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冤家路窄
众人闲谈的时候,老门房搬来了一套干净油光的鞍具。宇文战见状,忙上前搭手,帮着将鞍具套在马背上。
战马被安置了鞍具,情绪有些焦躁,四蹄不安地在地砖上踢踏乱踩。
老门房上前,在马首马颈上轻轻拍拍打打,揉来揉去。
那马被他这么一弄,居然打了一个爽快的响鼻,踢踏了两记清脆蹄音后,安静下来。
“这马还是独服风都尉啊。”
马承廷夸赞着老门房,扶鞍上马,在狭小的院子里兜了几圈后,意气风发,连说地方太小,改日去牛首山骑个痛快。
试驾完毕,马承廷拉着杜岳的手,穿过正堂,进入第二进院子,进入自己的书房。
以马承廷的身份,寻常来人只会在一进院堂屋接见叙话,能进入二进院的书房,都是至亲和心腹之人。
他带杜岳进入书房,显然是把他看做自己子侄辈了。
二人落座之后,下人端来茶汤。
此时的茶汤里面加了很多古怪之物,杜岳只是象征性地抿了一口,便不再去碰。
和长辈说话,向来是长辈掌握话语权。
马承廷询问了胡家的情况,也问及他此次差事。
杜岳简单地说了一下,并提及襄阳城和蒙军作战的情形,对自己参战之事没有提及,只是提到对蒙古军攻宋的忧虑。
听到杜岳谈及蒙古人进攻襄阳,马承廷为之一惊。
对于此事,朝廷的邸报居然只字未提。
他那个沿江制置使的名头,是比建康知府更重要的职责,是主持江淮一线抗蒙战事的主官。这一战况居然没有抄报地方,令其感到惊愕。
“朝廷为何对于此事没有下发文书。”马承廷心中震惊之余,也是大惑不解。
按照常理,一旦蒙军叩边,交锋之地对军备粮饷以及援军的需求,会像雪片一般飘进临安,而临安又会让各个地区抓紧筹备运送。
“为何没有下文?恐怕是朝中有人不想让官家知道此事。”
杜岳知道襄樊之战,打了两年,贾似道一直压着襄樊的告急文书,不准属下官员告知官家襄樊战事。
没有来自临安的国家支援,襄樊失去了最佳的抵抗时机,最终被蒙古军完成合围。
当朝廷知晓此事后,又没有能力攻破蒙古人的封锁,无法向襄樊支援粮饷和兵力。
赵宋君臣视军国之事为儿戏,最终导致襄樊兵败。
数年来独立支撑,得不到朝廷一粒粮食和一个兵卒的支援,在吕文焕心中埋下了对南宋朝廷的恨意,这是他后来投降蒙古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襄樊丢失,蒙古人顺江而下,无所遮挡。三年后,蒙古人围困临安,宋亡国。
“岂有此理!”马承廷怒而拍案。
如今的朝廷是什么样的,他心里也清楚。
官家不理朝政,完全推给贾似道。贾似道独掌权柄,气焰堪比指鹿为马的赵高。
他若不让人在朝堂上通禀此事,官家定然不会知道。而官家不知道,此事便不会在朝堂上商议对策。
“如此一来,岂不贻误战机!”马承廷阴沉着脸。
之前收获良马的喜悦全然不见。他怎么也想不通:贾似道为何不将战事通达上听呢?
见马承廷面色难看,杜岳一时也无话可说。
赵宋朝廷被奸相贾似道把持,皇帝又是一个昏聩无能的弱智。
纵然皇帝知道此事,也是为贾似道马首是瞻。
无论皇帝知与不知,结局都是一样。
“此事,我当写信告知父亲大人。”马承廷知道贾似道把持言路,纵然自己上书,也无济于事,只好将此事告知临安的父亲。由父亲在面见官家时,直言告之。
杜岳来见马承廷,原本只是来加固人脉。
此时,见对方如此态度,心中一动,有了别的心思,便口中夸赞马承廷忠心为国,是晚辈学习之楷模等等,随即叹息说道。
“四川半壁已被蒙古人所占,如今再次攻打襄樊,以后这沿江送马之路可能就要断绝了。我这太仆寺的差事也就是个摆设,被当做马戏班子供养着,有心像世伯一般忠君报国,却报国无门啊。”
马承廷闻言,看向杜岳,目中露出无奈,摇头轻叹道:“贤侄文武俱佳,又有报国之心,奈何……”
马承廷的话没有说完,杜岳却清楚对方未尽之言的意思,那就是你是皇亲,只能做个富闲官。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杜岳心中黯然。对方连帮自己敲边鼓的念头都不敢有,可见赵宋对外戚的提防之心。
实际上,将外戚赶出权力的圈子,除了皇帝对外戚的戒备之外,也有那些文官集团的小心思。
没有了外戚占据高位,他们攫取朝中权力,自然就更加轻松。
无法进入实权阶层,难道真要带着一大堆金银财宝,跑到那个鸟不拉屎的九州岛过日子?
若是没有进入安庆和建康,他还不会对这个世界产生留恋,但是了解它们的繁华与人文之后,让他再离开这里,去海岛过日子,他真的还舍不得。
就在主客双方都在各自嗟叹之时,前院传来吵闹的声音。声音越来越激烈。
马承廷心中正烦闷,把手中杯子一顿,就听到有下人在书房外禀报,四哥在前院和客人的随扈争执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