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明末农民大起义
中都凤阳的失陷对明朝精神打击极为沉重,明兵部尚书张凤翼“惊怖欲仆”而崇祯帝听闻祖坟被焚几欲惊死,他素服避殿下诏罪己又哭告祖庙。雷霆震怒的崇祯帝杀心四起下令处决凤阳巡抚杨一鹏,巡按凤阳御史吴振缨遣戍,守陵太监杨泽也畏罪自杀。崇祯帝对农民军的仇恨简直深刻入骨,他发疯似地调兵遣将征兵讨贼,又发京、省、帑金一百多万两充作军饷,并且立下限期规定六个月内务必把农民起义全部荡平。皇命严严杀气森森,可明军仍然阻止不了农民军迅猛发展的态势。攻下凤阳后高迎祥、李自成与张献忠再次分兵两路出击,张献忠于安徽、江苏、湖北、河南、陕西等地千里转战,而高迎祥、李自成二人则西趋归德(今河南商丘)。期间大批中原饥民纷纷归附继续壮大农民军队伍,高迎祥、李自成趁势引军三十万大举进犯中原重镇洛阳,与之对阵的正是有着“战神”美誉的名将卢象升。明军兵力远不及农民军,但卢象升知道农民军虽众却多是乌合之众,只要打垮农民军中最为精悍的李自成部便能稳操胜券。故而卢象升以两千弓箭手布于洛阳城前,待李自成部发起冲锋时即以猛烈弓弩箭矢对其压制。见李自成部进攻受挫卢象升再以数千精骑发起猛攻,一举击败李自成所部。诚如卢象升所料李自成退败引致农民军顿时心生怯怠,在明军进攻下农民军很快转为全面溃败。别看农民军在洛阳输了一仗但元气尚在仍于各处转战,在会合罗汝才(别号曹操)、惠登相(别号过天星)等部农民军后,高迎祥、李自成率领大队人马复入陕西。五月,高迎祥与各路农民军会师陕西,合兵二十万直逼西安。史载,农民军连营五十里烽火照西京声势浩大。幸得驻守西安明军防守严密而农民军也缺乏足够的攻坚作战能力,于是农民军撤离西安转而分兵进攻凤翔、平凉。农民军忽东忽西出其不意的战法着实让明军防不胜防,就连洪承畴这样的名帅也被农民军避实就虚四处开花策略,折腾得首尾难顾狼狈不堪。因着不适应农民军新战法,这段时期里在与农民军激烈追逐和围剿中明军连连遭至败绩损失惨重。
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六月,洪承畴部将副总兵艾万年、刘成功、柳国镇在宁州(今甘肃宁县)遭农民军伏击。此战明军大败艾万年被擒杀,柳国镇被击毙,明军战死千余。勇将曹文诏得知败报瞋目大骂并拔刀砍地,他愤然向主帅洪承畴坚决请战。当时几经分兵洪承畴手中所剩兵力已很有限,既不足以进击也不够后援接应。但考虑到曹文诏气盛可用且其向来悍勇异常每每都能够以少击多以寡敌众。故而洪承畴允准其出击还高兴地说,“不是你曹将军,没人能消灭这股贼兵”,“将军出发以后,我会从泾阳赶到淳化做你的后盾”(《明史》记载,“文诏闻之,瞋目大骂,亟诣承畴请行。承畴喜曰:‘非将军不足办此。顾吾兵已分,无可策应者。将军行,吾将由泾阳趋淳化,以为将军后劲’”)。于是曹文诏只带三千明军从宁州出击,行至真宁(今正宁县)的湫头镇时突然与农民军遭遇。曹文诏当即引军杀去,一阵砍瓜切菜斩敌首五百又狂追三十里,但求战心切的曹文诏万万没想到他中了农民军诱敌深入的诡计。突然间伏兵四起飞矢蝟集,数万农民军骑兵将曹文诏团团围住。得知被围的是曹文诏农民军大喜围攻益急。陷入重围的曹文诏手刃数十农民军自知无法脱身毅然遂拔刀自刎而死。见劲敌已死农民军无不欢呼雀跃,救援不及的洪承畴得闻消息如折一臂痛得捶胸大哭。
农民军此番入陕会师不仅多次击败明军,其数量规模也急剧膨胀。当地求生无望的饥民纷纷踊跃加入,史称“从贼者如归市”。很多学者认为,农民军总人数应已突破百万以上,可陕西地区连年饥荒又屡遭战火涂炭,根本无法提供数目愈发庞大的农民军所必需物资给养。于是崇祯八年秋,除李自成等为数不多的几支农民军继续留在陕西外,高迎祥、张献忠等部农民军约数十万众浩浩荡荡东出潼关再入河南。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大队东行,尘埃涨天,阔四十里,络绎百里,老弱居中,精骑居外”。当时明将左良玉与祖宽本欲在宝灵阻截但见农民军气势正盛,东西相隔七十里的左祖两军为避锋芒只于山头遥望终未敢邀击。
看着农民军不断壮大,而明军自己却连番战败着实让明朝大为光火,尤其勇将曹文诏的败亡更让明朝方面心中阵阵作痛。然而朝廷罕见地未予苛责洪承畴,反倒认为五省总督洪承畴所统辖范围太广过大,致使其难以兼顾穷于应付。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八月,崇祯帝以卢象升为五省总理,赐尚方剑,命其统辖直隶、河南、山东、四川、湖广明军剿匪。另调关外猛将祖宽、祖大乐及所属关宁兵马归由卢象升调遣。而五省总督洪承畴则专心负责陕甘地区的平寇事宜。于是明朝方面形成“洪承畴督剿西北”,“卢象升督剿东南”的格局部署。
