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赢得领导好感的口才:做好领导的左右手
我认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人本身要有吸引团队成员的能力,俗称个人魅力,必须大气、有判断力,能在关键时刻带领大家打拼;第二,要有一个目标,值得团队成员愿意跟你一起奋斗;第三要有利益期待,保证每个人做到一定程度就得到一定的利益。——俞敏洪,毕业于北京大学,新东方创始人
领导尴尬时,及时打圆场
领导位居高位,经常是鲜花与拥护同行,假如真的遇到什么尴尬的事情,所产生的羞愧之情只能比普通人要强烈,不仅仅是一笑了之。作为下属,要适时地替领导打个圆场,这是应该的,也是必然的,这会让领导更加喜欢你。假如你和领导在一起,正好赶上领导出现尴尬的局面,你没有出面及时打圆场而是袖手旁观,那么领导对你的印象肯定会大打折扣。
2005年,北京某公司的李经理率领代表团到韩国参加订货会。韩国企业的总裁专门举行了宴会来招待李经理一行。在双方交谈的时候,当李经理所带的公司翻译在给他复述韩国总裁的话的时候,他正在走神,一时没有听太清楚,当韩国企业总裁问他觉得怎么样的时候,他就随口说了句,“嗯,很好呀,我们很高兴能够认识xx总裁……”完全牛唇不对马嘴。对方是在问李经理公司有哪些货物可以推荐的。听了李经理的回答,这位韩国总裁脸马上就阴沉下来,李经理在旁边人小声告诉他的时候也明白过来了,但是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圆场。
这时,这位翻译就说:“两国语言存在较大的差异,完全理解对方的语言并将其全部翻译出来难度比较大,可能是我刚才在听的时候没有把握好整个句子的基调,能不能麻烦总裁再说一遍,谢谢!”
不管之后的结果如何,至少在当时化解了李经理的尴尬。在和对方代表交谈的时候走神,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这是一个多大的工作失误。翻译及时顶罪、打圆场,将责任转移,适时降低了后果的严重性。
及时替领导打圆场,让领导获得心理上的慰藉,让他将你看作是懂他了解他的人。在领导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为领导打好圆场,也会让领导欠自己一个人情。公司出现晋升、加薪或者技能培训时,领导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曾经帮助过他、给他打过圆场的人。
一天,夏利奉命陪领导去见一批女客户,但是当天北京的交通实在是太堵了。他们虽提前一个多小时出发,但是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还是迟到了。约定的时间迟到本来就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更何况这些女客户比较重要,她们掌握着公司20%的订单,领导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也不知道该怎样化解双方见面时的尴尬局面。
这时候,夏利想到了她曾经的一个朋友,在一次聚会的时候迟到了半个多小时,见面第一句话就是自己请罪,自罚三杯,结果这帮朋友在起哄的过程中,缓解了尴尬的气氛。夏利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就向领导进行建议。领导觉得也还行,相当于让大家高兴一下,缓解一下气氛。于是就采纳了这个建议。
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夏利在双方见面的时候帮领导打圆场,说:“各位美女,不好意思呀,都是我不好,今天北京城真的太堵了,不好意思让大家久候了,我自罚,你们说罚什么吧……”这些女客户听了也不好意思再生气了,于是逼着夏利喝酒道歉,在一片哄笑声中,大家很快就忘记了夏利他们迟到的事。经过这件事以后,每次领导外出都会带上夏利,夏利也从一个刚入职的菜鸟逐渐地成熟起来,成了公司的主要力量。
自罚尽管对自己的面子有所损伤,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彼此面对的尴尬局面。所以说,适当地帮领导打圆场,运用较为幽默诙谐的方式,不但能够保全领导的情面,而且也为自己的前途发展奠定基础。夏利的升迁不是偶然,是她明白领导更重视自己的脸面,特别是有下属存在的场合中。如果在公众场合碰到了尴尬,是十分令人沮丧的事情。这时作为下属就应当站出来,替他打个圆场,随机应变,缓和这种尴尬,让自己在领导心中有更好的印象。
某公司部门经理田某由于办事不力,受到公司总经理的指责,扣发了他们部门所有员工的奖金。大家很不满,认为田经理办事不当,造成的责任却由大家来承担,心里很不痛快。田经理也忧心忡忡,他的秘书日子也不好过。
这时,秘书站出来对大家说:“其实田经理在受到批评的时候还在为大家据理力争,要求总经理只处分他自己而不要扣大家的奖金。”接着又说,“田经理表示下个月一定要想办法补回奖金,其实这次失误除田经理的责任外,我们也有责任。请大家体谅田经理的难处,共同努力,将公司的业务做好。”听完秘书的话,部门员工逐渐消除了对田经理的埋怨。
