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汉家气运 - 南宋:这水太深让叔来 - 我是火火兔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08章汉家气运

听到最后一句,应节严身体晃了晃,努力站稳后,眼中伤感更甚,咬牙道:“他是我的属下,也是我的外甥,殉国而去,却被判为逆臣贼子,朝廷……太令人心寒了,这是自掘坟墓啊!”“老大人,节哀。”王茂明保持着躬身行礼的姿势,心中对临安大骂不已,也为应节严感到难过。

朝请郎五岁时,父母双亡,被舅舅应节严接到身边,应节严将其抚养长大,传文授武,视如己出。

如今外甥战死,朝廷非但没有追封,反倒将其打为逆臣贼子,这令应节严彻底丧失了对临安最后一丝忠诚和敬畏。

应节严抬手虚扶,示意王茂明起身,稳定情绪后,再开口时,语气冷肃,如冬夜的江风。

“寿州失守了,长丰(今合肥长丰县)……怕也挡不了几日。他们骑兵众多,速度太快,未必会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攻打。濠州接邻淮东,尚无战事。安丰虽近,但也不是大城。”

“蒙军人马众多,需要给养也大,十有八九会进攻庐州。而且,庐州也处于江淮南北的交通要道。”

“那么,大人认为……是守还是不守?”

若是外人在此,定会对王茂明所问之话感到惊诧。

大敌当前,自然是死战,哪里还能讨论守与不守的话题。

但是,应节严却没有动怒。他明白对方的意思。

他低着头,佝偻着背,负手向大厅门外走去。

一只脚迈过门槛时,苍老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带着宿夜未眠的疲惫,和亲人失去的伤感。

“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属下明白。”王茂明神色一正,冲着老人的背影,一躬到地。

目送应节严离去,王茂明回到自己的住所,在书房中,看到了坐在茶桌旁,等候着自己的那人。

那是一个年轻汉子,体格健壮,相貌粗豪,看到王茂明回来,连忙起身。

“大事已成。”王茂明说道。

“如此甚好。”那汉子闻言大喜。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吕文焕的侄子吕昕。

王茂明落座。吕昕连忙端起身前的茶壶,给对方面前的茶盏斟满,笑吟吟道:“彭指挥使得知王家与我吕氏有秦晋之好,又知道你我相熟,命我前来,没想到只是四、五日的功夫,就成了这桩好事。阿兄功劳甚大,彭指挥使定然会上报大元帅,许阿兄一个前程。”

“哎。”王茂明摆手,苦笑道:“我非为自家前程,实在是对着临安朝廷死了心。罗将军早心向永盛军的念头,劝说不难,朝请郎向来仰慕永盛军,也好说话,如今事成,说来说去,是临安那边自己干的蠢事。”

说着,他将圣旨中内容,说给吕昕听。

得知临安将应节严的外甥等殉国的将士列为逆臣贼子,将应节严彻底推向了永盛军,吕昕心头愤怒之余,不禁心生感慨。莫非这一切真的都是天意?

王茂明说到这里,想到寿州被屠,也是重重地叹了口气。

这段时间,一直听说蒙军被永盛军打的屁滚尿流。蒙军之前兵锋锐利、势不可挡的印象突然垮塌,宋人心中都隐约有了小觑之意。

结果,蒙军只是一个照面,一日不到的功夫,就拿下了寿州。

这一战局惊醒了淮南西路的所有人。

他们忽然意识到蒙军还是那个蒙军,攻城拔寨依旧所向披靡。这世上唯一能打败他们的,只有永盛军!

而今日临安的问罪圣旨和撤军的金牌,成了压倒的老大人忠于临安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将所有人心中最后那一丝对赵宋的君臣情绪,涤荡的干干净净。

“今日,老大人能如此。都是贾似道祸国殃民造成的。否则,任人鼓唇摇舌,都不能说动老大人。”

“顺应大势。乃英雄所为。淮西的百姓,甚至今后整个南方百姓定会感激你们。”吕昕双手端起手中茶盏,敬对方。

……

宿州的万户也先不花得了忽必烈的命令后,立刻起兵向淮南东路最北的大城泗州压去,行至半路,却收到后方军报,济宁的永盛军突然南下攻占徐州,向宿州杀来。

也先不花拿着手中军报,乱了方寸。

徐州是中书左丞合剌合孙驻守,对方也是蒙军万户,兵力强于自己,他都败了,自己怎么能对抗的了。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左思右想,还是按照忽必烈的要求南下,进攻淮南东路吧。

结果,到了泗州城下时,刚摆列好军阵,还未架起投石机,就看到泗州城头亮起一排橘红的的火光,随之而来的就是震天的炮声。

也先不花没想到这里会遇到永盛军。

对于永盛军的作战战法,蒙元的军报中,早就有过记录,是以也先不花虽然没有和永盛军交战过,也认出在泗州城开炮的不是宋军,而是永盛军。

也先不花不知道永盛军怎么会在泗州城,但是想到合剌合孙的徐州都被永盛军攻下,自己还是量力而行吧,于是,他调转方向仓皇而逃,转战东部的楚州。

结果刚跑半天的路程,就被泗水上的许三的水师登陆包围,一番炮火连天的激战后,也先不花全军覆没,许三挥师拿下宿州。

……

三日后,身在扬州的印应雷收到泗州守将的军报,看着军报中字里行间充斥着对永盛军战力和军纪的溢美之词,老人长长地叹了口气。

半晌后,他将军报递给一旁的潘宇东,待对方看完后,蹙眉说道:“当初贾似道说胡璘是逆臣,是永盛军的首脑,我不相信。如今,看到永盛军的军威,我依然想不出那个年轻人是如何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潘宇东看完军报,将其放回印应雷手边的桌案上,苦笑道:“当初制帅大人让人联系永盛军协助守护泗州,其实已经相信了临安的传言。”

“只是……”潘宇东斟酌了一下词语,苦笑道:“只是,卑职也是糊涂,胡璘哪里来的这些多钱粮、火器和兵士。他们胡家也没有一个知兵之人,更没有啸聚一方的班底。”

厅内一阵沉默,半晌后,印应雷捋须叹道:“是上苍眷顾我们汉家子民,延续我汉家气运啊?”

“大人。”潘宇东闻言,悚然一惊。

这句话出口,简直就是质疑赵家“奉天承运”的合法性,若是被人举告,可就是泼天的祸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