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宁锦大捷
萨尔浒大战后不久,自恃成吉思汗嫡系子孙的林丹汗在致予努尔哈赤的书信中傲慢地说:“四十万蒙古国之主巴图鲁青吉思汗谕,致问水滨三万诸申之主恭敬英明汗安居无恙耶!”不仅如此书信中林丹汗还赤裸裸地威胁后金,不得夺取自己与明朝互市的贸易基地广宁,不许后金再裹挟内喀尔喀五部蒙古。林丹汗的骄横挑衅气得后金文武大臣们群情激愤,根据《清实录》记载,后金诸贝勒及大臣中,“欲斩其使者半,欲将使者剜鼻或耳而后放归者半”。努尔哈赤虽没有立即杀害察哈尔使臣却也不甘在小辈林丹汗前示弱。努尔哈赤现是扣留使臣后又修书一封,书信中狠狠羞辱奚落了林丹汗一番。努尔哈赤嘲讽道,“尔夸何以四十万蒙古之众,骄吾国耶!我闻明洪武时,取尔大都,尔蒙古以四十万众败亡殆尽,逃窜得脱者仅六万人……以不足三万之国乃远引陈言,骄语四十万而轻吾为三万人,天地岂不知之”。恼羞成怒的林丹汗同样囚禁了后金使者,只是年轻气盛的林丹汗在第一次同阴险老辣的努尔哈赤交手斗狠中就先失一招。后金随后处死了察哈尔使臣,而后金使臣却成功从察哈尔部逃回。
先吃一亏的林丹汗自此更是对后金仇恚不息并立誓要发狠报复。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后金军席卷辽东时,林丹汗曾派重臣锡尔呼纳克杜棱领兵两千奔袭沈阳,试图解救此前被后金俘获且被拘禁于沈阳的内喀尔喀贝勒宰赛。不成想八旗兵战力委实惊人,后金仅凭留守部队居然打退了察哈尔骑兵袭击,锡尔呼纳克杜棱无果而返。不再指望林丹汗的内喀尔喀五部后来用上万牲畜赎回被扣押的宰赛,原本听命于汗廷的内喀尔喀五部也就此倒向后金。在努尔哈赤面前年轻的林丹汗就此又失一分。努尔哈赤进攻广宁时林丹汗出兵三万助明,然而察哈尔兵为大雪阻滞尚未赶到,明辽西重镇广宁便已失陷。广宁沦陷即让明朝丢掉辽西大片疆土,同时也让林丹汗丧失了重要贸易基地,此番破败结果着实让林丹汗颜面扫地。
正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正当林丹汗在与努尔哈赤激烈交锋且还日渐趋于下风之时,察哈尔蒙古的一些部众竟不断叛离而去,其中还不乏投敌者。这又是怎么回事?原来林丹汗虽是饶有才干的“虏中名王”,但在宗教上却犯了不可饶恕的政治错误。自俺答汗引藏传佛教入蒙后,藏传佛教格鲁派亦称黄教便在蒙古地区日渐兴盛,并牢牢占据了主导地位。林丹汗原本也信奉黄教,但在藏传佛教宁玛派沙尔巴活佛劝说下,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林丹汗转信藏传佛教宁玛派即红教。自古以来宗教便与政治有着密切联系,宗教利用得当则可促进政治关系,如若利用不当反会破坏政治关系。逆黄教盛行之势于不顾贸然改信红教,这可绝非是明智之举,果然林丹汗改宗立即在政治层面上引起轩然大波。