秘书及时对大家的情绪进行调解,让部门员工不再抵触田经理,也开始正常工作。之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很快使大家的不良情绪得到了化解。领导喜欢的是能为自己排忧解难、出谋划策的人,不是见事就躲、将尴尬境地硬推给领导的人。
当领导处于尴尬的时候,及时替领导打圆场。聪明的下属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在为领导开脱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说话,在为自己的事业与前景说话。
领导面前,不只要做得好,还要说得好
工作,不仅要完成得漂亮、出色,还要更好地与领导进行交流与沟通。做好是一回事,说得好又是另一回事,有时候说得好比做得好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当我们顺利地结束一项任务的时候,就希望获得领导的表扬与赞美,但很多时候,由于种种原因领导看不到我们所做的努力,这时候就要靠一张会说能说的嘴来帮助你了。反之,如果只会做不会说,领导不仅看不到你的功劳,还会因为你不会说话而放弃你。
小美是网络公司的美编。工作半年了,成绩做得不错,但是薪水依然没有提高。于是,小美就开始在领导面前有意无意地提起这个问题,上司一直装傻。一次,小美看到办公室其他的同事都出去了,就剩下小美和上司两个人,小美故意说道,这个月的房租又涨了,饭票也涨了……言外之意是,工资什么时候涨呀?
上司笑着说:“别抱怨了,好好工作吧!大家的工资都是一样的!”
“是吗?真的一样吗?怎么是一样呢?我好像比其他同事少了好几百块呢!而且他还经常不认真工作呢,为什么别的同事拿的比较多呢?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大家做的工作都是一样的,凭什么拿的工资不一样呢?要说工作经验,我也已经在这里半年了,什么经验没有呀?”上司听了,盯着小美看了一会儿,好像有点质疑。小美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一点也不心虚。
事实上,小美做错了。职场上私自询问他人的薪资待遇本身就很难得到领导的认可,小美反而将这一情况情绪激动地讲述给领导,使自己有充分的理由与理直气壮的语气来和领导谈加薪。其实,这些偏激的语言不管是对同事还是对上司说,都逃不开上司的眼睛。他们嘴上虽然不说,心里其实已经在开始为你打分了。因此,在领导面前,不但要做得好更要说得好,但不能信口开河、滔滔不绝地对周围的人抱怨。
俗话说得好,在领导面前永远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哪怕你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有很多的优点,做得很好,也不能沾沾自喜、随意说话,在领导面前要掌握好说话的分寸与语气,为了自己的事业与前途,改变自己的说话风格,做一个会说话的下属。
小明是公司的老员工,但是工资一直没有增加,他心里也比较纳闷。一天,在和同事交流的时候,听同事a在那边说:“现在物价涨得太快了,苹果都涨到10多块钱一斤了,但是工资还没有什么变化,这让我们怎么生活呀,上有老下有小的。领导就是听不到我们的意见……”同事b也回应着:“是呀,物价涨的真快,前几年,房价还不到1万1平呢,现在连郊区都达到两三万1平了,更不要说学区房了,哎……”小明也准备加入到他们的谈论中,也想抱怨关于领导要听取员工的建议这种情况,但是转念一想,自己在公司也工作这么久了,已经产生了很深厚的感情,就对大家说:“其实,公司也挺不容易的。金融危机之后,公司的产品出口量降低不少,公司运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我们应该体谅。领导不是不听取我们的建议,而是没有办法对我们的建议作出什么决定。”听了小明的话,大家想想是这么回事,也就不再说了,都继续回到岗位上工作了。
在小明说话的时候,公司领导刚好走到办公室门口,听了小明对大家说的话,很有感触,也对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想把他培养成公司的中层。在以后部门和公司有外出与培训的机会时,领导首先考虑的就是小明。
同是职场员工,不同的语言与语气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命运。一是像小美那样不知轻重地和上司针锋相对,不受领导欢迎;一是像小明这样的顾全大局识大体,获得领导赏识。由此可见,在领导面前不但要工作做得好,有一定的成绩,也要说得好、说得正确。
工作中和上司说偏激的话,是很不明智的做法。尽管非常生气,但也不要说出来。如果真的发现每个人的薪资待遇不同,不应该用偏激的言语表达出来,毕竟人家是你的上司。你可以以别人的待遇为参考,但绝不能以抱怨的方式向上司提出要求。
穆阳在职场上一向如鱼得水,工作比较顺利。一次,他带领着团队奋斗了一个多月,终于将一个很棘手的项目搞定。领导看到他们做出来的成果,说:“嗯,不错,再接再厉,你们做得不错,公司是不会亏待你的。”
