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夜中冲突(四) - 重回北魏 - 黄皇室主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重回北魏 >

第186章夜中冲突(四)

戌时初,距离落日已经有四五刻,此时由建康宫发起的闭城鼓已经响了一两刻时,淮水南北两岸的鼓声也接连响彻全城,建康城中的百姓在闭城鼓的催促中急匆匆赶回家。

如果一千鼓后还在街上游走,被公人捉住了免不了一顿鞭子。

建康县署中,徐文景走出厅事,到厅井边,抬头西顾,见月色半隐将没,又走进厅中,对陆嵩之拱手道:“陆丞,闭鼓已发,还请二公即刻前往,切莫误了时辰,待事情了了,徐某还要回东宫复命。”

陆嵩之端起还没喝完的茶饮,不急不慢的喝完后,才起身踱出厅事。

徐文景见陆嵩之晃晃悠悠出去走远后,抬手招呼乐盛等人过来。

乐盛等人将刀挂在腰带中,上前道:“徐君可有何嘱咐?”

徐文景说道:“太子厚养诸君数年,现正是诸君效力之时,事情已经跟几位说明白了,不过,临行前太子还有句话要说予几位知道。”又左右环视周遭,确定没有外人后,徐文景小声道:“此事事关重大,太子殿下有明示,若是救出刘文远,定有酬功,若是不遂人意,几位可见机行事。如此也算几位大功”

乐盛与何寄对视一眼,低声说道:“可是要死的?”

“不要活的。”

徐文景说完,又怕乐盛等人贪简便,只图死的不争活的,因笑道:“务必以营救为首要。几位应该知道轻重,无需徐某多言吧?”

乐盛尬笑道:“当然”。

徐文景点头笑道:“乐君知道就好。”说着拍了拍乐盛右肩:“待乐君功成,徐某与各位同往东宫复命。”

能救出来刘文远当然最好,若是救不出,也不能让刘文远活着,否则让北虏拿到口实,又是一场麻烦。

这就是他离开东宫前,萧长懋对他的嘱咐。

片刻之后,乐盛等人身穿麻衣,混在尹府和县署的僮吏之中,与三百多僮吏驾着二十几辆装满水袋水桶的牛车和冲车,出了偏门。徐文景则独坐一车跟在其中。

陆嵩之与袁昱上了牛车,看了一眼乐盛等人,用手中便面扇着风了,叹气说道:“我等身为朝廷卿士,本该端身守正,致德主上。不想今日却要与此等武夫为伍作贼,真是惹人耻笑。”

袁昱手撩窗帘,看了眼已经西斜隐现云上的残月,答道:“东宫性严急,你我为人臣下,受人官禄,遇事奉命犹恐不及,岂得任性推诿。”

“此理我岂能不知,只是为臣者受上命也当以道行之。”

袁昱放下窗帘,笑道:“足下即明此道,为何不当面向太子陈说?”

陆嵩之闻言为之气夺,低头沉默不语。车上陷入寂静之中。

从建康县署出来之后,沿着主路前行,在遇过三队巡城卫军后,陆嵩之等人才到了庆义馆左近。

牛车停下后,陆袁二人下了车,远望二百步外的庆义馆,见馆门上挂着两个闪着灯光的灯笼,正门大闭,两个守卫在门下好像正在交谈。

徐文景跳下车,疾步上前,道:“事情紧急,东宫那边,为免虏使早归,致生意外,还请陆丞、袁令马上行动。”

袁昱点点头,招来北部尉黄回,道:“黄县尉,你带上武吏,先去庆义馆,就以捕捉逃犯为由,要求进馆中搜查。虏必不允,你可与伊等多多周旋,尽量将虏众引到前门外。”说完,又对乐盛道:“黄回毕竟官位卑小,即便与北虏纠缠,恐也不能拖住他们过久。乐君要尽快将人救出。”说完看了下陆嵩之,道:“我与陆丞皆是郡县上官,不可轻去,免至北虏起疑,可先在此坐镇。”

徐文景知道这两人还有抗拒心理,不想露头,但他不是萧长懋,不能一直逼着这两个人。不过只要事情顺利,陆、袁二人去不去都不重要。而且袁昱说的对,捉拿逃犯确实不至于让丹阳丞、建康令二人亲自去,若是他们二人去了,有可能让北虏起疑。

“好,不过还请陆丞、袁令勿忘殿下之令,值此紧急关头,还望二位鼎力相助。”

