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见桂 - 做诗心的女子:用诗意温煮人生 - 诗心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9章见桂

王维有诗,人闲桂花落。方知世间,有名为桂花的植物。也听说有桂花糕,并没有留意。即使吃过,也不记得。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不过,我只是在文字里遇见“桂花”二字。桂花的花形并不知晓。

现在,网络方便快捷,手机有消息,颐和园举办桂花节。所展桂花,百年老桂,值得一看。准备看桂花。不是为到园子里寻雅,确实想认识它。在人世走一遭,连个桂花都没见过,小小的遗憾。说起桂花,和栀子一样,不适宜北方生长。温暖湿润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在北方不可能遍地开花。

上网看花型,厚重的四片花瓣,金灿灿的花,不美丽。中国十大名花,收入桂花。

看到消息准备去的。节外生枝,故宫书画院正在举办故宫藏书画展,而且,已接近尾声。再不去,恐怕看不上古人真迹。看桂花迟一个星期再去也不迟。

周末,秋天了,天气好得不行,赶上夏季的炎热。坐上直达颐和园的地铁,还好。地铁上人多得并不恐慌。在北宫门下车,出了地铁,走不多远就是颐和园。

颐和园北门,人并不多,好生欢喜。无论到哪里,最怕的两个字:人多。特别是旅游景点,哪里是看景,分明是看人。人身居嘈杂环境,不养心。

东宫门有桂花展。看了路标,大约1380米。于是,我和友按照路标一路向东而去。这是一条较为安静的路。说它安静,相对而言,没有旅游大部队的熙熙攘攘。上边是幽静小路,下边是苏州街。很短,不长,有游客在狭窄回廊间行走,有船只驶过,有买卖货物的商人和顾客。此景,再现苏州繁华街道。我两次到苏州,看的是苏州的皮毛。颐和园的苏州街,不过一个现实版的微型翻版,取的就是一个意。苏州街与真正的苏州,没有可比性。真正的苏州,不仅仅是园林,更是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百姓生活。

和友说着闲话,竟然偶遇谐趣园。有些心惊。我轻念,谐趣园。圆明园有谐趣园,颐和园也有一个谐趣园?

来颐和园很多次,多是在长廊和昆明湖,或万寿山行走。却没有曲径通幽,遇见谐趣园。原来,颐和园的谐趣园,是乾隆仿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建造。

顺着花瓶样式的小门进去,曲折回廊,坐着三三两两在这里休息的人。我一眼望见了秋天里还旺盛的荷叶。荷花开过,荷叶依然青翠。我爱荷。刹那间,眼睛里微微的潮。不知怎么了,人伤感时流泪,我却与别人不同,看到喜爱之物,会高兴泪流。友说,人们本是深爱荷花,却被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著名诗句浸染,也爱上残荷。我说,留得残荷听雨声,人们爱的是生活的意境,内心的闲适。

我们寻了一处看荷叶风景最佳的角落,坐在红柱,绿色长廊小憩。远处,绿油油的睡莲,挨挨挤挤,苍翠欲滴,还是那么生机勃勃。湖面有小小的浮萍,浮萍下面,枝枝蔓蔓纠缠在一起,也不知浮萍上黄色小花是什么花,星星点点地开着。有趣的是湖中爱吃面包的鱼儿。坐在我们不远处的年轻女孩子,扔下去一些面包渣滓,鱼儿争先恐后,拼命争抢食物。一会儿成群结队游到这里,一会儿又游到那里,欢快得不成样子。鱼戏莲叶间。不!鱼戏食物间。

坐在谐趣园里,看硕大荷叶你挨着我,我靠着你。看湖上有些衰败的残荷。突然想,如果有一天,天下起雨,我也要走进颐和园,坐在这里,听雨打残荷声。最纯美的音乐,是自然之声,纯天然的声音最悦耳清澈。人们爱班得瑞的音乐,爱的不是这纯净的声音么?

谐趣园里,一棵百年老树,斜卧于水面,几根铁柱,支撑它沉重树冠。看树形,分明是狂风刮倒,然后不管不顾继续生长。根部裸露,被砍伐多余枝杈,残余下的根部遍布苍老记忆。树冠柳条苍翠,却不茂密,与秋无关。生命有限,树命再长,终有长不出叶子的时候。这样的消退缓慢,从茂密,到稀疏,然后和泥土告别。或早或晚。终要诀别。

涵远堂是谐趣园正殿,里面陈列并售卖仿清瓷器、字画。年龄越长,心越沉浸在书法瓷器厚重、安静的文化里。在里面逐一观看,特别是仿清瓷器,花纹细腻,或者着色清冽。尽管仿制,但造型不亚于真品,自有观赏美学价值。

想来,乾隆皇帝喜欢江南风景,摘其中喜爱园林,在颐和园内建造,人在京城,如在江南。品味的不是江南风柔雨媚,而是水乡风情。特别是波纹状白墙灰瓦,不高,却厚,弯弯曲曲,极有韵致。墙里种植丛丛绿竹,独有江南园林秀美之姿。

圆明园也有谐趣园,如今已经是断壁残垣。所剩残破不堪之景,想象其昔日建筑高大宏伟。如果,圆明园的谐趣园尚存,定是富丽堂皇,做工精益。不过,更喜欢颐和园的谐趣园,素朴真实。如果说,圆明园里的谐趣园是大家闺秀,那么颐和园的谐趣园就是小家碧玉。去见桂花,误入谐趣园。恰似东晋陶渊明笔下的武陵人,偶遇了桃花源。

在园子里待了很长时间,不愿离去。离开谐趣园,宛如离开婉约江南,恋恋不舍。一路向东寻桂而去。陈旧风景随处可见,如水墨铺展。

到了东宫门。

桂花呢?除了散落在这里的游人,任何的树木没有花颜。不禁大为失意。友说,这是桂花。低头看去,哪里是花,除了细碎枯萎的褐色残留物,却见一米多高,绿色小片叶子间悬挂的“桂花”二字。没有百年老桂苍老粗壮树干。确实是赏花时日,但桂花凋落,如此之迅疾。等不到我来一见,自顾自地花开又花落。寻了工作人员问去。她说,花已开过。随后,她带我们走进另一个庭院,说,你看,这是桂花。再见那桂花,小得不能再小,像婴儿小拇指的指甲。艳艳的黄,藏于绿叶间,只一小朵,不仔细看,发现不了它。惊异,桂花如此之小。好一朵袖珍花。端详桂花,一股股清凉的香,竟然呼地飘来。真香!友说。如此小的花,竟然胜过硕大牡丹的香。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桂花已谢,残香依然。

桂花,的确不美,扔在百花丛里,无处可寻。可是,它香,它可入药、美颜、冲泡,做桂花糕。它比不上海棠高贵,比不上梅花孤傲,比不上桃花粉艳……遇见它不会一见钟情。可它天香云外飘。我想像桂花花开时的模样,像紫薇花开,一簇簇的吧。我和友看一盆盆的桂花。只有叶,没有花,只闻香思花。一转念的错过,等待花开,又是一年。

来颐和园看桂花,不仅寻到一院子桂花香,还寻到一条幽静小路,一处江南风韵的谐趣园。

寂静处的美,很小,很质朴。是一低头的绿色苔藓;是城头斑驳的墙壁;是湖中枯萎的荷;是红门灰墙垂落的爬山虎……寻美,不一定追寻众人皆知的名胜古迹;不一定奔赴人来人往的旅游景点;不一定长河浩荡烟波缥缈。大美无言,僻静处飘香,有心去看,去品,到处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