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被灭了族?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提“归正人”这个话题。靖康之乱后,宗室和大批百姓移民南迁。其后,断断续续有大批北地汉族,为躲避战乱与女真人压迫,而投奔南宋政府,由此形成了—个特殊的社合群体——“归正人”。
归正,即归为正统之意。
归正人的移民运动,始于金军侵宋,终于蒙古灭宋,持续时间约为一百五十多年。
南宋对这种归正汉人的政策或拒或纳,经常发生变化。
曾有一段时间,赵宋害怕金人的报复,遣反了大批归正人,导致那些“归正人”受到金人的报复和屠戮,令归正人对赵宋政权产生了怨恨之心。
即使后来南宋接纳了归正人,归正人也并没有获得平等的国民对待。
归正人大量涌入,在各方面挤占了南方人的生存空间,给南方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从而遭到南方各个社会群体的抵制。
同为汉人的归正人,成为被歧视的对象。
在后世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
但是这种情况,不仅在民间存在,在朝堂也普遍存在。
南宋一朝的官场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就是能打敢死的多是北人,主军。倾心科举的多是南入,主政。
由此,形成了北人集团与南人集团两个阵营。
两个阵营因地域相斥、乡党有别等不和谐因素,一直存在激烈的斗争。往往又以南人文臣压削北人武将为结局。
这种斗争,甚至一度还祸乱到军队中,发生激烈冲突的事件。
如1234年,由“归正人”组成的“克敌军”和由南人为主的“天敌军”,在襄阳发生大规模火拼,导致襄阳差点被付之一炬。
赵宋对归正人的政策失误,最终成为了南宋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以说襄樊失守,直接原因就是归正人刘整被南人吕文德逼的走投无路,投降忽必烈。
刘整投降后,一方面在战略上,献策攻打襄樊门户,一方面在战术上,筹建汉军水军,为只会骑马的蒙军打通了任督二脉。
蒙军从此不惧水战。
临安束手就擒,不战而降,也是因为两个集团之间的矛盾。
在蒙军兵临临安的危急时刻,归正人名将张世杰(南宋三杰之一),率领一万归正兵入卫临安,却因南人宰相陈宜中的不信任。而被拒绝入城。
结果导致临安几乎无兵守护。蒙军不费一兵一卒轻易拿下。
攻占之顺利,令蒙军大将伯颜都感到不可思议!
赵宋若是正确对待归正人。不能说不会败于蒙古人,至少败亡的不会那么快。
自金国被灭后,进入南宋的归正人,数量急剧增加。
这些北方移民大多是以难民的身份,进入南方地区的。
他们当中,有很多有文化有才学的读书人。
作为外来户,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从事被南人鄙薄的行当,要么从军,要么务工,能够从商的都算是幸运的。
所以,像陈来生能进入胡氏大商家做事,十分难得。
陈来生工作态度十分认真,工作能力也可圈可点,赢得了胡家上下的认可。
前日,杜岳的运马船队到达北门,只带胡忠瑞和宇文战三名亲信入城,交割马匹文书。陈来生和余下六十多人留在码头,看护船只和马匹。
如今,马匹交割完毕,随后便是乘船返程,一路水上飘荡,也是辛苦。
杜岳觉得应该让兄弟们进城放松放松。
洗好脸,杜岳丢下毛巾,走到桌边,拆开桌上那封书信。
信封内共有三页纸。
一页是吕文德开具的北门码头船只通行的手令。
一页则是热情洋溢的留言。
内容无非是对胡璘感谢欣赏,军机繁忙不能相送。其中还隐隐透着一个提醒,临别前不要忘了去拜访翁应龙。
看完这页信,杜岳隐隐想起,昨夜宴罢,吕文德拉着自己的手,要留自己多住几日。
而他则以战事汹汹,不便干扰为由婉拒,希望来日在临安恭迎吕制帅入朝封侯拜相,共续情谊。
第三页纸是那三大箱子的礼单。
“黄金五十两,白银二百两,绸缎二十匹,野山参两枝,宝刀十把,铜钱一箱……”
杜岳念叨的声音越来越小,眼皮跳动的幅度却越来越大。
大手笔啊,不过转念一想,自己那三百匹马倒也值得这份心意。
大宋缺马。而南宋缺马,比北宋更甚。
太宗时,一匹马20贯(一贯为1000文)。到了高宗时,一匹好马20两黄金,普通马匹200贯。
宋蒙之战,基本上无法从境外购买马匹。
四川失陷后,连只能作为辅马的川马也得不到了。
只有不堪入目的福建和云贵的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