过去。

人人都担心去了之后会被蒙古人扣留,同时也会背上千古骂名。

五日时间一过。蒙古军队又做出咄咄逼人的气势。他们占领了临安外围的长安镇和临平镇,然后又驻进皋亭山,距离长安只有一个时辰的路程。

蒙军近在咫尺,临安城里面乱作一团。议和声,成为了主流。

谢道清要求陈宜中赶快递交降表。结果陈宜中连夜逃走。

朝中无人主持大局,谢道清无奈逼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的臣子将降表送到蒙军营中。

七月十五,在蒙古人的导演下,临安举行了宋朝皇帝退位投降的仪式。

这一天,意外的没有落雨。天空虽然阴沉,却有钱塘海风吹拂,并不闷热。

以太皇太后谢道清为首的宋朝君臣,在幼小皇帝赵显的前导下,在祥曦殿,向忽必烈行臣属之礼,献出国玺。

蒙军开始接收各部机构,查封府库,收存档案,撤销禁军。

宫女,内侍和乐工等人全部做了俘虏。

仪式完毕后,忽必烈召集各个军头开了半天的会议,然后躺在赵禥死去的那张龙床上休息,忽然想起在赵显退位投降仪式上见到那位貌美的全太后,命人招来侍寝。

此时的皇城大内喧闹如菜市一般,蒙军将皇城当做自家的领地,祸乱宫闱。第一天,跳水自杀的宫女就有两百人。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忽必烈对此毫不在意。听着士兵奸淫宫女,他也想活动一下肥胖的身体。

全皇后很快被带到忽必烈的床前。忽必烈发现对方果然是美人,却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他心中奇怪,无意中发现随同的宫女神情慌张,询问之下,才知道对方不是太后全玖,心头大怒。

在蒙军手心中,全皇后居然敢调包糊弄自己,这胆子也太大了。

忽必烈正要派人去捉拿全太后,就听到有人惊慌进来禀报:宋国降帝赵显被人杀了。

这句话吓了忽必烈一跳。

赵显是他用来招降宋国各地官府官员的凭证。一旦死了,宋国各地必定会反。

他急忙起床,带人赶去查看。

在一间偏殿,他看到一个身穿道袍的小孩面目被人用钝器砸得稀烂,看不清身前容貌。

唯有那身宋国皇帝才能穿的绣着五爪龙纹的道袍,表明了死者的身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