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明朝对东北地区统治的建立 - 图腾海东青 - 折冲万里01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图腾海东青 >

第38章明朝对东北地区统治的建立

为强化朝廷对治下地方的统治力度,元朝依制在东北地区各地包括女真人地区派驻达鲁花赤,负责监督地方各项军政要务。此外元朝还在东北地区铺设道路沿途设置驿站,派驻军队于东北各地屯田,屯田范围甚至远至黑龙江流域。以上措施有力保障了元朝对东北地区的管控,再加上上文提到的各级行政机构,元朝成功将东北地区女真人纳入到实质有效统治中。

作为被统治阶级元代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不分部族种属,都在默默忍受着统治阶级的艰沉压迫和繁重剥削。从事农耕的女真人须比照汉人承担数目繁多的税粮与科差,其中既有粮食、布匹等实物税,也有涉及丝银、俸钞等货币税。即便地处偏远发展十分落后的水达达女真亦不免遭到沉重盘剥。《元史》记有如下明载,“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只是以渔猎为生的水达达女真要更偏重于交纳兽皮等实物税,除了按时上缴规定数量的貂鼠、水獭、海豹等珍贵毛皮外,水达达女真还需定期贡纳海东青供元朝统治者娱玩。海东青的捕捉极其艰辛驯化也非常繁琐,水达达女真故而对贡纳海东青极为愤慨。根据《元史》记载,“辽阳为捕海东青烦扰,吾者野人及水达达皆叛”。可怎奈女真人体量根本无法与元朝抗衡,种种反抗也都遭到元朝无情镇压。

徭役方面,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好大喜功兵事更是无岁不兴。元世祖曾连续对骨嵬岛(今库页岛)用兵又两次大规模出征日本。为应付频繁战事元朝多次征发东北各族人民从事各种工役,这其中尤以伐木造船的工役量最为深重。根据《元史》记载,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六月,元世祖一次便诏令“女真、水达达造船二百艘及造征日本迎风船”。征役人数之多还有任务量之繁重,给包括女真在内的东北各族人民带来沉重负担。而且平时女真人还要承担采珠、转运等各种杂役,那些沦为站户的女真人境况更为悲惨常常被逼得卖妻鬻子以应重役。此外部分女真人还被朝廷编制起来强制参与屯田。元代屯田垦耕不仅是地方粮食供给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防范边疆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为分化水达达女真势力避免出现一方独大情况。元朝从西北迁来兀速、憨哈纳思、乞里吉思三部人,和部分水达达女真同于肇州屯田。还有很多内地囚犯也被特意流放至水达达女真地区。根据《元史》记载,“以盗多,徙上都、中都、大都旧盗于水达达、亦剌思等地耕种”。待至肇州屯田有所扩大,元朝再调一批流放于奴儿干地区的囚犯和屯驻于浦峪路的三百户蛮军,全都充实到肇州参与屯田。

除了沉重赋税和工程量浩大的徭役,女真人负担的兵役也极为繁苛。在对南宋战争中元朝取得节节胜利,但随着占领区不断扩大元朝兵源出现严重不足。元朝为此不断在东北地区善于骑射的女真人中签军征兵。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元朝命亦里不花在“女直、水达达及乞列宾地签军三千人”。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又“签女直、水达达军三千人”。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再“签女直、水达达军”。受签被征的女真军有的屯戍于东北各地有的参加出征,还有的被选派至大都、上都、和林等地充任侍卫军。南宋灭后元世祖征调女真军出征日本。可怜!可叹!两次征日俱遭失败,出征女真军也大都为风浪所没葬身鱼腹。