明朝方面的分工调整很快见到成效。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二月,洪承畴率两万余明军向陕甘地区的农民军发起进攻。在明军骁将左光先及甘肃总兵柳绍宗积极配合下,洪承畴于干盐池(今宁夏海原)大败农民军。可李自成也绝非泛泛之辈,得到无数灾民主动拥护和大量补充,新遭挫败的陕西农民军很快便声势重振。没过多久农民军就狠狠回了洪承畴一击。五月,农民军李自成、张天琳部于安定﹝今陕西子长县﹞击败明军,歼灭明军三千击毙副总兵李成,俘杀延绥总兵俞冲霄。然而李自成在乘胜进攻米脂时不慎中了明将贺人龙伏击,同时当地洪水泛滥殃及至农民军。非常不利境况下农民军损失极为惨重,只剩李自成、刘宗敏、张能等数百骑脱出险境。但李自成没有就此一蹶不振,其部将高一功引众万余及时从固原赶来会师。刚刚大败的李自成得以重整旗鼓旋即声势再起,继续转战于陕北延川、绥德、米脂一带。总体而言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在与洪承畴数次交锋中,双方大抵互有得失战成平手。
相比于洪承畴、李自成二人打个旗鼓相当,东出潼关的高迎祥、张献忠可就明显不是“战神”卢象升对手了。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正月,高迎祥会同张献忠合农民军三十万众,东下江淮大举围攻滁州。如若滁州有失势必会严重威胁明留都南京,五省总理卢象升不敢有丝毫大意急忙率两万明军驰援滁州。及时赶至后卢象升即以三千关宁铁骑突然奇袭,猝不及防的农民军在滁州城下被打得大败,因死伤太过惨重以致滁河都为农民军死尸堵塞不流。经此一战,闯王高迎祥人马散尽大半旋于二月再入河南。期间高迎祥声势稍稍复振在嵩县大败明军并击毙明总兵汤九州,而后高迎祥又率部转向陕西意欲与李自成会师,继而合兵攻取西安。
高迎祥毕竟是各路农民军总盟主不仅地位最高影响力也极大,而且在农民军中除了李自成所部人马就属高迎祥的队伍战力最强。明兵科都给事中常自裕曾言:“贼渠九十人,闯王(高迎祥)为最强,其下多降丁,甲仗精整,步伍不乱,非他鼠窃比。宜合天下之力,悬重购必得其首”。名将卢象升亦言:“闯王(高迎祥)又第一称强,谁能当者?豫楚必将鼎沸矣”。正因如此明朝一心不想就这样让高迎祥跑掉,在明朝看来只要消灭匪首高迎祥,猖獗于各地的贼势必将会大挫。为堵截围歼高迎祥,五月,卢象升率所部明军集于豫西洛阳一带,死死堵住高迎祥由陕西折回中原的退路,同时又能与陕西明军相互配合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卢象升为确保万无一失还派总兵祖宽入陕助剿。陕西明军一样不敢轻忽怠慢,明军主帅洪承畴与新上任的陕西巡抚积极调兵遣将精心缜密部署,二人联手必欲将再次入陕的高迎祥一举剿灭。说到这位新上任的陕西巡抚,那也是历史上一位响当当的知名人物,他就是明末名臣孙传庭。
孙传庭是山西代州人,万历朝进士出身,为人材优干济多谋善断。先后历任永城知县、吏部主事、稽勋郎中、验封郎中、顺天府丞等职。孙传庭出仕任职期间,陕西是明末农民战争中战势最为胶着酷烈的主战场,原陕西巡抚甘学阔因不能平乱讨贼遭朝廷去职。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三月,孙传庭在朝臣推荐下被委任为陕西巡抚接替甘学阔。当时朝中群臣皆视陕西为虎狼之地唯恐避之不及,可满怀爱国挚情的孙传庭却不以为意慨然赴任。既然陕西正值用人之际,那孙传庭便定意在这战火纷飞的三秦大地上治边平乱保国安邦,誓要干出一番功绩来。孙传庭久于中枢理事深知天下弊端,在他看来农民军日渐顽悍难剿,反倒明军愈发腐朽不堪任用。正因此若欲剿灭农民军首重必先练兵,于是孙传庭到任伊始即着手在榆林练兵。经过不懈努力,孙传庭终于整练出一支敢打恶仗能打硬仗的新军,号为秦军。因作战英勇且作风强悍,孙传庭的秦军也与卢象升的天雄军、祖大寿的关宁军,并称为明末三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