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控场口才:如何使讲话有条理,突出重 - 北大口才课 - 明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北大口才课 >

第36章控场口才:如何使讲话有条理,突出重

组织语言的能力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一项基本功。要有顺序地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述,不要东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的,让人听了以后能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个什么景物。

——陶小唐,北京大学公众演讲与管理沟通课题组研究员

掌握谈话进程比谈话逻辑重要

谈话进程指的是要抓住谈话的时机,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与情境来把握和对方谈话的话题,及时用简短精确的话语总结想要表达的意思,尽量不要让冗长、啰嗦的话语持续下去,而是要带领大家尽快进入下一个话题,这时候,谈话进程的把握显得最为关键。

人们在和对方谈话的时候,要想得到对方的认可与赞同,就要经常注意对方的心理、周围的状况,还要随机应变。人们并不一定会经常将自己的心理状态表现在言语或具体的态度上,有些时候,人们不想说的情感希望对方能够理解,这时候,假如自己没有理解或者无视对方的心理而继续谈话,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消极后果。如果看到对方的表情黯淡、恐惧,就要停止自己单方面谈话,中止此话题的谈话进程,可以进一步直接地询问对方发生了什么事情,更深一层地了解对方的内心,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掌握谈话的进度有时候比谈话逻辑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时候,人们在表达自己看法的时候,并不会直接地说出来,会围绕这个想法间接地说一些与之相关的话题,所表达的意思都是相同的,这时候一个关键性的重要的总结就能较好地把握谈话的进度,把所要表达的话题很好地提出来,也能够很好地调控谈话氛围。

一次聚会中,小明对同时来参加聚会的女孩小惠一见钟情,很有好感,但又不好冒冒失失地上前表白,于是他不断地对小惠表示赞美,他对小惠说:“你说得真是太好了,想法周到,而且还很认真啊!”,接着说,“小惠你真是善解人意,我都被你感动了。”慢慢地,谈话的氛围有点倾斜,几乎成了小明对小惠个人的表彰大会。这时,一个朋友及时总结了一句:“其实,小明你最想说的是喜欢小惠吧?”于是,场面一下热闹起来,大家开始极力撮合两人,在这种善意的调侃和美好的鼓励中,聚会进行得也十分愉快。

在谈话的过程中,适度掌握谈话的进程不但能够总结双方的谈话、把握谈话的主题,还能调控谈话的进度,能够在细节中较为全面地反应具体情况。掌握谈话的进程,不仅知道自己所讲话题的逻辑内容,更能够按照具体情景适时地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进行交谈。

掌握谈话的进程,还能够让对方跟着自己的意见进行思考,使其做出合乎谈话进程的丰富的附和以便双方进行交流,使对方能够跟着自己的节奏,较好地进行话题的沟通。

碰到与对方议论、沟通,甚至争论的情况,要想很好地掌握谈话进程,第一点就是不要去反驳他,不要说反对意见,如果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尽量避免使用像“但是”、“可是”、“不过”之类表示转折意义的词,要附和对方的看法。这些词语会让人有生硬的、不融洽的感觉。因此,在和人进行交流的时候,为了更好地掌握说话进程,就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不”、“但是”、“可是”等词语。虽然不用“但是”、“可是”的对话内容会感觉比较委婉,但会使对话双方谈得很愉快,互相都会有种满足感,更好地促进了谈话的进程。尽管不是要求一味附和对方的看法,但是可以借助一些词语适当地将可能尴尬的情况缓解,自动掌握谈话的进程,从而转向心之所向。

掌握谈话的进程,可以适时地对谈话内容给予总结,说出关键性的话语,将话题转向中心内容,这可以很好地把握谈话的进度。此外,尽量少运用一些转折性的词语,如“不过、但是、可是”等,当对方给出自己的意见时,适当地对其看法进行附和,同样也能很好地把握说话的进程,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用“三个词”排比给人的印象最深

曹文轩说:“演说词这种文体有独特的修辞方式,就是大量使用排比句,因为演说的目的无非是煽动民意,而大量的排比句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指的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使用“三个词”排比进行说理,能够让人觉得条理较为分明;使用“三个词”排比来抒情,让人觉得节奏比较和谐,充满感情;使用“三个词”排比来叙事写景,能够使层次较为清晰、描写也比较细致、使事物较为生动形象……总而言之,使用“三个词”排比来描写与阐述,使人们的印象最深,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恰当地运用“三个词”排比能够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但是运用排比的时候一定要从内容的需要出发,要从具体的情境出发,在合适的地方使用排比,尤其是在演讲的时候,会将听众的情绪推向高潮,这是表达情况的一种技巧,有时候特别重复要强调的字词,能够起到加固感情的效果。

1941年12月9日,罗斯福在对日宣战后向全国广播进行了“炉边谈话”,他是这样说的:“十年前,在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未警告;在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未警告;在1938年,希特勒侵占奥地利——未警告;在1939年,希特勒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未警告;在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兰——未警告;在1940年,希特勒入侵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未警告;在1940年,意大利先后进攻法国和希腊——未警告;而今年,1941年,轴心国家进攻南斯拉夫和希腊,控制了巴尔干——未警告;还是1941年,希特勒入侵苏联——未警告;而现在日本进攻了马来西亚和泰国——以及合众国——未警告。”

