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口才的美感:语气中肯,不带偏见 - 北大口才课 - 明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北大口才课 >

第34章口才的美感:语气中肯,不带偏见

遇事必须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季羡林,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历史学家、思想家、作家

不要滥加鼓励,也不要乱出主意

每个人都有迷茫的时候,在这个时候适当地给予意见,但是切记一定要语气中肯,不带偏见,不能任何事情都滥加鼓励,也不能乱出主意。因为你毕竟是个局外人,无法真正了解其中的内情,也并不知道究竟什么才是最适合对方的、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正确的。

很多时候,别人也许真的会因为你的一句随意鼓励的话,就真的听信于你,觉得自己可以做到,然后去做了,但是最后却发现自己不适合做,甚至会出现更糟糕的结果。因此,生活中我们不可以乱出主意的,因为一旦你出的主意不正确,可能的会毁掉别人的一生。

不要说给亲朋好友同事乱出主意,就算是自己的女儿都不可以滥加鼓励、乱出主意,很多时候父母在子女报志愿的时候,就特别容易犯这样的错误。

叶子以前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在高中分文理科时,叶子原本是想报文科的,因为她觉得自己更加擅长文科,而且文科相对没有那么费脑子。但是她爸爸却对她说:“叶子,文科没什么前途的,理科前途更好一些,而且只要努力点,理科也没有那么难的,你还是报理科吧!”爸爸坚硬的口气,不容叶子辩解,就这样叶子只能听从爸爸的话报了理科。分科之后,原本就不是特别擅长的科目让她觉得更加吃力了,而且随着课程的展开,她的成绩不仅没有前进反而有下滑的趋势,她对自己也越来越没有信心了,再加上从优秀到落后的落差,让叶子越来越厌烦学习,当初的大学梦也被抛弃了。

叶子的爸爸对文科有偏见,所以给叶子出主意的时候语气就带有偏见,乱出主意让她报了理科,结果,间接地毁了女儿的前途。

假如当初叶子征求爸爸意见的时候,叶子的爸爸语气中肯,不带偏见,只是给叶子分析文理科各自的利弊,而不是乱出主意,也许结局就不会这样。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固然是希望子女有好的前途,但是要明白,只有孩子自己才明白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因此,即使身为父母,也不能妄自干涉,乱出主意。

别人征求你的意见是信任你,但是不能因为别人的信任,就全权给别人做主,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路,该怎么走、该走哪条路,还是由他们自己做决定。而你要做的只是客观给出你能想到对事情的全面的看法,不可以乱出主意,因为你的想法不一定适合别人。

诚然,有时候对于迷茫中的朋友,需要鼓励他们勇敢一点、自信一点,但是面对危险系数比较高的事情,真的不可以滥加鼓励,否则可能好心办了坏事,给朋友造成一定的伤害。

一个女孩刚刚考下驾照时间不久,作为新手对于开车还不是特别熟练,所以当伯伯要求她开车去码头的时候,最初她是拒绝的,她觉得自己还需要在车少宽敞的地方多加练习,才能开车去车多路远的地方,但是伯伯却坚持说:“你不敢开车去码头,只是因为你缺乏勇气,不够勇敢罢了,不用怕,你大胆开吧!只要心里没有畏惧,肯定就没问题的。”于是女孩带着忐忑的心情载着她的伯伯去码头乘船。

当她快驶进码头的时候,看到海水就在眼前,由于紧张导致手脚发软,结果撞在了路边的栏杆上,导致她和伯伯都受了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任何人都无法做主,因此提意见的时候一定要语气中肯,不带偏见,既不滥加鼓励,也不要乱出主意,这样可以避免给别人造成麻烦。

收起命令式语气

许多人说话的时候习惯命令或者要求别人,但是结果往往都是令对方产生逆反心理或抵触情绪。因为任何人都不愿意受到其他人的指挥和命令。因此,当需要别人帮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选择中肯的语气请求别人说服对方,以此来达成自己想要目的。

