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北京之战
关宁军的重要将领,同时也是袁督师心腹的祖大寿跟随袁崇焕同赴平台。当他看到矢志报国忠贞不二的老上级袁崇焕在皇帝无比震怒中被拏掷于殿下时,毫无心理准备的祖大寿当即被吓得心惊胆战浑身战栗不安。崇祯帝嗔目怒视下,深恐受到牵连的祖大寿只有唯唯称是不敢有丝毫异议。待到祖大寿返回关宁军大营向众将士颁读皇帝诏谕,关宁军将士们得知与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主帅已被革职下狱,顿时陷入无尽惊愕与不安中。根据程本直所著《白冤疏》记载,关宁军众将士“彻夜号啼,莫知所处”。受袁崇焕牵连刚在北京城外浴血杀敌的关宁将士们此时也备受猜疑歧视。京师军民听信了后金谍工散播谣言认为后金军就是关宁军引来的,“声声口口只说辽将、辽人都是奸细”。北京城上的戍守明军也视城下关宁军为叛逆,向其抛掷砖石射箭不说还无故杀害夜里巡逻的关宁军兵士,致使关宁将士平白伤亡不少人。面对城上京师军民不停叫骂和无端毁辱,城下关宁军士心中的无比凄凉悲愤可想而知。
当兵的心寒了!统兵的祖大寿心也凉了!自宁远与袁崇焕闹掰从而分道扬镳后,满桂便与祖大寿等旧日袍泽严重不合。现今袁督师身陷囹圄,对关宁将士怀有深深成见的满桂又接管了全部勤王兵马,祖大寿深恐自身也会遭人暗算。再加上北京城下的关宁军饱受无端排挤和欺凌,十二月初四日清晨,祖大寿与副将何可纲带着心灰意冷的关宁军余部一万五千人,离开京师自行返还关宁锦。孙承宗得知情况大惊急忙派两批使者前去抚慰祖大寿,命他马上带兵回来可祖大寿就是不为所动。其实早就有人预料到城外关宁军会出乱子,袁崇焕下狱后第二天即十二月初二日,兵部职方司主事余大成就提醒兵部尚书梁廷栋,袁崇焕被抓关宁军必乱。梁廷栋盲目认为只要有祖大寿在关宁军乱不了。可余大成言之凿凿地说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祖大寿原以为袁崇焕能获释故而会观望三天,但见朝廷执意要治袁崇焕的罪,唯恐会祸及己身的祖大寿必定要起乱。果不其然就在袁崇焕下狱后第三天,祖大寿领着关宁军走了。
皇太极在被袁崇焕逐走后得知妙计已成,劲敌袁崇焕现被崇祯帝罢黜下狱,打不垮的关宁军也负气离京出走。皇太极那真是大喜过望啊!他立即统率后金大军重又杀回北京。并在北京西南的卢沟桥大败驻守此地的明军,斩明副总兵申甫及以下七千官兵。继破卢沟桥后金军又于十二月十七日,向北京城发起了第四次进攻,是为永定门之战。心急火燎的崇祯帝见情势突变强命满桂统兵出城迎敌。有着丰富战场经验的满桂认为敌军强劲势盛而己方援军不多,此时不能轻易出战当以固守为上策。但在宦官催逼下,满桂只好与孙祖寿、黑云龙、麻登云共四位总兵率领四万明军在永定门之南,“四方结栅木,四面列枪炮”列阵迎战后金军。可惜永定门外四万明军不及关宁将士那般勇猛强悍。在后金铁骑猛冲下明军结扎的栅木很快就被突破,四万明军也被淹没于后金大军的铁骑洪流中。满桂指挥明军拼死抵御怎奈双方战力相差悬殊,明军终被杀得一败涂地溃不成军。永定门之战明总兵满桂、总兵孙祖寿及副将、副将、游击共三十余人阵亡,总兵黑云龙、总兵麻登云被活捉,另有六千匹战马被后金俘获。后金军虽胜但历经先后四场大战,同样伤亡惨重也无力再进一步扩大战果。