罗斯福多次反复使用“未警告”强烈地呼吁和唤醒人们,如果法西斯继续放任的话,他们将更猖狂地践踏人类。采用“三个词”的排比这一重复的方式,能够激发人的情感,让人印象深刻,抒发强烈的情感。

使用“三个词”排比,其实采用的是一种重复的手法,用相同的言词复述某一观点或某一句话,使用重复手法,可以加深感情的程度,加大语言的力度,强化演说的节奏。

杜鲁门,美国总统,曾经在日本投降的时候发表过这一样的演说,他说:“全美国的心思和希望——事实上整个文明世界的心思和希望——今天晚上都集中在‘密苏里’号军舰上。在这停泊于东京港口的一小块美国领土上,日本人刚刚正式放下武器,签署了无条件投降。四年前,整个文明世界的心思与恐惧集中在美国另一块土地上——珍珠港。那里曾发生的对文明的巨大威胁,现在已经解除了。从那里通到东京的是一条漫长的、洒满鲜血的道路。我们不应忘珍珠港。日本军国主义者也不应忘美国军舰‘密苏里’号。日本军阀犯下的罪行是无法弥补,也是不应忘的……只有当他们知道亲人流血牺牲换来的胜利会被明智地运用时,他们才会稍感安慰。我们活着的人们,有责任保证使这次胜利成为一座纪念碑,以纪念那些为此牺牲的烈士。这次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这是自由对暴政的胜利。我们的兵工厂源源生产出坦克、飞机,直捣敌人的心脏;我们的船坞源源制造出战舰、沟通世界各大洋,供应武器与装备;我们的农场生产出食物、纤维,供应我们的海、陆军以及世界各地的盟国;我们的矿山与工厂生产出各种原料与成品,装备我们,战胜敌人。”

杜鲁门不断地运用“不应忘”、“我们的”等词语,在表达强烈情感的同时,也加深了听众的印象,出现强烈的情感共鸣。但是“三个词”的排比要想表达其强烈的情感,一定要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而且要让这些排比句读起来感到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这种三个词的排比能够有较强的节奏感,在增强语势、深化中心内容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们的印象。

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演讲稿曾经有过这样一篇文章,它写道:“是啊,北大精神是做出来的,当我们在清晨第一个进入自习室,当我们在深夜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当我们熄灯后打着手电继续寻求一个公式的另一种证法,当我们为一个定理的强化条件和老师争得面红耳赤,我们不都在实践一种北大精神吗?……学习了地理学,我们知道,北大是一条河,前进时难免泥沙俱下,但进入社会的大海时,泥沙终将沉淀。但如果这条传统的河在某个重要地点淤塞了,就将腐败发臭,毒害而不是清洁靠近它的人。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更要发展传统,才能让北大之河奔腾不止。学习了生态学,我们知道,北大是片森林,只有保持多样性,才能永葆生机。所以我们要坚持兼容并包的传统,才能让北大之林永远茂盛。学习了物理学,我们知道,能量越低越稳定,结构越规则越稳定。所以北大的同学们,请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严谨吧。学习了相对论,我们知道,速度越快,时间越慢,也许这就是日出而作、日落不息的北大人永葆青春的奥秘吧。学习了化学,我们知道,北大是个大化工厂,用知识之料、实践之火,将我们百炼成钢。而其中核心的催化剂,也就是北大精神,正是北大这最高学府的商业机密。学习了统计学,我们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北大的一个样本,别人往往通过我们来认识北大。所以我们要时刻牢记:我就代表北大!”

运用“当我们”、“学习了”等词语体现了作者在北大的生活,也体现了北大的精神,让人们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北大精神到底是什么、何谓北大精神。“三个词”的排比让读者与听众容易抒发一种情感,一种与演讲者一致的感情,增强印象。

“三个词”的排比容易调动对方或者听众的积极性,让其能够跟着自己的思路与情感进行思考,从而加深了他们的印象。

有些场合要区分男女听众

听众是由个体构成的,不同的个体存在不同的内容需求,要想成功地进行演讲,就要分清听众类别,选择听众感兴趣的话题。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取得演讲的成功,有时是因为没有在某些场合分清男女听众,没有根据听众的差异选取合适的话题,致使其选错了主题。他们谈论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不是专门为听众准备的话题,更没有考虑男女听众之间存在的话题内容的差异。

因此,在演讲中分清男女听众,选取合适的话题这一技巧十分高明,当第一句话说出口之后,演讲者就获得了听众的关注,与听众的距离立即拉近了。

2013年3月8日,陈燕,中国首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来到三亚,在三亚国光豪生度假酒店宴会厅举行了一场“笑对人生,绽放美丽”的励志演讲,现场200多名女性听众听她讲述了她和导盲犬珍妮的故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