只有收起命令式语气,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去请求对方,才能够打开沟通的大门,顺利交流达到最终想要的结果,实现双赢的局面。收起命令式的语气,会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这样才能拉近你和对方之间的距离。

职场中收起命令式的语气,更容易让下属愉快地接受并完成任务,比如向下属安排任务时不用命令式的语气说“这些文件在下班之前你必须要给我整理好”,而是用缓和的语气说“这些文件很急,我希望在下班之前你可以整理出来”,给下属的感觉不一样,收到的效果也会不一样,前者会给下属造成一定压力,而后者让下属心里更轻松,在工作时也就更顺利。其实同样的意思,收起命令式的口吻不仅有利于塑造亲切的形象,也让对方更愿意去配合你。命令式语气更多的时候只能让人做到口服,而收起命令式语气则可以做到让人心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若能够收起命令式语气会达到更好的教导效果。

一个16岁的特别出色的男孩正在读高一,他和同班的一个女孩谈起了恋爱,男孩的父亲没有直接命令男孩不要谈恋爱,要好好学习,而是和男孩单独进行了一次谈话。

父亲说:“儿子,你是否认为她是最好的女孩子?”儿子回答说:“至少她是我认识的女孩里最可爱的。”父亲接着说:“爸爸相信,我儿子看上的女孩肯定错不了。可是,你现在仅仅是高一,你才见过多少女孩?”儿子低头说:“可我的心里只有她。”父亲想了想说:“你会上大学还可能出国留学,你会步入职场之中,你不清楚你将来会遇到多少更好的女孩。爸爸并非是反对你现在谈女朋友,只是将来如果你遇到更好的,你能保证不会见异思迁吗?以后遇到更多更好的,你后悔了怎么办?”儿子说:“我知道,但是如果现在让我离开她,我会感到很痛苦。”父亲又问儿子:“你上初三的时候,我给你买的随身听呢?”儿子不解地说:“前两天你给我买了个高级的,比以前的音质好多了,我就把原来的送人了。”父亲点点头说:“就是了,一山还比一山高。假如你可以把握好属于你的每个机会,你以后会有比现在更好的成就,你会看到更广阔的的世界,有更好的选择,可能也更适合你。假如那个时候,你仍然喜欢现在的女孩,那你经历过了考验,到时候再让这份爱情开花结果多好。每个人也许都会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但是人生几件大事,后悔了,会抱憾终身。”儿子点头说:“爸爸,我明白了。”

假如爸爸一上来就命令儿子不准谈恋爱,要好好学习,那么儿子很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不但无法成功说服儿子,还会影响父子之间的关系。但是父亲和儿子谈话的时候,语气中肯,丝毫不带任何偏见,而是平心静气地和儿子说,最终成功说服了儿子。

命令式的语气是任何人都会反感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无论是长辈还是晚辈,都不喜欢被命令。因此说话的时候,尽量不用命令语气,而是采用温和的请求或者商量,这样会让听者没有压力,容易接受,也能促进双方之间的关系。

父母对子女如此,恋人之间更要做到这点。

小歌和小枫是一对恋人,但是最近他们两个经常发生争吵。小歌觉得小枫对她说话的口吻实在有些无法忍受,会让自己烦躁不安。因为小枫总是用命令语气让她做这做那,即使是出于关心,那不容拒绝的语气态度也让人高兴不起来。

小歌一直认为恋人之间也是需要好好讲话,彼此尊重的。那些强硬的命令话语让小歌觉得小枫不是自己的男朋友,而是主人在吩咐佣人。一天晚上,小歌躺在床上觉得头疼,就一直用手敲头,小枫说她:“你别敲了!”这次小歌没有听小枫的,因为自己本来就头疼而且心烦,所以她继续敲着头,这个时候小枫站起来说:“我让你不要再敲了,你听到没有?”小歌看到小枫不仅不关心自己,还一副理直气壮的语气命令自己,再也无法忍受了,她和小枫大吵了一架。虽然后来小枫解释说是想让小歌早点休息,但小歌还是难以接受小枫的说话方式,觉得自己没有被公平对待。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也出现了危机。