故而皇太极索性放弃对北京进攻。皇太极还为此冠冕堂皇地对诸王贝勒们说道:“城中痴儿,取之若反掌耳!但其疆域尚强,非旦夕可溃者,得之易、守之难,不若简兵练旅,以待天命可也”。在留下一封致崇祯帝的请和信后,皇太极率领后金大军浩浩荡荡撤返东归。回师途中后金军继续纵掠畿内,连下迁安、滦州、永平、遵化、固安、香河等州县。皇太极又命二贝勒阿敏领兵五千,留驻遵化、永平、迁安、滦州四城。作为后金楔入明朝内地尤其在长城防线以南的重要据点,占据遵永四城可大大方便后金军日后再度破边入寇。后金军主力则随皇太极返回沈阳。
此次后金攻掠明朝京畿之战,虽未能一举攻取大明京师重演靖康之变。但对后金而言仍不失为一场重大胜利。首先,后金军第一次突破明边长城防线,以破竹之势千里奔袭深入明朝腹地且还径直杀抵明朝北京城下。锻炼了后金骑兵长途作战能力,也积累了与明军主力会战的宝贵经验,更增强了后金政权夺取全国的雄心和信心。其次,皇太极巧施反间计,假崇祯帝之手除掉后金最强劲敌袁崇焕。明朝两员虎将赵率教、满桂也相继战殁于此役。此外又有多名经略、总兵、副将、巡抚或死、或擒、或下狱。一大批精兵猛将的折戟沉沙削弱了明朝军力同时,也沉重打击了明朝方面的军心士气。总之经此一役自宁远之战以来,明朝好不容易与后金形成的对峙僵局终被彻底打破。后金重新获取了对明朝战争的主动权,而明朝也再次陷入到步步败退的窘困境地中直到其最后灭亡。只不过当时的明朝还尚未意识到这一点。
祖大寿领兵出走后朝廷上下大为震动。很多人包括崇祯帝在内都担心关宁军会去叛变投敌。在兵部尚书梁廷栋举荐下,忧心忡忡的崇祯帝召见了余大成。余大成对崇祯帝说祖大寿并非要背反朝廷,只是担心朝廷会牵连他祖大寿故此才会引军回返。皇帝要想召还祖大寿及关宁军非得要袁崇焕亲手书信不可。鉴于当时严峻局势,崇祯帝急需召还关宁军这支生力军确保京师安宁,于是崇祯帝命余大成请袁崇焕写亲笔信召祖大寿回来。身陷大牢的袁崇焕心中充满了失落愤怒还有苦闷。生性倔强满腹牢骚的袁崇焕,以自己是戴罪之身且已遭解职无权再号令祖大寿为由,回绝了余大成。余大成没有气馁而是言辞恳切地继续劝导袁崇焕,要他应以江山社稷和百姓福祉为重。袁崇焕脾气虽不好,可那颗忧思安邦护国佑民的忠心却是赤诚可见的。余大成苦口婆心的劝导一下子戳中了袁崇焕心扉,为了天下安危袁崇焕还是亲笔写了一封书信,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地劝祖大寿务要顾全大局,让他领军回来继续保卫京师。
十二月十四日,兵部拿到袁崇焕的手书。孙承宗急命曾与袁崇焕、祖大寿同在辽东共事过的总兵马世龙,携此书信疾驰带给祖大寿。马世龙只领少量随从赶忙往山海关方向追去。追到山海关时祖大寿已返回锦州,马世龙又急忙追到锦州向祖大寿出示袁崇焕手书。起初祖大寿非常怀疑此信真假,认为是朝廷诓哄他们回去治罪。但祖大寿认出了袁督师笔迹连忙下马捧信而泣,关宁军将士们都跟着一起痛哭。自袁督师蒙冤下狱后关宁将士们饱受欺凌以致群情悲愤,同时也都惧怕再赴北京会遭到惩处,所以将士们打心底是不愿回去的。可袁督师手书在此到底要不要回去哪?就在祖大寿为难犹豫时祖大寿八十岁老母果断站出来。劝说祖大寿应该回去把后金军队打退,这样就可以立功为袁督师赎罪把他救出监牢囹圄(《剖肝录》记载,母曰:“所以致此,为失督师耳。