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话题口才:快速找到话题的方法
我们要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鲁迅,曾任北大讲师,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
家长里短和人生理想都是话题
现在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沟通、需要交流,而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语言。出色的语言表达可以使彼此怨恨的人化干戈为玉帛,彼此友好相处;可以使意见分歧的人互相理解,消除双方的矛盾;可以让彼此陌生的人产生好感,结成友谊……也只有通过出色的语言表达,才可以使相互熟识的人之间产生浓厚的情意,爱之更深。
但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和他人在一起的时候,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即使开口说话了,谈话进行得也是磕磕绊绊,并不流畅。很多人将这种情况归咎于找不到谈话的话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感觉总找不到话题交流。其实要想找到话题并不难,聊天的话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就看你懂不懂得去发掘了。比如当天的新鲜事、体坛新闻、上班的那点事、你有什么愿望等家长里短和人生理想都可以成为你和他人聊天的话题。
中午休息,在办公室你可以和同事聊聊昨天晚上回家做了什么,比如看了什么电视剧,如果同事也看了,你们就可以再一起交流一下彼此的看法,聊天的话题自然得到了延伸;如果同事没看但表现出对你说的感兴趣你就可以跟他讲讲剧情,并时不时地问问他的看法;如果同事对你说的没有兴趣也不要紧,你可以问问他昨天做了什么,并适当地表达自己对其感兴趣,这样一来你就不会觉得没有话题可聊了。在你们的“雄辩滔滔,言之不尽”中,时间就不知不觉飞快地过去了。
另外,你也可以这样开展你和同事的谈话:
你:“你昨天晚上吃的是什么啊?!”
同事:“哦,我昨天自己下厨做的水煮鱼。”
你:“真的吗?我也很喜欢吃水煮鱼,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你能给我讲讲吗?”
这时,一般来说同事就会给你讲解水煮鱼的做法了,在同事讲解的时候你再适时地提问,这样一来话题就得到了有效的延伸。你还愁之间没有话题可说吗?
另外,面对陌生人你也可以将家长里短和人生理想变成彼此之间滔滔不绝的话题。比如,在一个严冬的夜晚,你与一位陌生人见面,“今晚好冷”这句话自然会成为你们之间所使用的开场白。单纯地使用它,虽然也能彼此引出一些话题来,但这些话也可能对彼此无关紧要,这样,再深一步的交谈也就困难了。但是,如果你这样说:“哦,今晚好冷!像我这种在南方长大的人,尽管在这里住了几年,但对这种天气还是难以适应。”如果对方也是在南方长大的,就会引起共鸣,接着你的话头说出一些有关的事。如果对方是在北方长大的,他也会因为你在谈话中提到了自己的故乡在南方,而对你的一些情况产生兴趣,有了想进一步了解你的欲望,这样就可以把交谈引向深入。而且把自我介绍与谈话有机地结合,也不致令人觉得牵强、不自在。人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放弃了戒备的心理,从而产生了亲切感。
人类生活已经到了不能孤独生存的境地,语言的作用更不可或缺。你无论在什么环境中,你都不可能避免跟人们交往,那么你就不能不依靠说话来作为交往的媒介。只有随时找到与能使你与他人有所连接的话题,才能为与他人进一步交往打下基础。话题其实无处不在,从家长里短到人生理想都可以成为你与他人交谈的话题。即使是一个不擅长在人前高谈阔论的人,在谈及这些家长里短的事时,也不至于紧张。
总而言之,要想在任何时间地点与任何人都能畅所欲言,就要做一个善于找话题的人。写文章有了好提纲往往会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交谈也是一样,有了好话题就能使谈话融洽自如。好话题,就是初步交谈的台阶,深入细谈的基础,纵情畅谈的开始。找好话题的准则是,至少有一方熟悉,知道对方是什么职业等;能谈大家感兴趣的、爱谈的话题,有展开探讨的余地,使彼此之间距离拉近。而这些所谓的好话题其实就蕴藏在我们的家长里短和生活理想中。
搜集随时可以信手拈来的话题
傅斯年说过:“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说话同样如此,有多少话题就能说多少话,没有话题就无话可说。如果你能和任何人谈上十分钟并使对方发生兴趣,这就说明你已经懂得了怎样找到合适的话题了。因为人的范围是很广的,不管你是工程师、法学家,还是教师、艺术家、采矿工人,总之,无论各种阶层的人物,你若能和他谈上10分钟使他感兴趣的话,就很不容易。不过不论难易,我们都要设法突破难关,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人因为对于对方的事业毫无认识而相对默然,这是很痛苦的。其实只要你肯下功夫,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多积累话题素材,这种尴尬的情形是可以避免的。
诸葛亮的辩才是名垂青史的,尤其是他在赤壁之战中,舌战群儒和智激周瑜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
江东孙权治理吴国时,“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是战是和,周瑜是一个关键人物。面对这样一位年轻气盛的将领,诸葛亮背诵了曹操写的《铜雀台赋》,借用赋中“揽二乔于东同兮,乐朝夕之与共”的句子,作为曹操想夺孙策和周瑜二人的妻子的证据,以此来激怒周瑜(“二乔”中的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人太甚!”接着,周瑜明确表示了抗曹的决心:“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共破曹贼。”诸葛亮就这样圆满完成了联吴抗曹的使命。
在关键时刻,引用一赋竟能有如此巨大的激励作用,实在令人赞叹。这个故事生动地证明,平时积累知识,适时适地恰到好处地运用它,对于增进言辞的雄辩性是何等重要!诸葛亮平时若从未读过曹操的《铜雀台赋》,又怎能在与周瑜交谈之时用得上呢?