“自然。”袁昱点头道。

。。。。。。

于忠拿了刘文远的供状,心里高兴,回到前厅后,小酌了两杯。不时看着厅中的漏刻上的漏箭。

正微微有点醉意的时候,突然从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配着刀的军士进了门后,拱手道:“将军,建康县吏来了。”

“建康县吏?他们酉时不是已经来馆中巡过,怎么又来了?”于忠还有点迷糊,放下手中木箸,说道。

“说是今日东冶狱有囚徒外逃,廷尉署、丹阳尹急令索拿。有人赴告建康令,说是在本馆附近发现逃人踪迹,他们得报来到左近搜查未得,才又想进馆搜查。”

于忠抓起刀,走出厅门,道:“你速去招呼军卫,无事悠闲的,全都到馆门集合,记着,都带上刀。”

可惜在建康不能着甲佩弓,否则底气更足些。

于忠带着些遗憾,前往馆门。出了门看见门外来了一二十人,除了持刀,其中还有几个拿槊持矛,腰中缠着绳子。领头的,正是前不久才见过的北部尉黄回。

“未知黄县尉何事来庆义馆?”于忠下阶,微微拱手,明知故问道。

黄回还礼,道:“将军见谅,黄某来此,乃是为公事。今日东冶有工徒数人出逃,卫尉移文丹阳尹并建康、秣陵两县,急令索拿。我等来此,正为此事。”说着,从怀中拿出一道公文,递了上来,道:“这是建康县下发公文,将军可过目。”

于忠轻瞟一眼公文,却没有接过来,道:“索拿逃人?我馆中黄县尉一个时辰前刚来过,各处都已看过,哪里会有什么逃人?”

见于忠不接,黄回收回公文,说道;“新得消息,不知真假,只是建康县为天子皇居所在,不敢轻忽。才要再来叨唠,还请将军行个方便,待我等进去看看,若是逃人在此,捉了于庆义馆也是好事。”

“原来如此,既是要索拿逃人,好说。不过我家主人去赴贵国太子邀约,不在馆中。入馆一事,我也作不得主。不如,诸位在外先等着,于某馆中还有不少人手,自可去搜查,若是真有逃人潜入,待我拿了交与黄县尉。如何?”

于忠当然不会答应他进馆,不管逃人一事真假,他都没有让黄回等人全副武装的闯进去的道理。若是由主客曹出面的公事,自然没得说,尽量配合,可是建康县的私事就不用这么客气了。

真要是有什么歹人潜入馆中,要拿也是由他们自己来做,没有让外人放肆的道理。

不过他也不想把事情闹大,就说了个提议。

正说话的功夫,十来个佩了刀的军士从馆中急匆匆的出来,不待吩咐,就并排挡在阶下。

黄回见了,心中舒了口气。他刚才还担心对方一口答应下来,到时候陆嵩之吩咐的事就不好办了。

“将军此言差矣!我等公事在身,怎敢怠慢推诿他人。将军等远来是客,哪有主人安坐,劳动客人的道理。捕贼之事自由我等去做,诸位高坐即可。再者,此事由卫尉监察,我等官卑职小,岂敢轻慢。还请将军体谅。”说着拱手致意。

于忠还礼,道:“黄县尉之请,实在是为难于某。县尉当知,宾馆于建康,虽不过盈尺,但我等既居于此,却是本朝颜面所寄。你等虽有公务,度情论理,也不能兼及本馆尺寸之地。”

“将军此言差矣!庆义馆虽是外使所居,到底是本朝之土,岂能因所居之人非本朝之民,即可置之度外?将军等虽非本朝编户,也当知敬主之礼。黄某今手持县文,显仁(高丽),来远(柔然),集雅(百济)各馆皆可去得,魏国虽大过高丽,芮芮,于本朝来说也是同礼待之,并无上下之别。”

“哼!边鄙小邦,岂能与上国比论。”于忠冷笑一声,接着道:“于某言尽于此,所出提议本是好意,所请也合人情。黄县尉若是不纳,于某也没办法。于某今日受令留守宾馆,若是任由黄县尉纵人搜查,我家皇子殿下回来,于某还有何脸面见殿下。”说着转身穿过卫军,走上台阶,又转身,居高临下看着黄回等人,手按刀柄,道:“黄县尉可好好思量于某提议。只是进馆之事,休得再提。”

黄回见于忠俨然一副不接受商量的姿态,顿时不知是不是该继续强硬,做个样子冲一冲。可是让他就此离去,又怕误了乐盛的事,他可担待不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