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心理学中的“洞悉”人心 - 销售心理学 - 乔治·R.伊士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销售心理学 >

第10章心理学中的“洞悉”人心

第10章心理学中的“洞悉”人心心理学假设:所有人的大脑都按照相同的法则运行,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和行为与所有人息息相关。也就是说,相同的意识过程可以通过同样的表情和行为在他人身上体现出来。

心理学还假设:类似的表情和行为是由类似的意识过程导致的。

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别人大脑中正在发生什么。要推测别人的心理过程,只能通过别人的语言、表情、语气、行为及其说话的方式和做事的方式。一个人只有认真反省,才能准确地理解别人的心理过程,因为他在理解他人的心理过程之前必须先准确地理解自己的心理过程。

除了思想之外,个人的感情和意志力也可以被人感知。通过理解自己的心理过程,人们可以洞悉别人的心理过程。

在一般情况下,通过认真总结与人交往的经验,我们能知道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人。很多情况下,我们不需要向他人表明我们是如何做到的。与人交流时,正如我们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样,我们愿意理解他人的想法。在我们想要了解他人的内心时,我们不会仅仅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人的表达方式上。

一般而言,理解人心的能力一部分来自天赋,一部分来自后天的培养。如果一个人的这种能力不健全,他就不能和别人和谐融洽地相处,而会紧紧地抓住表达内容。

1.各类奇妙的意识过程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脑中的意识过程并对其进行分类,然后确定这些心理过程与个人行为的关系。通常而言,可以将个人的意识过程分为三个方面,即思考、情感和意愿。

研究心理学,需要研究感觉、知觉、概念、关联、记忆、统觉、判断和推断,等等。

在感觉和知觉层面,我们获得了关于自身以及外部世界的知识。我们不用参照任何特殊的物体就可以感知温暖、寒冷、光、颜色、声音、触摸、味道、气味、压力、肌肉拉伤或运动。不过,当我们意识到一个温暖、移动或有颜色的物体时,我们就有了对物体的知觉。我们不仅可以感觉到红色,还可以对红苹果有知觉。在对红苹果有知觉的时候,除了有红色的感觉外,我们还能感知红苹果的其他特点,如圆形、平滑、重量、味道、可吃性等。之前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些都是苹果具有的特点。

生活中,我们赋予物体一个概念,然后对其进行思考或采取行动。当我们对外界事物做出判断后,我们会进入论证阶段。

在我们了解事物的过程中,我们会受到它们的影响。这就是说,这些物体激发了我们愉悦或痛苦的感觉以及各种情感体验。伤口或瘀伤都会使人产生痛苦的感觉。你在感觉到冷的时候,火会给你愉悦的感觉。相应地,其他经历有助于你产生更加持久的情感体验,如高兴、悲伤、遗憾、同情、仇恨、爱、嫉妒、尊重、愤怒、恐惧、懊悔、幸福等。与感觉相比,这些情感体验源于更复杂的智力过程,同时其带有愉悦或痛苦的色彩。

意志与注意力紧密相关。在后面对它们还会有更多的介绍。

在一个人的意识中,思考、感觉和意愿可以被区分,但不可被分离。思考、感觉和意愿在每一个意识过程中都会被体现出来,但是,体现的程度会有所不同。

2.思想和大脑的微妙关系

心理过程伴随着并依赖于大脑活动。心理活动增加,大脑活动也会相应地增加。增加了活动量的大脑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物质,并且会产生更多需要排泄的废物。其他的身体器官,如消化器官、肾、肝脏和肺必须更加努力地发挥作用,从而为大脑补充能量、消除废物。聪慧的头脑需要健康的身体做后盾。

销售是一份需要身心协调的工作。销售员的办事效率与他的身体条件有关。他应该认真对待饮食,进行适度锻炼,有适量的娱乐活动,等等。过度的锻炼或重度的体力劳动会损害大脑的工作效率。对一个人来说,缺少睡眠会阻碍体内废物的排出以及身体的恢复,这会导致体重的暂时性下降,用于工作的精力也会相应地下降。

3.“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我们开始从事一项复杂或需要特殊技能的新活动时,我们会犹豫要不要付出努力或试探着去做。试探性的活动与目标明确的活动相比,前者既显得拙劣又不利于实现目标。我们注意到,目标明确的活动常能令我们感到满意。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的行动才会变得更有协调性、针对性以及更容易。

要培养工作技能,就要坚持努力付出。当我们的能力达到了一定程度,我们办起事来就会得心应手。这时,我们在工作中的一切行为都会显得自然而然。在重复做了许多类似的工作之后,我们会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大量重复的实践活动让我们的行为变得具有自发性和无意识性,之后,我们会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同习惯的形成一样,我们学会了走路、吃饭、说话、读写、唱歌、玩耍、使用打字机等,我们在生活中频繁地重复着这些行为。