1924年5月8日,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北京度过了他64岁寿辰,北京学术界代表在东单三条协和礼堂为泰翁举行了祝寿仪式。
梁启超首先登上讲台,向这位深口隆准、须发皓然的老寿星致祝词:“泰翁要我替他起个中国名字。从前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原不过是支那的译音,但选用这两个字都含有很深的象征意味。从阴雾霾霾的状态中必然一震,万象复苏,刚在扶桑浴过的丽日,从地平线上涌现出来,这是何等境界。‘泰戈尔’原文正合这两种意义,把它意译成‘震旦’两字,再好没有了。从前自汉至晋而西来的‘古德’(‘古德’,就是古代有道德的高僧),都有中国姓名,大半以所来之国为姓,如安世高来自安息,便姓‘安’,支娄迦谶从月支来便姓‘支’,康僧会从康居来便姓‘康’,而从天竺——印度来的都姓:竺’,如竺法兰、竺佛念、竺护,都是历史上有功于文化的人。今天我们所敬爱的天竺诗人在他所爱的震旦地方度过他64岁的生日,我用极诚恳、极喜悦的心情,将两个国名联起来,赠给他一个新名、叫‘竺震旦’。”
这时,全场大鼓掌。
梁启超接着说:“我希望我们对于他的热爱,跟着这名字,永远嵌在他心灵上,我希望印度人和中国人的旧爱,借‘竺震旦’这个人复活起来!”
这番精彩的讲话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梁启超熟悉历史,不光熟悉古中国——震旦,也熟悉古印度——天竺,还懂得“泰戈尔”原文的含义,也就是所具有的外语知识,佛教知识和历史知识都十分丰富。这些引人入胜的史实文典与为泰戈尔命名这一话题有机结合起来,妙趣横生,摇曳生姿,无怪乎引起“全场大鼓掌”这样轰动的表达效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话题,谈话就没有焦点。光是空说话,没有实际意思。那么怎样巧找话题呢?为了防止在谈话中没话找话,东拉西扯,甚至出现前后矛盾等问题,那就要谈话者从具体情况出发去考虑,学会察言观色,以话试探,寻求共同点,抓住了共同点就抓住了可谈的话题。如果是因为话不投机,出现难题,那就要求同存异,或是检讨自己的不妥之处,表示歉意,如果对方有什么顾虑,或是沉默的原因不明,那就没话找话说,随便找个话题,引起对方的兴趣,说个笑话,谈点趣闻都可以活跃气氛。
从具体情况出发,可以选择采取下面的方法:
1.你想了解什么就问什么、谈什么
与陌生人交谈,一般都可以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较为自如。如在商业宴会上,见到陌生的邻座,便可先“投石”询问:“您是主人的老同学呢,还是老同事?”无论问话的前半句对,还是后半句对,都可循着对的一方面交谈下去;如果问得都不对,对方回答说是“老乡”,那也可谈下去。假如是北京老乡,你可和他谈天安门、故宫、长城,谈北京的新变化;如果是福建老乡,你可与他谈荔枝、龙眼、橘子,沿海的水产等,从而开始你与他的交谈,也许他将来就是你事业上的合作伙伴呢!
