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擅杀毛文龙
袁崇焕为实现五年复辽的战略目标整日不辞辛苦奔波忙碌,后金方面也没闲着。皇太极一方面如火如荼地实施着新政,另一方面也在冥思苦想着该如何破解同明朝战争的僵局。其实打破目前后金与明朝战争僵持局面的关键点,就是关宁锦防线侧翼的察哈尔蒙古。很多人诟病明朝为拉拢察哈尔蒙古与其共抗后金耗费太多钱财,却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效果。可笔者坚持认为,察哈尔蒙古虽没能如明朝所愿同后金猛烈交锋,但察哈尔蒙古的存在仍对后金起到积极牵制作用,这已大大有利于同后金战争的明朝。因着察哈尔蒙古严重威胁着后金侧翼,努儿哈赤曾极为愤慨地说道,“满洲苟无城郭,蒙古(指察哈尔)岂令我等安居哉!”受制于兵力不足和国力有限努尔哈赤最忌讳两线作战,故而每当察哈尔林丹汗起兵寻衅袭扰,后金只能选择隐忍就算反击也是适可为止。广宁之战后察哈尔蒙古的牵制作用越发凸显,察哈尔蒙古盘踞于关宁锦防线西侧,恰好堵住后金绕过关宁锦防线取道长城它处入寇的通道。正因如此努尔哈赤、皇太极为避免同明朝、察哈尔两线作战,唯有硬着头皮咬牙强闯明朝层层设防的关宁锦防线,这才有了后来宁远、宁锦两次大败。皇太极见关宁锦防线守备森严强攻不下,遂决意趁着袁崇焕去职和明朝新君更立的空挡期,引后金军西进蒙古。这一来可打击宿敌察哈尔蒙古,征服尚未归附的其余蒙古诸部。二来也可打通经从蒙古往攻明朝的通道。
皇太极磨刀霍霍准备挥师西进时,察哈尔蒙古的林丹汗在干什么哪!说出来可能您不信,林丹汗此时已然率领数万察哈尔部众往西迁徙了。林丹汗好端端的干嘛要西迁呢?这还得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敖汉与奈曼二部叛归后金说起。察哈尔蒙古八个鄂托克中,奈曼和敖汉两鄂托克位处林丹汗和皇太极之间。两部首领都是林丹汗近支宗亲影响力较大,对汗廷也是忠心耿耿。但为分化瓦解察哈尔蒙古,天启七年二月,皇太极还是派遣在奈曼鄂托克较有影响力的黄教喇嘛乌木萨特绰尔济,到奈曼、敖汉两部进行拉拢。当时由于林丹汗盲目奉行铁血政策导致察哈尔蒙古内部出现分裂不稳迹象,后金势力也趁机不断咄咄相逼。逢此内外交困之际敖汉与奈曼二部首领虽不愿背叛林丹汗,却非常愿意为缓和察哈尔同后金关系,而去充当林丹汗和皇太极之间的调停人。二人认为如果能促成双方和解,就能给察哈尔蒙古赢得一次宝贵修养生息机会。基于此奈曼部首领衮楚克巴图鲁和敖汉部首领岱青杜棱,一起向后金遣使议和。万没想到皇太极太过阴险诡诈,旋即将二人遣使后金的消息透露给林丹汗。
得知自己长辈叔父竟然背着自己与后金暗通款曲,林丹汗顿时勃然大怒,丝毫不予理会他们的良苦用心并率军攻打奈曼、敖汉两部。在林丹汗无情催逼下,敖汉、奈曼两部首领心灰意冷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六月,遣使后金请求归附。同年九月,两部“以数万人东投建虏”,并与后金签订反对察哈尔的军事盟约。受敖汉、奈曼两部影响,察哈尔蒙古阿喇克楚特部长多尔济伊勒登、安班和硕齐、扣肯巴图鲁、昂坤杜棱等台吉,也都先后率部归附后金。诚然各部属民中仍有很多部众不愿背叛大汗,他们自行向西重投林丹汗。但经此分裂察哈尔本部实力无疑受到严重削弱,林丹汗统治地位也开始动摇。《崇祯长篇》记载,林丹汗唯恐其它属部亦效仿叛离,“遂各并乃蛮(奈曼部的余部)、黑石炭(克什克腾部)等一概收之,惟余拱兔(阿剌克绰特部)一家”。林丹汗鉴于自己在蒙古左翼各部已经众叛亲离,后金又兵锋正盛难以抵挡,如果继续留居辽河河套必会遭到后金围逼。而钟金夫人逝世后,位于蒙古右翼的土默特、永谢布、蒙郭勒津、鄂尔多斯等部势力微衰无复往昔强盛。林丹汗因而起意率本部西迁,待兼并右翼诸部重振汗廷后再去找后金算账。于是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十月,林丹汗以察哈尔部八鄂托克之一的多罗特部留守故地,他本人则亲领数万众西迁。
