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真琼斯无双
破冰船的能力强不强,全看船只的动力和材质,是反应全系统科技含量的一个产品。材料、动力、冶炼、设计、发动机等等方面,一样不行就破冰船就拉跨。海螺号的所属是林家,并不是一个国家,看起来力量可能略为薄弱,但它是一艘其重与黄金等价甚至超过黄金的船只,所以一切系统工业的不足,都在林家不惜钱财不吝关系的舍得下,做到了超世界领先水平,也奠定了林驷想要科技兴家的由头。我第一次通过林驷浅显易懂的得知了海螺号超强动力的缘由,其实有两个动力源头,最神秘的是一块一立方大小的方块,它提供着超过常规时速的能量,这是海螺号的另一个秘密。
我本来就只需要得知这属于暗物质或者叫反物质都行,基本就是人家家秘宝的应用。林家作为神秘的采水派大家族,掌握这种不为人知的宝物我根本不意外,这事儿也就解释过去了。而琼斯和阿拉萨也不属于那种好为人师的,我们只在水炮研发声致发光原理上聊过几次而已。
然而马克这个缺了大德的被派去甲板兼职,可他不想去甲板上干活,于是林驷把他调到了甲板下的机械室。本意是逼迫马克上甲板,他跟琼斯也不算化干戈为玉帛,最多是冰释前嫌了,没想到进入浮冰区域后,就牵扯了动力问题,马克看的着迷,反而忘了跟琼斯的矛盾。
我为啥说他是缺了大德的呢,全然是因为他自己不好意思问,偏要拉着换班下来有些疲惫的我去“听讲”,于是我就又加深了一节超出我认知水平的机械课。
我简单听懂了几个点,比如海螺号并不是单一能源。常规动力能源也不是重油和柴油,所以我没见过海螺号加油,它是通过固体化学物质,分离海水中的氢气,并通过超低温变成液态氢。
液态氢就是火箭推射器所用的燃料,只需要控制燃烧速度,就能给海螺号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能源。
除此之外,那个反物质方块则是另一个动力能源,这就是我们在魔之海与幽冥古船竞速时,为什么推到急速后,立马可以又一次提速的原因,无非是下方切换了动力来源。当时让梁程茹都感到惊奇万分,后来她屡屡猜测,海螺号用了非核能的超能源。
为什么不是核能呢?核能的动力当然要强于一般重油轮船,但比起柴油内燃,核能却在安全转换后有所不及,其本质还是通过烧热水带来动力,可以粗暴的理解成只是一个不用添煤的蒸汽机罢了,所以“核能”胜在持久,并不是提供的动能强悍。除非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机械转变,把能量储蓄变成类似内燃机的原理,这才能勉强追平。
所以海螺号几经调整后,终是放弃了难度较小但影响大也敏感的核动力,转而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往往一艘远洋船只无论燃料是重油还是柴油,油仓都不小,极占用空间也是防火防漏的关键,然而在海螺号上却根本不需要这种担忧。
就两个休息室大小的房间,堆放着各种成罐的化学药剂,它们以管道相连,只需抽出海水就可产生反应,以液态氢燃烧来发电,再用电力推动发动机。而那个反物质方块你很难想象原本就是沉在林家院子里造景用的,因为沉于水底,就可以看到水面上有成带状的荧光闪闪,直到林驷成年后,才命人打捞出来送往实验室。
其实这种反物质方块也没有射线和高能光子,目前的开发只能做到让电子对撞,所谓的水上荧光就是在这种反物质的作用下,产生的电子可视带。
由此,在这二者结合,不同能源一套动力系统,为海螺号大大缩减了甲板下的空间,提高了动力,减轻了复杂程度,也就降低了维修成本。这套系统是林驷和琼斯带着团队研发的,命名为“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