元朝中后期,朝廷内部汉法派和理财派的恶斗愈演愈烈。再加上统治者治国乏术,无力应对日趋尖锐的统治危机和社会矛盾,曾经盛极一时的元朝变得愈发动荡难安,元朝统治也日趋陷于腐朽没落。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在起义领袖韩山童、刘福通领导下,早就心存不满的黄河河工们于颍州揭竿而起,这便是元朝末年声势浩大的红巾军大起义。韩山童不幸被捕牺牲,刘福通继续领导红巾军起义并拥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登基称帝,号小明王,建立宋政权。起初红巾军起义燃起的烽烟只限于内地但随着战势不断扩大,纷飞战火最终波及至关外东北地区。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鉴于元末农民战争形势已明显有利于红巾军,刘福通兵分三路出师北伐,浩荡兵锋直指元朝统治中心大都北京城。元朝不甘坐毙也真急了,派出精兵强将同北伐红巾军展开接连激战,由于互相配合不利东路、西路红巾军先后落败。但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十月,中路红巾军出其不意地攻取北边重镇大同,继而破边径直杀入塞外。十二月九日,红巾军攻克元朝位于塞外的政治中心上都开平城,上都雄伟壮丽的宫殿也被付之一炬。上都陷落对元朝而言不啻于一记沉重打击,天下为之震动。在上都呆了七天,红巾军向东进军攻破全宁路焚毁元鲁王府,一番蹂虐毁坏后红巾军又调转方向东直扑辽东。显然上都沦陷沉重打击了元朝方面军心士气,听闻红巾军即将杀至,辽东元军吓得闻风丧胆很难再做出任何有效抵抗。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正月,红巾军攻破元辽阳行省重镇懿州杀懿州路总管吕震,接着连陷辽阳及金、复等州。元将也先忽都率领的援军亦因胆怯而不战自溃。形势一片大好下,红巾军却非常可惜地走了步致命错棋东征高丽。结果两次东征皆以失败告终。尤其第二次,攻入高丽都城开京的十余万红巾军遭到高丽名将李成桂偷袭。红巾军惨败,关先生、沙刘等红巾军将领及十万将士俱殁。此战成就了李成桂不世之功同时,也奠定他日后夺权篡位建立李氏朝鲜的根基。但红巾军将士们却由此陷入到难以挽回的绝境中。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红巾军将领破头潘被迫率残部退出朝鲜。四月,破头潘在辽阳被元军俘杀。仅一年后,中路红巾军余部遭歼灭,红巾军北伐终告失败。

元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粉碎红巾军声势滔天的北伐,但元朝腐朽统治业已遭到沉重打击。尤其红巾军径直杀入塞外到处攻城略地,把元朝大后方搅得天翻地覆客观上加速了元朝灭亡。战火所及之处无论是塞北草原,还是辽东丰腴之地尽都化成残垣断壁和废墟瓦砾。须知,辽东原本是东北地区人口最为稠密以及财富最是集中地带。自杀入辽阳再至彻底失败,红巾军在辽东一带活动达四年之久。这期间红巾军大肆杀伐劫掠给当地带来巨大破坏,并导致大量人口死亡逃亡。包括女真在内的各族百姓深受荼害苦不堪言。对此《辽东志》记有如下悲述,“兵寇残破,居民散亡,辽阳州郡鞠为榛莾,生灵之所存者如在焚溺……十九年,贼将关先生、破头潘、董太岁、沙刘儿引兵自开平、全宁,陷大宁懿州路并海、盖、复、金四州及辽阳路,所过杀掠,逃窜殆尽”。以上记载字字见血,足见元末农民战争带给辽东地区的破坏何其严重,然而辽东各族百姓的苦难还远没有结束。元朝灭亡后,新兴崛起的明朝继续同盘踞漠北及东北的故元势力激烈交锋,辽东地区仍旧是各方激战角逐的主战场。不计明军与故元势力鏖战不止,残余东北的各支故元武装之间为争权夺势也在互相攻杀。史载,它们“各署部众,多至万余人,少不下数千,互相雄长,无所统属”,彼此攻杀时又俱都“虏掠男女畜产”互不手软,原本非常繁华的古都辽阳也落得“城为一空”的惨况。在不息战火无情摧残下,辽东一带万千民众无以为生人口越发稀少。当代学者张士尊推测,明初辽东都司辖境在元朝有民众起码五十余万。待至明朝接管该地区时,辽东都司辖境人口仅剩十万左右,人口损失达百分之八十以上。笔者慨叹,真不知这十万侥幸得存的百姓是怎么熬过来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