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五入中原 - 图腾海东青 - 折冲万里01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图腾海东青 >

第134章五入中原

第四次入塞,崇祯十一年、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八月,清军为掳掠明朝人畜财物及削弱明朝实力,再度大举破边入塞。此次入塞也是五次入塞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十万清军分左右两路,分别由睿亲王多尔衮、贝勒岳托统帅。为使多尔衮、岳托两军“得以从容直捣中原耳”,皇太极另率一军渡过大凌河继续牵制关宁锦方向明军。九月二十二日,岳托右路军于密云东北墙子岭一举突破明边长城而入,明密云总督吴阿衡被俘后不屈而死。九月二十八日,多尔衮左路军亦于喜峰口东面青山口撕破明边防线杀入内地。左右两路清军先于通州会师且再次绕过近在咫尺的北京。进至涿州后,地势平坦一望无垠的华北大平原完全呈现在清军眼前,极利于清军铁骑纵横驰突。清军遂兵分八路,西侧沿着太行山,东侧顺着京杭大运河,八路齐头并进向南推行。各路清军所向披靡兵锋指处明军纷纷溃逃,沿途经过的州府城镇悉遭清军攻掠。清军深入河北南部,在连下广平、顺德、大名等地后又调头转向山东进兵。

当时明朝判断入寇清军必定会以德州为突破口再由此挺进山东,于是明军将大部分兵力集中于德州堵截。不成想诡诈的多尔衮没有遂明军所愿而是指挥各路清军绕过德州,直接攻打空虚不备的山东重镇府城济南。崇祯十二年、崇德四年(公元1639年)正月,清军会合于济南城下,只一天时间府城济南便被清军攻破。济南城破但城内英勇不屈的守军继续与清军激烈巷战,多尔衮因恼怒明军顽强抵抗下令屠城。史载,城中被杀者尸体多达十三万具,明山东巡按御史宋学朱刚被俘杀,济南府城财物也被洗劫一空。值得一提的是攻打济南期间,清军右路兵主帅镶红旗旗主贝勒岳托在进抵济南时染上天花,不久病殁于军中。岳托贝勒幼弟辅国公玛瞻亦染病而亡。二人病殁讣告传至盛京,皇太极非常悲痛并追封岳托为克勤郡王。

再说清军于济南府经过一番大肆饱掠没有就此停下脚步,而是继续转攻山东其它地区合计十六座城镇。继而清军又调转方向一路往北,掳掠天津、迁安两城后,于崇祯十二年、崇德四年(公元1639年)三月,经从青山关返还辽东。清军此番入塞历时五月余,“旌旗所指,无不如意”,铁蹄几乎蹂遍大半中原。是役清军“转掠两千里”战果甚大,败明军五十七阵,先后攻陷济南府、三州、五十五县、二关,杀两名总督及守备以上将吏一百余人。生擒德王朱由枢、郡王朱慈颖、奉国将军朱慈赏、监军太监冯允许等。至于清军虏获的人畜财物更是难数繁多。仅右路清军就俘获人畜四十六万两千三百两,黄金四千零三十九两,白银九十七万七千四百六十两。大获全胜的清军洋洋得意地满载而归,可他们给明朝留下的却是遍地残垣断壁,到处赤野千里百姓生灵涂炭,明朝引以为重的中原大地遭受到巨大破坏。明兵科给事中李永茂在给朝廷的报告中曾椎心泣血地写道,他出京经庆都、新乐、真定、栾城、柏乡、内丘至顺德(邢台),行程千里,“一望荆榛,四郊瓦砾,六十里荒草寒林,止有道路微迹,并无人踪行走”。尤其“畿南郡邑”饱受清军杀掠竟至“民亡之十九”,满眼望去尽都是一片破败凄凉景象。因明朝遭受损失太过惨重,史书特将清军此次入塞杀掠,称为“戊寅虏变”。

第五次入塞,崇祯十五年、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十月,皇太极再命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内大臣图尔格统领大军征掠明朝。此次出征的清军将士包括:满、蒙、汉十二旗的六万官兵还有外藩蒙古兵,总兵力共计近十万。如同以往清军为扩大战果再度分作左右两路出击。左路军于十一月五日从界岭口突入,右路军于十一月八日从雁门关黄崖口杀入。虽然明朝为防范清军再次入寇已提前做了各种详尽准备,尤其在京畿重地周围密集布设两个总督、六个巡抚、八个总兵,可以说是处处布控城城设防。但因明朝可供调动的精锐兵马全都尽没于刚刚结束的松锦大战,而死灰复燃的农民起义军也于中原大地声势日壮。农民军于襄阳、朱仙镇接连击败明军且正疯狂围攻中原重镇开封。此时明朝实际上气虚体弱焦头烂额,根本无力抵御任何内忧外患的侵袭,也正因此明军看似星罗棋布的层层设防不过是空有其表而已。两路清军自破边伊始即成破竹之势,几乎未遇到过什么像样抵抗。清军先是于蓟州大败明蓟州总兵白腾蛟、马兰峪总兵白广恩所部六千明军。轻取蓟州城后清军依旧绕过重兵防守的北京,继续分道南下。两月间清兵连续攻破霸州、河间、永清、衡水,而后清军再度转攻山东攻克临清等城。年底时清军又进抵兖州,兖州知府请求鲁王捐财助守但遭到贪婪吝啬而又无知糊涂的鲁王拒绝。兖州城破鲁王万贯家财尽为清军所获,鲁王朱以派还算有些气节自缢而亡,鲁王长子及弟朱以衍、朱以江一同败死。另外有乐陵王朱宏治、阳信王朱宏福、东原王朱衣远、安丘王、滋阳王等众王,以及管理府事宗室等约千人相继在此番清军入塞中被俘杀。