笃信黄教的漠北喀尔喀(即外喀尔喀七部),和右翼三万户的各部汗、济农、诺颜、台吉们都对此大为不满。再加上视林丹汗为雠敌的黄教僧侣们不断挑唆,蒙古各部大都站到林丹汗的对立面上。虽未立即撕破脸皮却也是貌合神离,从此开始阳奉阴违着汗廷号令。不仅如此在察哈尔蒙古内部,林丹汗不理智的改宗举动也同样动摇了部属对他的忠心。负责管理左翼三万户及内喀尔喀五部的重臣,锡尔呼纳克杜棱洪台吉本就反对林丹汗改宗红教。此前锡尔呼纳克杜棱曾领兵解救被拘于沈阳的内喀尔喀贝勒宰赛,结果被打得大退而归。军事上的失利折损了林丹汗颜面和威望,同时也进一步恶化君臣二人关系。及至后来内喀尔喀五部公然与努尔哈赤通婚盟誓同后金走得越来越近,顿时惹得林丹汗疑心骤起。愤怒的林丹汗严厉斥责锡尔呼纳克杜棱洪台吉管束不得力,并开始怀疑他与后金暗通款曲。随着君臣间隙不断扩大,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二月,不甘受制于林丹汗的锡尔呼纳克杜棱台吉干脆率领所属的乌齐叶特部,会同明安谔勒哲依图台吉所属的乌噜特部共三千多户投奔辽阳,归顺了努尔哈赤。受其影响很多不满林丹汗的蒙古各部族首领亦纷纷叛离而去。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正月,内喀尔喀蒙古拉巴什希布、索诺木、莽果、达赖台吉等,率所属五百户投奔后金。即使察哈尔八大营中,信奉黄教的乌珠穆沁部贵族翁衮都喇尔子多尔济车臣济农,和塞棱额尔德尼台吉、苏尼特部贵族素塞巴图噜济农、浩齐特部贵族策凌伊尔登、阿巴噶部贵族都思噶尔札萨克图济农也都离林丹汗而去,投奔同信奉黄教的漠北喀尔喀蒙古去了。经此变故察哈尔本部实力损失较为严重而且人心浮动不已,林丹汗只得把主要精力重新放在内部稳定上。
趁着林丹汗暂时无暇他顾,善于把握时机的努尔哈赤立即威逼内喀尔喀蒙古。彻底断绝其与察哈尔蒙古的隶属关系,并与后金联手对抗林丹汗。此前内喀尔喀五部与后金的盟约只涉及协助后金攻明,而今却再被胁迫与昔日的宗主互相残杀,包括内喀尔喀盟主卓里克图洪巴图鲁在内的各部贵族首领都表示坚决反对。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四月,努尔哈赤出兵征讨内喀尔喀蒙古。卓里克图洪巴图鲁连忙向林丹汗求救,但忙于平息内务的林丹汗未予出兵援助。势单力孤的内喀尔喀五部怎会是兵锋正盛的八旗铁骑对手,很快就被后金军打得落花流水。后金此次打击重点就是持反对意见最坚决的扎鲁特部。扎鲁特部首领昂安力不能敌与儿子俱同战死,所部属民和牲畜全被后金军虏获。一番杀鸡儆猴后,得胜的后金军凯旋而归。经此一役内喀尔喀五部只得屈从于后金,而后金也借此强化了其对内喀尔喀蒙古的控制。
可林丹汗为何不去救援内喀尔喀蒙古哪!原来在经历了先前一连串失败,林丹汗深深意识到,其自身实力目前尚不足以同后金相争。于是他对察哈尔蒙古的军国大政做出重大调整。试图先统一蒙古各部,待壮大自身势力再与后金对决,也就是人所共知的“攘外必先安内”。换成林丹汗的话讲,即“南朝止一大明皇帝,北边止我一人,何得处处称王?我当先处里,后处外”。依据“先内后外”原则,林丹汗必然要在后金方向上选择暂时隐忍。也正是因此为避免同后金正面冲突,林丹汗才会对内喀尔喀蒙古的苦苦求救视而不见。当然林丹汗也为此付出不菲代价。原本忠心耿耿的内喀尔喀蒙古自此被绑在后金战车上,不再复听汗廷号令。
在费力平息察哈尔内部不稳态势后,林丹汗重又开始了对外征战模式。只是这次兵锋所指向的都是本族血脉的周边蒙古各部。不甘仅为名义“共主”的林丹汗,执意要做名副其实的全蒙古大汗。可老奸巨猾的努尔哈赤怎肯遂了林丹汗所愿,别看后金此时正为辽东暴乱及明金对峙所掣肘,未能直接出兵察哈尔蒙古。但努尔哈赤依旧通过对蒙各部的优异统战工作,巧妙化解了林丹汗统一全蒙的企图。原来“尤为桀骜”的林丹汗在征讨诸部的过程中,甚是凛冽无情所到之处“兴兵攻掠”,“服从者收之,拒敌者被杀”。与林丹汗的屠杀掠夺完全相反,努尔哈赤丝毫不计历史上蒙古女真之间的深深仇怨,积极招抚蒙古各部。对诚心投靠的蒙古部族,努尔哈赤始终坚持以诚相待相濡以沫的友好方针。一迫一抚之间很多蒙古部族被成功分化,那些渴望寻求庇护的蒙古各部纷纷倒向后金,其中就以蒙古科尔沁部最为典型。