穆阳本来有向领导要提薪的打算,听到领导这样说,也就顺水推舟地对领导说:“王总,我希望能够在我下个月的口袋里得到体现……”
王总听了穆阳的话,回之一笑,说:“没问题,一定的。”说完就笑着走开了。下个月开始,穆阳的工资真的提高了。
同样是想让薪资提高,不同的说话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气势汹汹地和上司提薪资,结果使得双方都不愉快。平静幽默的说话却让领导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薪资提高,这足以说明在领导面前,说得好比做得好发挥的价值要大。
要想获得领导的认同与赞扬,不但要有一定的工作成绩,更要具有说话得体的本事。甚至有时候说得好产生的影响比做得好具有的作用要大。说话是一门学问,尤其是在领导面前,更要三思而后行。
如何让领导听进你的意见
不论你和领导的关系如何好,领导始终是领导,总是想要对所有的事情拥有绝对的决定权。作为其部下,如何向领导提建议,并让领导采纳与接受,而且不会产生反感情绪,这就是对个体语言运用水平的考验。在对领导提出某些要求或者建议的时候,应该用商量的语气,让领导觉得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自己手中。
小惠是一家化工公司的财务,坐在办公室与数字为伍,但是和她的专业并不一致。小惠觉得有点不值得,也不是自己所感兴趣的,想换个职位。于是在一个上午,她瞄准老板在办公室没事干,敲门走了进去。老板看到小惠走进办公室,就说:“小惠,有什么事吗?”
“老板,我有个小小的要求,不知您是否会答应?我……我想换个环境,想到外面跑跑,可以吗?”
“可你对业务不熟,你想跑什么呢?”老板面有难色。
“业务不熟我可以慢慢熟悉。如果老板能给我这个机会的话,我会好好珍惜,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接着小惠又说:“我想换到公关部,可以吗?而且我的朋友大多数都在媒介行业,还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对公司进行宣传……”
“嗯,既然这样,你就试试吧,到时候可是要看你的工作业绩的。”
“好的,老板,我一定不负您所望,谢谢老板!”
小惠笑着离开了老板办公室,也成功地进入公关部门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对领导提建议与意见的时候,不能语气强硬地进行要求,而应该运用商量的语气进行询问,将决定权放在领导手里,不能自己先做了决定再去上报给领导,最终的决定权始终在领导手里。
由于对领导的畏惧,一些想说的话不知道该怎么说,这时候,你要怎么办?一定要说,并不是要不分场合、不分对象进行讲述,尤其是在和领导说话的时候,要想让领导接受你的建议,就要在提意见的时候兼顾一下领导所在的位置。
李先生是一家知名外企的总经理助理。他的顶头上司王总是搞学术和技术出身,对企业管理运营不熟悉,又喜欢干涉技术部的事情,将管理弄得很混乱,大家都很有意见,但是敢怒不敢言,使得李先生和其他团队出现了很大的沟通困难。
面对这一情况,李先生决定向王总讲述这种情况,就对王总说:“其实真正的领导权威含有两个方面:技术权威和管理权威。您是技术上的权威,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管理层面由于经验较少,相对较弱,这是要提高的方面。”王总听了,陷入了深思。
李先生考虑了王总所处的位置,并联系了实际的情况,最终获得了成功。之后,王总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企业其他层面的管理,如人事、财务与营销等,逐渐地让企业运作走向正轨,得到了快速发展。李先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越走越顺。
所以,在对领导提建议的时候,要想得到领导的认可与接受,不但要采用商量的方式,还要考虑领导的立场,维护其权威,让领导觉得你的出发点是善意的。而且,这种方式比较温和,不会发生较大的冲突,能够考虑到领导的尊严,很容易被领导者所采纳。
要想成功与上司交手,了解他的工作目标和其中的苦衷是极为重要的。有些人说话过分夸张,事关领导的尊严与权威,一时尺度掌握不准,容易被领导误以为心怀不满、另有所指。因此,下属在和领导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语气尽量和缓,显示自己的诚恳和尊敬之情。
小李是某公司的程序设计员。一天,由于一个软件的价值问题和他的上司发生了争执,双方始终不能形成统一的意见。小李说:“我认为这个软件最大的价值在于其算法比较独特,能够运用不同的模型进行建构。你的算法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时上司就说:“你的算法也存在不同,在语音识别方面效果不佳,因此,你就不能说我地算法是不可以的……”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小李始终语气坚决地和上司争论,两边都没有妥协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