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投资
“我是说我要一笔投资,你是投资人,不是借钱。”石浩东道。“呵,还投资人,这词儿洋气啊。”
石浩东笑道:“那跟你这留洋回来的说话,不得整点新鲜词吗?”
“也是,不过不好意思,不是不借,是不投。”
我只是开玩笑,其实我想听听石浩东的想法。他书读得不太好,但脑子挺灵光的,上次“万户侯”项目他知道了,就赶紧回去问,当机立断没拖泥带水,判断对了趋势,就没管什么老婆人情的怎么也要退款,并且选择跟我一起抱团取暖的退钱。
最主要的是这家伙人不错,没有随波逐流跟着那些烂同学沆瀣一气,更难得的是不卑不亢,对我对刘雯对李璐皆是如此,嬉皮笑脸却没有巴结谄媚。
其实找我借钱、投资、合伙我都不怕,直接说就好,有想法就一起挣钱,没有就拉倒。最怕那种好像菩萨心肠,说领你一起发财致富的,有钱谁不愿意独吞,哪有带你挣钱的,除非你有自己的价值,这样直截了当,远比云山雾绕的踏实。
当然,也有大哥捎带手的带你发财,对人家来说可有可无九牛一毛,那也不过是分开投资顺带着帮你运营而已。就比如老王跟我在船上也算是经历颇多关系很好,对我们普通人来讲他也是大富翁,可他也没给我白送钱去,任何投资都是我自己风险自担,且有多少投多少。
石浩东挠挠头看着我逐渐笑起来的脸说道:“听不听啊,找你拿钱可是我鼓起了好大勇气的,人家都说一提钱再好的哥们也变味了。你这老同学要真不感兴趣,我就不说了,别弄得你不舒服。”
“行行行,你说说吧,我挺感兴趣的。”玩笑不能开过了,我赶紧讲道。
原来石浩东想要入股一家出租车公司,这年头出租车挣钱,比一般上班的挣得都多,赶得上两三个普通工人的工资了,所以整体来说石浩东也算高收入。可他和我是同学,也都很年轻,家里没底买车就花了不少钱,身上有着一些债务,虽然不多可还钱还的也没啥积蓄。况且听他这意思,这笔钱不老少,他就算有积蓄也不够。
在泉城,出租车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建国前的黄包车,再到初期的三轮机动车,上海牌汽车,波兰产波罗乃茨汽车,华沙汽车,菲亚特汽车,尼桑汽车,皇冠汽车,在这时候的打出租车都得预约,真是电话指派,并非从街上招手即停。可那年头家里有电话的,就不是一般人了。
到后来交通局有了现在这种在大街上跑的出租汽车,是拉达汽车,但数量很少,甚至很多帮着跑婚庆租车或者招待包车,直到石浩东开的这种黄“面的”面世,人们才真正等于多了一种出行方式。正是因为“面的”的称呼,打车也被许多北方人称作打的。
这种黄面包车是天津大发,其实算是个微型面包车,是三缸0.8l四十七马力小发动机的汽车,但现在大街上没几辆车,这车就很过瘾了。乘客除了副驾驶位,后面还有两连排座椅,塞上五六个,一家人出行绝不是问题。
石浩东说道:“是这样,下了政策了今明两年要陆续换车,所以咱们大有可为了。”
“没听懂,这和咱们有啥关系?”我不解道。
隔行如隔山,石浩东给我一说才明白。原来自从出租车行业不再是zf直属,变成了公司后,怎么让车多起来成了首要任务。出租车公司就那几台车,于是没啥资金的公司就让司机自己买车加入,以达到迅速扩张的目的。
那么问题来了,司机为啥不自己跑,而非要花钱买固定车型加入到出租车公司,还要给公司分账呢?这就牵扯执照指标问题了,没有营运执照不能跑,那属于黑车,而这个执照的指标只有出租车公司有。至于为什么只能他们有,没钱还死攥住指标不放,自己不能申请,这除了牵扯安全和经济问题,就更是人情社会了。