察哈尔蒙古西迁是明清之际一件重大历史事件,直接引发明朝、后金、蒙古三方势力重新洗牌,并深刻影响了此后中国历史走向。西迁后右翼蒙古诸部果然不是林丹汗对手,仅仅数月间,林丹汗统领察哈尔部先是击溃牧于故元上都一带的蒙郭勒津部,后又大破居于归化城的土默特部。土默特顺义王卜失兔(土默特俺答汗之孙)出逃,其兄弟鄂木布、色令等投降。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年底,林丹汗再败蒙郭勒津部将其主力歼灭。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正月,林丹汗攻掠永谢布部。三月,击杀顺义王卜失兔的叔叔。短短不到半年时间里势如破竹的察哈尔部横扫右翼蒙古,右翼诸部不甘失败试图联手反扑察哈尔部逆转不利局面。崇祯年元(公元1628年)九月,土默特、永谢布、鄂尔多斯三部组成联军在艾布盖河与林丹汗展开会战,可结果是右翼联军被打得惨败,林丹汗大获全胜。经此一役右翼诸部再无力对抗察哈尔部,鄂尔多斯部也被迫归顺林丹汗。至此,察哈尔部在右翼蒙古稳稳站住脚跟。
几经不懈征讨,林丹汗势力在右翼蒙古有了长足发展,而林丹汗兼并右翼蒙古重振汗廷的构想也得以初步实现。但是林丹汗留守于左翼蒙古的势力却因汗廷西迁而加速瓦解。先是曾受林丹汗欺压的喀喇沁部、喀尔喀部,联合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永谢布部、阿苏特部部分台吉,合兵组成十余万联军。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底至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初,联军向察哈尔留守部众发起猛烈攻击。在土默特部赵城(今呼和浩特),联军消灭林丹汗驻兵四万及其派往明朝张家口领赏的三千士卒,不过激战中联军伤亡也很惨重。此后在皇太极数次遣使策动下,喀喇沁部归顺后金,双方“刑白马乌牛,誓告天地”结盟共抗林丹汗。看到林丹汗在左翼蒙古众叛亲离而察哈尔部势力又在不断衰弱,皇太极知道西进蒙古的战略时机成熟了。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二月,皇太极以后金派至喀喇沁部的使臣数遭察哈尔蒙古多罗特部截杀为由,亲率后金军精锐征讨察哈尔蒙古多罗特部,此战是为皇太极一征察哈尔。后金军先锋多尔衮、多铎两位贝勒领兵突袭敖不伦。猝不及防的多罗特部不能敌遭至大败,首领多尔济哈坦巴图噜受伤遁走,台吉固噜被杀。此战不仅多罗特部万余部众被皇太极俘为奴隶,察哈尔蒙古位于左翼的大片故土也落入到后金手中。皇太极取得对林丹汗初战胜利后,那些曾为林丹汗击败现已归附后金的右翼蒙古诸部,积极劝谏皇太极继续对林丹汗用兵。而皇太极本人也想趁热打铁不予敌以任何喘息之机。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九月,皇太极率诸贝勒大臣统领后金大军,会同归附后金的科尔沁、喀喇沁、敖汉、奈曼部、喀尔喀等蒙古各部兵马,继续攻伐察哈尔蒙古。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皇太极再度获得大胜,后金军连续扫荡西拉木伦河流域东侧的席尔噶、锡伯图、英、汤图四路。而后皇太极又遣精骑追击察哈尔败军直至大兴安岭南麓“获人畜无算”。至十月中旬,获胜的后金军班师凯旋。
此次出征期间,协同后金出征的蒙古各部尽皆奋勇当先。惟有科尔沁首领奥巴不忍杀掠林丹汗部下,故意以足疾为由没能到达所会地点,并与其弟布达齐只于察哈尔边界虚张声势而还。皇太极没有姑息奥巴兄弟的刻意敷衍,立即遣人问罪罚驼十峰马百匹。并于蒙古各地宣布敕谕,以后“若征察哈尔,凡管旗诸贝勒年七十以下,十三以上,俱从征”,违者罚马驼,不至约会之地者亦罚。通过对察哈尔蒙古第一次征讨和对科尔沁首领奥巴的惩戒,皇太极进一步巩固了自身至高无上权威,同时也确立了后金(清朝)对漠南蒙古东面诸部的统治。
不止于此经过后金两次征讨,察哈尔蒙古留守左翼故地的人马,“抗拒者杀之,其降者编户”几乎全军覆没。不仅故都察罕浩特化为一片废墟,左翼故土也完全并入后金版图。林丹汗所能控制的统治区域,已大幅萎缩至宣府边外以西的河套和土默川一带。接连取胜的皇太极在沉重打击老对手林丹汗同时,又将后金国境线成功推至明朝长城一线。而这也意味着皇太极终于如愿以偿地绕开壁垒森严的关宁锦防线,后金军从此可以取道长城它处进攻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