今未死,尔何不立功为赎,后从主上乞督师命耶?”)。祖大寿是个孝子,本就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再者听到立功可为督师赎罪,当即一股希望的暖流涌入关宁将士本已幽怨愁苦多时的心房。他们情愿再忍艰辛凄苦甘愿再度上阵厮杀,只要能为袁督师赢得那一线生的希望。于是原本内心抵触情绪低落的关宁将士们踊跃而起,在祖大寿率领下即日回兵入关。得知祖大寿率关宁军回来,崇祯帝非常高兴接受了祖大寿上书认罪并表示不会怪罪。而后又命祖大寿率关宁军会同其它各路人马听命于老上司孙承宗调遣。
为了彻底解除后金军对明朝京畿地区的威胁,老臣孙承宗决心收复被后金攻占的遵永四城。当时从各地陆续赶至京城的明朝勤王兵马多达二十万众,其中唯属祖大寿的关宁军战力最强。也正因此每逢硬仗恶仗,骁勇精悍的关宁军必定是首发阵容。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五月九日,孙承宗趁后金二贝勒阿敏、贝勒硕托与贝勒阿巴泰换防之际,派遣锦州总兵祖大寿会同山西总兵马世龙、山东总兵杨绍基,副将祖大乐、祖可法、张弘谟等攻打滦州。由于后金军兵力严重不足二贝勒阿敏在永平城得知滦州被围,只能派出大将巴都礼领数百兵士前去助援。同时为能集中有限兵力阿敏又不得不收缩防线放弃迁安,并将驻守迁安的后金军撤至永平强化永平防守。再说增援滦州的后金军数量实在太少,很快就被明军优势兵力歼灭掉。
随后明军又以红衣大炮猛轰滦州城,城垛城楼都为明军猛烈炮火焚毁。后金守将纳穆泰、图尔格、汤古岱等见明军攻势难以抵挡,遂于十二日夜放弃滦州向永平城方向仓皇逃奔。不巧正赶上天下大雨,惊慌撤退的后金军稀稀松松行伍大坏。这时奔逃的后金军突遭明将马如龙部截击,后金军混乱无序不能抵抗被斩杀四百余人。二贝勒阿敏、贝勒硕托得知败报后大惊失色,二人认为当前形势下遵永四城已无法再坚守。于是阿敏干脆下令命遵化守将察哈喇等弃城而去。二贝勒阿敏、贝勒硕托也于当夜从永平城撤离,行经冷口出边后仓皇逃归沈阳。
弃城逃离前残暴成性的二贝勒阿敏下令屠城,尽杀城中百姓包括新归降的汉官也被处死,并将城中金银缎帛悉数掠尽仓猝而去。一心渴望入主中原的皇太极虽曾允许部下劫掠财物,但为收买内地百姓人心,他也曾多次下令严禁劫掠杀害那些已经投降归附的明朝百姓。就在第一次攻掠明朝京畿之战前,皇太极还曾特意明令诏谕诸贝勒大臣,“降者勿扰。俘获之人,父母妻子勿使离散。勿淫人妇女,勿褫人衣服,勿毁庐舍器皿,勿伐果木”。当然皇太极老早就看二贝勒阿敏不顺眼了,在得知无法无天的阿敏尽屠遵永四城降附汉人后,皇太极顿时勃然大怒,于当年六月颁布阿敏十六项大罪将他幽禁终生。而阿敏所属人口、奴仆、财物和牲畜也都被授予一心忠于皇太极的济尔哈朗。由此济尔哈朗取代阿敏成为了镶蓝旗新任旗主。
不管皇太极为统揽君权如何惩处阿敏。明军于数日间接连收复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城,总算为明朝挽回了一些“面子”。而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也被明朝称为“遵永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