反正出租车自己购买,公司帮你保驾护航,大家可以让堂而皇之的拉活,不像黑车一样东躲西藏被抓住了就扣车罚款血本无归,黑车端的是高风险。老百姓也觉得正规出租车安全,上车打表计价相对合理,动手脚的都是少数。
自然也有黑车也买天津大发,伪装成正规出租车的。不用公职部门出手,正规的司机们自己就会抓黑车,同公司的就那么点人,一看不认识多就是黑车了,毕竟黑车等于冒充人家抢人家饭碗,同行是冤家,黑车不管是原价还是低价或者乱收费,都是坏了规矩。
“我明白了,也就是说要换车了,随着经济发展,指标更多了,可能会成立新的出租车公司,仍然是一穷二白需要车来加入。不过这种本来就属于风险转嫁,是无本的买卖,人家稳赚不赔啊。你就算买车进去,人家能让你入股吗?想做的事有的是。除非你想当转租者,把车包给买不起车的,在公司默许的情况下,再割一茬。”我分析道。
石浩东挑起大拇哥:“要不说你活该发财呢,你小子从上学就脑子好用,事儿大差不差,可光收割兄弟们的,虽然也赚钱,但就不那么爽利了。等过几年,人家有钱了买得起车了,不跟你干了不说,关系也慢慢远了。”
就凭石浩东这句话,我就想投钱了,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可我觉得没有一点人情味儿,生意也走不远。他有着商业的冷静,又能想赚钱还能顾及到人情,考虑的周全,这人就没问题。
而对于我来说,钱是死的,人是活的,海螺号挣得再多,谁又不想大干一番成就自己另一个事业呢,谁又会嫌钱扎手呢?
原来果然新成立了一家出租车公司,也是他的领导通过关系拿下,自己出来单飞的。可现在的问题是时间不够,上面领导说要在短期内迅速拉起来四十辆车,还得是新旧结合,否则这新公司就泡汤了,这可是立下“军令状”的。虽然平时石浩东跟他这个领导玩的不错,但要不是时间紧任务重,这种好事儿也落不到他头上。
现在新公司一个是没有这么多成熟的驾驶员,一个是没有这么多车,如果石浩东能拉起来十辆车,他就能成为出租车公司的股东。到时候他不光可用较低的价格包车给兄弟们跑,就像旧时候的洋车行一样,落个好处,还能拿到公司整体的分红,只是分红不算多,这里面有不少人的利益。但他给我算了算,这事儿还算划得来做,他想买点二手车,差不多一年半就能回本。
“换啥车,这车不好吗?”我问道。
石浩东笑道:“好啊,老百姓都爱打面的,拉人多,起步价便宜,公里数也便宜。对司机来说,有人打车就是好车,劳心劳力的不就是为了挣那俩遭钱嘛。除了屁股下面是发动机,冬天暖和,夏天开上一天就得扑痱子粉了。除此之外,真没啥坏处,但作为省会,咋也要多点小轿车,所以才被下令换车。”
“换啥车?”
“现在大街上偶尔跑的奥拓,还有也是天津的夏利。”石浩东讲道。
“有比例限制吗?面的占比多少啊?”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石浩东答道:“没有,所以,只要有奥拓就行,哪怕九辆面包一辆奥拓呢,夏利还没开始换呢。人我能弄来,就缺钱。”
“那就多大发,少奥拓,等着夏利上了再看情况统一换。”我想了想说道。
石浩东兴奋道:“你和我想的一样,这么说你答应了?”
“没有。”
“蒋平鸥,你大爷。”
“你还认识我大爷?”我哈哈大笑道。
我现在是真没钱,我才拿了一年半的薪水,虽然奖金高,还跟着金融市场收割一波,可架不住又罚款又赔偿又投资上海房产的,我才多少家底啊。但我想,我能找点钱,心中已经有了一个人选。
“喂,我是蒋平鸥。”我拨通了一个电话。
“小鸥啊,干哈,我正想找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