因同察哈尔部蒙古关系迅速激化,科尔沁蒙古首领奥巴无视林丹汗不得与后金往来的禁令,主动投靠后金。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二月,以奥巴为首的科尔沁诸台吉与后金使臣巴克什、希福、库尔禅,在科尔沁伊克唐噶哩坡刑白马乌牛为誓,正式会盟共抗察哈尔林丹汗。科尔沁蒙古的公然投敌彻底激怒了林丹汗。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十一月,林丹汗率兵征讨科尔沁。察哈尔部兵马雄居诸部翘楚草原最强,科尔沁部自是不能相敌。察哈尔部兵锋所及,科尔沁贵族们非死即亡溃不成军。很快林丹汗就兵临奥巴的治所格勒珠尔根城下,并围城猛攻昼夜不止。就在科尔沁行将覆亡之际后金援军及时赶到,林丹汗也陷入到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林丹汗胆识魄力还是略逊于努尔哈赤,后世很多学者认为,林丹汗若肯破釜沉舟殊死一搏,后金五千援军未必是其对手。可惜!不愿与后金军交锋的林丹汗终究引军而去,行将灭亡的科尔沁蒙古也得以死中复生。救盟友于危难后努尔哈赤还不忘为盟友建言献策,谆谆告诫奥巴筑城屯粮等注意事项并要其防范再遭察哈尔、喀尔喀偷袭。努尔哈赤对盟友的真诚关怀,着实让科尔沁部首领奥巴感动得涕泪直流不能自已。自此始奥巴更是对努尔哈赤死心塌地忠贞不渝,即便宁远之战后金陷入颓势,科尔沁蒙古也一如既往地效忠于后金。
但内喀尔喀蒙古却误以为后金“精锐尽殁”于宁远,故而公然背盟倒向明朝。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春,努尔哈赤怨恨内喀尔喀阴助明朝以伤病之躯领兵征讨,这也是后金政权对内喀尔喀蒙古的第二次讨伐。很快内喀尔喀蒙古就被后金军打得溃不成军。内喀尔喀盟主卓里克图洪巴图鲁的侄孙,巴林部首领囊努克被皇太极射杀。盟主卓里克图洪巴图鲁逼得走投无路,只好率炒花部残众至西拉木伦河往投林丹汗去了。林丹汗严厉责备卓里克图此前对自己不忠,以及内喀尔喀蒙古在明朝和后金之间朝秦暮楚,并趁机吞并了炒花部余众。是时内喀尔喀蒙古共包括:巴林、炒花(又称乌齐叶特)、札鲁特、巴岳特、弘吉剌特共五部。五部中炒花势力最大,故而内喀尔喀蒙古又称“炒花五大营”。炒花部被后金袭破后,一半部众为察哈尔部吞并,除两千逃归明朝的部众外其余部属皆被后金掠获。内喀尔喀五部中最强的炒花部(乌齐叶特)就此不复存在。惨遭覆亡的不止一个炒花部,眼见后金大败内喀尔喀蒙古,察哈尔林丹汗居然干起趁火打劫的勾当,举兵攻掠内喀尔喀其它各部并大肆杀戮。用《皇清开国方略》的话讲,即“服从者养之,拒敌者被杀”。同遭后金重创的巴岳特、弘吉剌特就此被林丹汗无情地吞并。与炒花相似,巴岳特、弘吉剌特两部部民除少部分归附后金外,大部分融入察哈尔蒙古。就这样在后金和林丹汗的轮番夹击下,曾经于漠南举足轻重的内喀尔喀蒙古土崩瓦解,只剩下巴林、扎鲁特两部苟延于后金与察哈尔两大强权的夹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