2.就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交谈
陌生的双方刚一接触,纯属个人生活的事情不宜多谈,但可以对时下人所共知的社会现象、热点问题谈谈看法。如果对方对这一问题还不太清楚,你可以稍作介绍。例如,近期影响较大的社会新闻、电影、电视剧和报刊文章等,都可以作为谈话的题目和接近的媒介。
3.从眼前和身边的具体景物上找话题
(1)注意家庭状况。谈家庭生活并不一定就是俗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的完美、和谐是每个人的理想。这类话题不必做准备,随时都可以谈论,但有思想的人都可以从中发现许多人生的哲理。
(2)观察其住所摆设装饰。如果是预约式的拜访某陌生人,那你最好具备一些洞察力。你首先应当对即将拜访的客人做些了解,打听一下对方的情况,关于他的职业、兴趣、性格之类。当你走进其住所后,可以凭借你的观察力,看看能否找到一些了解对方性格的线索。如果墙上挂着的是摄影作品,即可揣测对方是否摄影爱好者,等等。屋内的装饰摆设,可以表现主人的喜好和情调,甚至有些物品会引出某段动人的故事。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个线索,不就可以了解主人心灵的某个侧面吗?了解了对方的一些个性,不就有话题了吗?交谈前,使用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多了解对方,再把所获得的种种细微信息分析研究,由小见大,见微知著,作为交谈的基础。
(3)从双方的工作内容寻找。相同的职业容易引起共鸣,不同的职业更具有新奇感和吸引力。
(4)从双方的发展方向寻找。人都关心自己的未来,前途与命运是长盛不衰的永恒的话题。人生若没有前进的方向,生活便失去了动力。这类话题最易触动对方敏感的神经。尤其是异性,更热衷于此。
(5)从彼此的经历中寻找。经历是学问,亲身经历过的人和事往往会给你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交流最易敞开心扉,最易见到真情。
(6)关注子女教育。孩子是父母生活的希望,孩子的教育牵动亿万家长的心。怜子、爱子、望子成龙是家长的共同心理。谈及孩子,即使是性格内向的人,也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归纳起来说,讲话务必看清对象,从他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文化水平、心情处境等入手。陌生人之间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能由细微处见品性。
五感变敏锐,随处有话题
交际场合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的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十分健谈;而有的人即使坐了半天,也无从插话,找不到话题。讲话要及时切入话题,首先必须要锻炼自己敏锐的五官,因为五官敏锐能帮助你快速地找到与对方共同关心的基本点。
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与某个人闲聊时,只要谈到某个话题,就会聊得很起劲,他会很高兴,会更加友好地对待我们。
有位先生和朋友去拜访一位教授,那教授为人严肃,不苟言笑。坐了半天,除了开头说了几句应酬话,剩下的全是让人尴尬的沉默。
忽然,那位先生看到教授家养的热带鱼,其中几条色彩斑斓,游起来让人眼花缭乱。那位先生知道这鱼叫“地图”,因为自己也养了几条,还很得意地为朋友介绍过。教授见那位先生神情专注,就笑着问:“还可以吧?才买的,见过吗?”那位先生说:“还真没见过。叫什么名字?明儿我也打算养几条呢!”当时他的朋友不解地看看他,心想:装什么糊涂,不是上星期才到我家看过吗?
可教授一听,来了兴致,大谈了一通养鱼经,那位先生听得频频点头。那位教授像是遇到了知音,说说笑笑,如数家珍地给他讲每条鱼的来历、特征,又拉着他到书房看他收集的各类名贵热带鱼的照片,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他们一直聊到吃过晚饭才走,朋友才突然领悟到那位先生说谎话的用意。
在这个故事中,那位先生用自己敏锐的视觉感官发现了教授对热带鱼的喜爱,使本来几乎陷入僵局的交谈又顺利地进行下去了。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能够随时保持敏锐的五感,就能够快速找到切入话题,化解聊天尴尬。
有一位业务员去一家公司销售电脑的时候,偶然看到这位公司老总的书架上摆放着几本关于金融投资方面的书。刚好这名业务员对于金融投资比较感兴趣,所以,就和这位老总聊起了投资的话题。结果两个人聊得热火朝天,从股票聊到外汇,从保险聊到期货,聊人民币的增值,聊最佳的投资模式,结果,聊得都忘记了时间。
直到中午的时候,这位老总才突然想起来,问这名业务员:“你销售的那个产品怎么样?”这名业务员立即抓住机会给他做了介绍,老总听完之后就说:“好的,没问题,咱们就签合同吧!”
这位业务员能够快速与公司的老总从相识、交谈到最终的熟悉,就在于他有着敏锐的五感(视觉)快速发现了对方的兴趣点——“金融投资”,从而找到了彼此间谈话的话题,让彼此能够畅快地聊天,最终成功得到了订单。
由此可见,保持五感变敏锐对于寻找聊天的共同话题是多么重要。当你初次与他人交谈时,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便是尽快熟悉对方,消除陌生。你可以设法在短时间里,通过敏锐的观察初步地了解他:他的发型,他的服饰,他的领带,他的烟盒、打火机,他随身带的提包,他说话时的声调及他的眼神等,都可以给你提供了解他的线索。如果他是公司的领导,了解他便会有更多的依据:墙上挂的画、橱子里放的摆设、办公桌上的照片、书橱里的书等,这一切都会自然地向你袒露关于主人的情趣、爱好和修养等。
总而言之,一个人只要五感变敏锐了,就能随处发现聊天的话题。为两个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不过在话题的选择中,还有一些讲究必须注意。例如,不谈对方深以为憾的缺点和弱点;不谈上司、同事以及一些朋友们的坏话;不谈人家的隐私;不谈不景气、手头紧之类的话;不谈一些荒诞离奇、黄色淫秽的事情;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家庭财产等事情;不说个人恩怨和牢骚;不说一些尚未明辨的隐衷是非;避开令人不愉快的疾病详情;忌夸自己的成就和得意之处。
联想力让话题像波浪一样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