在很大程度上,对习惯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生理学上的,而不是心理学上的。有些人认为,习惯是我们外在的行为活动对我们的心理和生理的改造。大脑组织是可塑的,我们的思维活动和身体活动能持续性地影响并改造我们的大脑细胞。神经冲动或神经活动的电流来自人的感官,如眼睛、耳朵或手。它们穿过大脑,然后通过另一套神经传递出去,从而控制人的肌肉活动。在此过程中,我们的神经细胞会受到影响并留下一条其他的神经冲动可以跟随的“路径”。在面对重复过多次的活动时,神经活动的电流可以自发地启动并通过这条“路径”。

在形成这些“路径”之前,大脑要指挥我们的行为还需要意识的监督、指导和努力。当神经冲动的“路径”建立起来时,神经冲动可以不被指挥就自发地通过。神经组织中的冲动需要“切换机”,这使其可以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习惯使我们的生理机制获得了自发活动的能力,在原先,那些活动需要意识的监督。生理机制指挥身体活动会更快、更准确,并且更不会轻易地使人感到疲劳。

在形成习惯的过程中,大脑的工作模式会通过实践不断地进化并渐渐稳定下来。之后,大脑会选择比较省时省事的方式从事生活中的例行活动。从重复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存在于人们对事物进行思考、感觉和采取行动的习惯性方式之中。通常来说,大脑靠习惯性的做法去从事熟悉的工作,将注意力和智力都用在解决新问题和处理新情况上。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习惯对于我们高效工作的重要性。

4.培养新习惯的必备知识和技能

养成新习惯的方法有很多,如反复地尝试、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或模仿他人。培养新习惯需要做很多事,主要包括:

1.对任务集中注意力;

2.认真彩排或勤奋练习;

3.稳定自己的做事方式,直到养成自己的习惯。

在养成了一种习惯之后,我们会以一种习惯性的方式去做事。用习惯性的方式做事让我们感觉轻松愉悦,相反,不用习惯性的方式做事会使我们感到别扭和难受。一个人应该下定决心培养利于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好习惯。如果我们自己下定了这种决心,我们就要时刻牢记于心并贯彻执行。

当一个人开始从事一份新工作,他从前受过的教育和积累的经验能使他在最初阶段迅速进步。一般而言,最初的进步是迅速的,因为旧的习惯以及旧的知识和技能,在经过重组之后能勉强适用于新的工作。过了最初的阶段之后,要取得更多的进步就需要新知识以及新习惯,否则接下来的进步就会变得既缓慢又困难。当工作不再新奇的时候,我们最初的热情会逐渐消退。有一段时间他会发现,自己在技能上似乎很难更进一步。他的表现甚至没有开始时那么好。在新习惯形成之前,他的工作能力会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阶段。

在新习惯形成之前,那些费尽周折取得的微小的进步通常会令人沮丧、让人退缩。然而,经历这些是很正常的,理解这一点的人将具备坚持下去的决心。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在从事新工作一段时间后,他的进步会进入一个停滞不前的阶段,直到他吸收了新知识、养成了新习惯、培养了新技能。之后,他又会进入另一个快速进步的阶段。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他的能力达到另一个稳定水平。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的神经组织是可塑的,但随着我们的成长,其会变得不太容易被塑造。20岁之前是形成好习惯的黄金时间,这些好习惯包括饮食平衡、锻炼适度、衣着整洁、讲话得体、交往自如等。20到30岁是形成用脑习惯和专业习惯的最佳时期。

为了培养自己需要的新习惯,首先,我们要具有认真做事的决心和精力,要寻找机会并不断实践,要敢于改变不良的旧习惯。对不良习惯的丝毫容忍都会折损我们通过长久的艰辛努力而获得的成绩,并且这会增加老习惯死灰复燃的机会。摒弃旧习惯,培养新习惯,从新习惯中去获得益处和满足感。记住,旧习惯会使我们产生一种依赖情感,我们要努力克制它。

每个人都应该趁早意识到,不论对于工作还是生活,他必须超脱自己的宿命。在人生中,个人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

在没有完全形成新习惯的情况下,我们很容易受制于坏习惯。想一想坏习惯的恶果,我们会发现培养新习惯所付出的汗水和辛勤十分值得。

习惯会使人变得保守,也就是说,我们喜欢用习惯性的方式做事。一个人的自我批评和自我谴责会表明,他的这些保守行为影响了他的进步或工作效率。

在做重复的工作时,一个人应该勤于尝试不同的方法,直到其发现最适合自己、最有效的方法,之后,他需要尽可能地将它们习惯化。一般而言,我们的注意力应该放在急需解决的日常问题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