小枫虽然出于关爱小歌,但是小枫的命令式语气,让小歌无法接受。如果小枫收起命令式语气,语气中肯地和小歌好好说,相信他们之间也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也有利于两人之间的感情发展。

既然命令式的语气只能产生距离和隔阂,我们何不收起命令式的语气呢?既可以做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又能够让别人更加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很多时候,只要把心态放得平和一些,让自己的语气中肯一些,和别人说话时商量着来,相信周围的人际关系也会变得更融洽。

中肯语气,温情话语

生活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话习惯,有些人说话比较刻薄、语气冷漠,而有些人就比较擅长说温情话。相对来说,当然后者更受欢迎。冷漠苛刻的语言,容易对听者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还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负面影响。而温情的话语则会给予别人关爱,让人感觉到温暖,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利于谈话的顺利进行,促进双方更好地交流。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在人际交往之中,说话时尽量用温和的语气,语言也不要太过严肃苛刻。林肯曾经说过:“你不可能强迫别人同意你的意见,但却可以用引导的方式,温和而友善地使他屈服。”所以,温和的语气就像滴穿石头的水滴,看似温柔无力,实则是最锋利的“兵器”,所谓以柔克刚就是这个道理。

燕子和妈妈正在享受饭后水果,妈妈觉得现在很多孩子只知道从别人那里索取,不懂得自我付出,于是就尝试着问燕子:“燕子,你可以帮妈妈剥一个香蕉吗?”燕子却回答:“妈妈你自己可以剥啊,我要给自己剥。”

这个时候妈妈并没有斥责她不懂事,而是语气中肯、温情地对她说:“燕子,你看妈妈平时是不是帮你做了好多事情啊!你帮妈妈一回不过分吧!我知道我们燕子剥香蕉的技术是最好的!燕子可心灵手巧了!”

在妈妈温情地劝说下,燕子点点头,放下自己的香蕉,拿起一根香蕉剥了起来,很快就将剥好的香焦交到了妈妈的手里。妈妈特别欣慰,因为她用自己中肯的语气,温情地劝说了女儿为自己做事,让她懂得付出和感恩。

妈妈想让燕子为自己剥香蕉,但是女儿却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来反驳妈妈。妈妈假如当时斥责燕子说,自己为她付出那么多,让她为自己剥根香蕉都不肯,也许燕子心里就会感觉特别难受,因为她毕竟不是不想做,只是不解妈妈说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什么还让自己来剥香蕉。正是因为妈妈面对燕子的反驳,采用温情地讲解让她剥香蕉的道理,这样一来,燕子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就高高兴兴给妈妈剥香蕉了。

心平气和地以理服人,带给别人不只是你的一种态度,也表现出你的素质。谁不愿意给他人留一个好的印象呢?既然如此,和人讲话的时候,就要做到保持语气上的平和及肯定,而不要靠大喊大叫取胜。

高三的一名学生张某连续被同学们宴请之后,心情特别沉重,他感觉不回请同学会被看不起,没有面子。但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他实在没有钱请客。有一天晚自习下课后,张某抢劫了一个下夜班回家的女孩,获得500元钱之后,回请了他的同学。但是没过多久,张某的抢劫行为就被公安局破获了。

女警狄艳接手了这个案子之后,并没有就案件而论案件,而是去学校和老师进行谈话,得知张某学习一直特别出色,仅仅是虚荣心强了点,于是狄艳帮助张某分析了他犯罪的原因和教训。

