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 岁月边沿 - 在云端端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岁月边沿 >

第三十一章

走过一段稍稍平坦的山路,再爬过一段近乎垂直的山坡路,再走过一块种着小麦的山地的路边,再穿过一片山林,再爬过一段斜坡山路,再走过一段平行的山路,仍然没有到达山顶。走过的所有的山路在山中蜿蜒向上,最终要通向在上梁上的那条宽阔的驿道。雍坤甩开脚步。因为急速赶路,他出汗了。他感到紧贴在皮肤上的内衣开始发热,他感到额头发潮。在天色模糊而看不清楚前面的山路的时候,雍坤走到了山顶,走到了山梁上那条宽阔的驿道。

天完全黑了,原野明亮起来。头顶,深蓝的天空在一轮清辉的弯月的照耀下,愈加高远,愈加明亮,愈加清新。弯月仿佛一汪平静的湖水之上的闪亮的明珠。在弯月的东南方向,漂浮着斜长的间距数百公里的三条薄薄的云层。云层在缓慢的移动,渐渐远离雪亮的月亮。在弯月的近旁,一颗闪亮的星星静静的嵌在穹顶。更远处,第二个稍暗的星星在闪耀。在第二颗向北的五倍远的距离,悬挂着第三颗更加明亮的星星。整个暗淡的大地,隐约的群山,山脊,暗淡的山沟,笼罩在这片浩渺无垠的穹顶之下,在银色的月光的照耀之下,在群山顶上渐渐升起的灰白的雾气之下,在寒冷干燥的夜色中,渐渐明朗起来。在更远处,可以看见某一片山腰上,某一个山梁上,某一个山沟里面,时而有灯光闪烁。灯光像天上的星星,单调而稀少,但是,给人力量。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雍坤突然想起这句诗来。他把天空想象成大海,把寒冬的弯月想象成明亮圆月。他因为自己想到这句诗而感到心情愉悦,主要是他认为自己正在感受诗词中作者在诗句中隐含的某种情感和意境。他认为自己在此时刻,在现在,在这个地方(尽管这个地方不是在海边,也不是在湖边,湖在山脚下,是在绵延的群山顶上的土路上,他认为这不影响他对诗句本身的理解),他自己完全深刻的体领会到了作者本人在写下这句诗的时候那种不可名状的感受。特别的是前半句“海上升明月”这简单的五个汉字凑在一起,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至于什么含义,雍坤的思想中并不能明确出来,但是他能够感受得到。而最主要的是对于后半句“天涯共此时”的理解,这一句比前一句更深一层,他思考良久。在思考的时候,他时而抬头望望东南边的天空那轮雪白弯月,时而听到自己“嚓嚓”的脚步声,时而看夜色中朦朦胧胧的昏黑的远山,时而望望明亮的手电筒光照耀的明亮的山路(因为要走夜路,雍坤事先自备了手电筒。),他全心深入的思考这句诗中包含的全部意义。

在他此时刻的思考中,他想的是,那么,在这月明星稀的夜晚,不对,应该是皓月当空碧波平静的夜晚(原诗句本身之中的夜晚),在这浩瀚的宇宙之中,在这深远的天空之下,在此时刻,谁,又在哪里,而正有此感受,彼此心有灵犀,和我有着同样的感受呢?这个人,到底是谁呢?雍坤在自己脑海里企图捕捉这个人或者这些人的印象。一时间,时而数以千万人的模糊的脸在他的记忆中闪过,时而记忆中一片空白,那里没有任何人,无法想起任何人,无法想起一个确定的人。而作者本人,他当时心中又想起的是谁呢?他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任何人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作者本人才能回答这个问题。而作者本人已经作古数千年,我们永远无法得知他当时心中想起的那个人。即使作者的那个时代,那个时代之后到今天,成千上万的人给出的答案何止千万个,但是,只有作者本人的答案才是正确的答案,而这个唯一正确的答案随同作者本人去了。留给后人的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猜想和自以为是。

雍坤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不由自主的走的更快了。以至于,他已经绕走过了三个山头(山路都在上梁和山顶上延伸),他都不曾觉察到,也不曾对自己单身一人走在这荒凉的山顶而感到害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