除了这立方体的反物质只能让磁电发生反应,由此只能设置电力系统提供动力和节省空间外,用液态氢燃烧发电再带动发动机,不是直接燃烧提供动能,也不是脱了裤子放屁。轮船的动力系统粗暴却也复杂,不是像汽车一样可以直接带动,内燃机大小与气缸数也是各国航海科技不断要研究的课题,利用电力发动机就避开了这些复杂,起始速度更快,动力也更持久更稳定。
其速度在魔之海已经证明了,现在它更是展示了它粗暴强劲的肌肉,用老王的话说,这船真有劲儿。
通常破冰船只有两种破冰方式,要么撞上去,撞不开就后撤再撞,但这是有要求的,一般破冰船通过撞击的方式,冰层的厚度就不能超过一米五。
而另一种则是持续前进,把船挤上冰面,利用船自身的重量压塌冰面。不过这也就是对付三四米厚度的冰层。如果再厚了,压下去的冰断裂不开,紧贴着船舷的冰就会对船舷形成巨大摩擦力,因为船舷两侧弧度,也会有相应的压力,最终造成船只损坏。
不过这些对海螺号都影响不大,动力够强,船也够硬,四米左右的直接撞直接压什么都行,超过五六米的,就算压上去船不坏也很难压烂。
这里又不是冰架,只是结冰的海水和崩解的外层冰,阳光晒下去,海水会升温慢慢的就融化了一些。所以更厚的的浮冰和巨大的冰山,直到我们又行进了四十海里才碰到。
冰不是雪,没那么松松垮垮,海螺号也有撞不动的地方,遇到这种情况也只能老老实实的退回去,寻找下一条浮冰连接处或者缝隙再做打算。我们脾气硬,大自然脾气更硬,不会惯着任何人。
“还有三海里就到了,定位器也与蕾薇娅给你标注的地点重合。”巴颂老爷子看着地图和仪器屏幕说道:“不过这一片可没有人来过了,一般破冰船是为了科考和开通航线,所以毛子的破冰船最为先进,想在北冰洋上抄近路,就得有破冰船。南极这里深入腹地,为了破冰而破冰的,实属少见,其成本还不如用飞机直接飞至南极点,所以海图信息不是太完善。在我们的前方有一座冰山,我想大家都已经看到了,根据横向声呐检测,根据其宽度和厚度进行预算,它的纵向长度也应该超过六十米,总之是个很实在的小冰山。”
“倒退,从这里绕过去?”我用手指向地图上冰山的左边画了一个弧线:“这里有礁石,但如果我们的压载水舱排出一部分水后,应该剐蹭不到船底。右边就别考虑了,这临近大陆了,礁石越来越多,这边应该是一片礁石群。不过那些塞壬引航时指引的道路是让我们贴着冰山过去,不过我感觉这太危险了。”
林驷点点头,对叫来休息的古德上校、彼得还有琼斯几人说道:“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彼得看了我一眼说道:“小鸥说的有点道理,贴着冰山实在危险。虽然冰山附近有一道连接缝隙,但我们破冰过去势必会剐蹭震荡到冰山。现在是暖季,冰山随时会崩塌,现在根据测量,高于水面的冰山部分大致平均有十五米,最高部分有二十米,水下部分在两倍以上。刚才巴颂说估算纵向长度有六十米以上,那么我们经过时,一旦冰山崩塌,海螺号可能就会受到接连的巨大危险。不过比起小鸥说的绕行,或许勇往直前才是最佳方案。”
我疑惑的问道:“为什么呀?你都说了危险。”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绕过去咱们也得破冰,真把压载放掉,吃水线降低了,如果再撞冰船体就不稳了,现在可不是刚碰到浮冰的时候,如今这一带的浮冰最薄的也有将近两米了。这么撞上去,那不擎等着船体侧翻吗?”古德上校翻了个白眼,点指着我说:“还是嫩啊,才来船桥帮忙几天,就以为自己懂了?”
“我有个不成熟的小建议。”一直憨厚老实的琼斯突然说话了,大家立刻侧耳倾听,就见这个实在人指着玻璃外隐约矗立的那座冰山说道:“咱把它轰碎了怎么样?”
嗯,这个建议,真的很德国,真理永远在大炮的射程内,而我们全票通过了这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