狄艳在和张某谈话的时候,她语气温和地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的时候只有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你已经走错了一步,但是你还年轻,你有机会,所以一定要吸取教训,改过自新,不要辜负父母的期望,好好学习,成就一个全新的自我。”狄艳中肯的语气,温情的话语,让张某流下悔恨的泪水,他不断地点头说:“我错了,以后一定改,好好学习。”

假如狄艳只是苛刻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严厉批判张某的违法行为,很容易让张某在这次犯罪中彻底无法抬起头来或者更加叛逆,从此走上不归路。但是狄艳照顾到了青少年的心理,用温情的话语和张某进行谈话,让他接受法律教育的同时,也受到法律的人文关怀,真正认识到自己错了。

每个人都是讲述者和聆听者,假如我们处于聆听者的位置上,肯定也不愿意对方用苛刻的语气和冷漠的态度和我们说话。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愿意接受的待遇,何苦去对待别人呢?因此,作为一个讲述者,一定要善于用温情的话语说话。这样更容易和别人去沟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腔调,你这个幽灵

有的人说话像动听的音乐,入耳令人舒服;而有的人说话则像刺耳的噪音,入耳令人烦躁。其实同样的话不同人说出来,之所以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是因为说话的腔调不同。腔调虽然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是它却如同一个幽灵般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话语之中。

腔调在语言沟通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沟通的时候说什么固然重要,但是怎么说却是特别关键的。而腔调却是怎么说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也是有利有弊的,说得好,会让你打开全新的局面,收获想要的效果;而说得差,则会堵死当前的道路,无法达到想要的目标。

腔调这个幽灵却可以把无趣变为有趣,比如有些枯燥乏味的话,如果变换一种腔调,就可能使听者乐意接受。

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中国电影代表团去苏联访问,受到了获得最高荣誉称号“苏联人民演员”的电影表演大师邦达尔丘克的设宴款待。吃饭的时候,中苏两国艺术家们一起谈论起了关于悲剧的表演。当时在座的大明星赵丹、白杨、秦怡等,都请求邦达尔丘克表演一段悲剧的台词。大师略微考虑了一下,忽然眼前一亮,然后他站了起来,没过多久,他的眼里就浸满了泪水。邦达尔丘克用特别煽情的腔调,以气贯长虹、汪洋肆意的台词,靠着声情并茂的表演功力,瞬间,就让在场的以演戏为生、见惯不惊的艺术家们泪流满面,无法自已。

当有人从深沉的悲痛之中渐渐调整过来的时候,有人用嘶哑的声音问翻译:请问,邦达尔丘克先生,表演的是哪部剧的台词?翻译却告诉大家他朗诵的是餐桌上的菜单,令大家特别震惊。

这就是邦达尔丘克的腔调带给大家的力量,简简单单的菜单名朗诵,也会让大家陷入悲情之中。很显然,平时如果有人朗诵菜单名,大家会感觉枯燥无味,甚至会感叹这个人的无聊。但是邦达尔丘克前提是说朗诵悲痛台词,在人们不理解意思的情况下,仅仅靠着他煽情的腔调,就被深深打动,陷入了悲痛之中。可见腔调巨大的力量,可以改变人们聆听之后的感受。

腔调可以说是语言表达的一大技巧,它表现在某个语言片断在语音上的抑扬顿挫,或者句中某一片声音的高低变化,以及说话的快慢和轻重。人和人交流的时候,语调有时候可以表现出更多的信息,对听众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腔调这个幽灵常常还能够起到润色语言的作用,可以促进情感的交流,让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并且使语言更加具有表现力,因此学会适当运用腔调,会大大提高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人的语言魅力不仅仅表现在他话语多么华丽、多么犀利上,他的腔调也是一种魅力所在。

波兰有位女明星,人人都叫她摩契斯卡夫人。有一回,她去美国演出,有位观众请求她用波兰语讲段台词。当她站起来开始用流利的波兰语念台词时,尽管观众们不明白她台词的意思,但是感觉听起来让人特别开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