崇祯十六年、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正月,为能掳掠更多财物,阿巴泰与图尔格决议从兖州兵分两路。一路清军留于山东,另一路清军渡过黄河转攻河北南部一带。留于山东的清军继续攻掠莱州、登州、青州、莒州、沂州、海州等地。但清军在攻打潍县(今潍坊)时遭遇挫败,史载,明巡抚张尔忠“病躯木床,卧当矢石”,“城中竭力一心,老幼妇搬运砖石财米,木石尽,拆房助,炮子尽,碎锅酬”。见潍县如此难攻清军转攻它处,英勇顽强的潍县百姓得以免遭兵革之祸。二月末,进入河北的清军围攻顺德。三月二日,破顺德知府吉孔嘉战死。三月四日,攻德州不克转下乐胶、庆云。三月十二日,攻陷南宫(属邢台)后该路清军重又调转向东,侵回山东莒州和临沂一带。清军自去冬入塞以来连续作战数月兵不解甲马不释鞍,清军官兵人困马乏非常疲惫。时逢三月中原大地春意盎然,处处嘉禾遍地绿草青青。于四处几经饱掠清军索性解鞍放牧从容休整一个月,期间明军丝毫不敢予以袭扰,任凭清军在明朝腹地解盔卸甲放纵快活。崇祯十六年、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四月,清军修整完毕分两路,左路沿青州、德州、沧州、天津卫缓缓而退。右路出东昌沿太行山之东经广平、彰德、真定徐徐北还。四月十八日,两路清军几乎同时抵达密云会合。而后清军复与集结而来的八镇明军交战,明军不敌被打得大败。五月二十二日,清军全部出关安然撤返东归。

此番清军入塞依同既往如入无人之境,历时八个月,破明朝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共八十八城。击败明军三十九次,生擒明总兵五员,兵道五员,副将五员,参将八员,游击四员,共计二十七员全部处死。所虏获的人畜财物也为历次最多,包括:黄金一万二千二百五十两、白银二百二十万五千二百七十两、珍珠四千四百四十两、各色缎共五万二千二百三十匹、缎衣与裘衣一万三千八百四十领、貂狐豹虎等皮五百余张。俘获人口三十六万九千人,驼、马、骡、牛、驴、羊共三十二万一千余头。不止于此,还有王公、贝勒及众将官家丁私下掳掠的众多财物不计在上。史载,清军满载掳掠财物的车驮马队绵延三十多里。出于对明朝腐朽无能的蔑视羞辱,途经北京时阿巴泰特意命令队伍缓慢渡过卢沟桥,十五日方才过完。

经历史事实验证,皇太极为消耗明朝实力而制定的伐树战略,无疑取得辉煌成果和圆满成功。通过五次大规模征明入塞,明朝宝贵国力遭到严重削弱,关系明朝统治根本的天下之腹中原更是被清军无情地摧毁捣烂。清军大肆疯狂破坏,不仅导致中原大地生灵涂炭以及百姓流离失所。反过来又恶化了明朝北方大饥荒、大瘟疫和农民大起义。这一切恶果相互叠加,再度加剧明朝严重的统治危机。统有天下二百七十余年的明王朝,那曾经异常牢固的统治根基经此兵连祸结多番剧烈摇撼,终于变得摇摇欲坠岌岌可危。在内忧外患时时刻刻困扰下,此时已然大厦将倾的明王朝就如同那奄奄待毙、行将就木之人,只等着那最后一声丧钟敲响。

作为一名优秀政治家,皇太极可以说是十七世纪世界东方最为杰出的佼佼者。他对时局判断的准确,对时机把握的到位,组织和领导能力的高超,还有他出招制敌时的凶险歹毒,无不令后人为之折首叹服。自古以来能打天下的君王又有哪个不是心狠手辣的主儿!就像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朱元璋统一内地,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时候。这三位开国君主的双手上各个不也都沾满了自己同胞的鲜血吗!由此看来皇太极为入主中原频频使出破边入塞,专以克制疲弱明朝的狠招来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清军五次入塞,对中原大地造成的破坏实在太过惨烈,无数城镇化为废墟,青山秀水沦为炼狱。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受战火波及的百姓或死或亡,随处流离失所遍地无家可归。作为中华后人,笔者虽是满人每读史书于此都会痛心疾首。因为死难者皆是我中华同胞,受难的全是我中华手足。皇太极为满足自己入主天下私欲,全然无视芸芸苍生死活,对此我们必须以客观公正的角度加以批判。但同时也要看到,这种铁血凶残的手腕更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通病。但凡封建王朝兴衰更替必会致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无数无辜天下苍生注定难逃浩劫。而这正映了张养浩那句名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