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止步宁远
无论如何努尔哈赤也无法接受自己折戟沉沙的事实,不肯服输的性格让他决心再做一搏。正月二十六日,后金军探知到宁远城南十六里之遥的觉华岛,是明军重要囤积粮料大营。狡猾的努尔哈赤听闻情况遂决意分兵攻取觉华岛,纵使宁远不克,若能焚毁明军关外储粮亦可给予明军沉重打击。努尔哈赤命武纳格等将统领后金军中的蒙古骑兵及八百女真骑兵,向觉华岛发起突然进攻。明军所以囤粮于觉华岛,其本意欲凭借波涛辽阔的海面阻隔缺少舟师的后金军,然而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海水冰封实已无险可凭。驻守觉华岛的明参将姚抚民等率领官兵,企图凿开一条长达十里的冰濠抗拒敌军。怎奈天气酷寒任凭明军如何凿冰不息,海水很快又冻结成冰。二十六日清晨,后金军分列十二队踏冰渡海攻岛。驻守觉华岛的四营明军不过七八千众,且“凿冰寒苦,既无盔甲、兵械,又系水手,不能耐战”。一经八旗铁骑猛然冲杀守岛明军不敌很快溃败,只一个时辰觉华岛便沦陷了。夺岛后后金军官兵将其在宁远城下死伤累累苦战无果的满腔愤恨,统统发泄在觉华岛上可怜的明朝军民身上,岛上七千余明军及七千余商民俱遭后金军无情杀戮。明朝同知程维楧在描述觉华岛惨状时痛心不已地说,“虏骑既至,逢人立碎,可怜七八千之将卒,七八千之商民,无一不颠越靡烂者”。除一万四千遇难的明朝军民外,岛上八万余石粮草、千余所粮刍、两千余艘船也都尽为后金军焚毁。
夺占觉华岛,是后金军此次出征取得的一次不小胜利。但觉华岛分战场的胜利并不能弥补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遭受的深深挫败感。因着王者无敌于天下的自尊,努尔哈赤炯炯目光始终盯着那座顽强挡在他面前的宁远城。只有拔掉宁远,才能安抚努尔哈赤那颗帝王雄心。当时东江毛文龙为促后金军回师,也从皮岛出兵袭击后金后方永宁。可是努尔哈赤对此全然不顾执意继续围攻宁远。老汗王努尔哈赤是雄心不死,可后金将士们斗志全无啊!宁远的坚城利炮已然把后金官兵吓破了胆。一群丧气夺魄的士兵又如何能再战!为鼓舞士气重振军心,努尔哈赤决意重演辽阳城前他匹马独进提振全军士气,进而扭转整个战局的经典往昔。然而努尔哈赤疏忽了至关重要的一点,宁远不是辽阳,宁远城上配有射程远、威力大的红夷大炮。
正月二十六日,努尔哈赤打着黄罗伞盖亲临战场最前沿,指挥后金军继续攻城。后金大汗甘与将士共冒箭矢弹雨这绝对够激励人心的,同时也能充分体现出努尔哈赤的王者无畏,以及他对宁远军民的轻蔑之情。但亲临前沿的举动太过冒险,尤其努尔哈赤还冒失地打着黄銮仪仗,目标太过招摇太过明显了。宁远明军发现后立即调转炮口,对着黄罗伞盖下的目标就是一炮。训练有素的明军炮手打得很准,爆炸冲击波一下子把努尔哈赤从战马上掀下来。硝烟未散就见后金大汗已倒在血泊中。后金诸贝勒大臣见状嚎啕大哭连忙缠裹抗抬而去,脱离明军炮火后又急忙抢救,努尔哈赤虽未立毙却也身负重伤。明人当时只道是炮中后金勋贵但不知其身份及生死。故《明熹宗实录》记载,“奴贼攻宁远,炮毙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众贼抬去,放声大哭”。而《石匮书后集》记载,“炮过处……并及黄龙幕,伤一裨王。北骑谓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尸,号哭奔去”。后金军本已力竭胆寒,最高统帅又身负重伤,这仗哪还能打。于是暮色中曾经席卷整个辽东的八旗铁骑,带着无尽愤恨与无奈黯然撤离了依旧巍然屹立的宁远城。至正月二十七日,后金军全部撤离。二月初九日,后金败军返回沈阳。
宁远之战又称宁远大捷。此战中袁崇焕以不足两万守军,给予了强大骄横的后金军以沉重打击。对于后金军伤亡,清朝官方文献《清实录》只讳称“折游击二员、备御二员、兵五百人”。因难以统计后金自行焚化的战死士兵,明朝也仅概略为“伤虏数千,内有头目数人、酋子一人”。不过明末清初的耶稣传教士卫匡国经多方取证,认为“鞑靼(后金军)损失了一万人,被迫撤退”。而朝鲜官方记载的后金伤亡还要更为惨重,朝鲜《李朝实录》称,“奴贼果败于宁远,军士死者数万余,其孙称王者亦死矣”。无论哪一种说法,古今中外学者大都肯定,自有辽事以来后金在宁远之战的伤亡最为惨重。更重要的,宁远大捷是明朝与后金开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一举打破了后金军此前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鼓舞了明朝军民士气。宁远被围时明朝举国上下人情汹汹,大多都以宁远难保矣。待至宁远捷报传来,京师百姓空巷相庆。兵部尚书王永光不胜感慨地说,“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八年来贼始一挫,乃知中国有人矣”。明熹宗亦欣喜曰,“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朕心嘉悦”。明熹宗为此特赐奖谕,命户部兵部发币金十万两犒赏宁远城将士。又奖赏宁前道袁崇焕白银一千两,升职为右佥都御史仍镇守宁远,满桂、赵率教升授总兵官并加都督同知职衔。三月,朝廷又任命袁崇焕为辽东巡抚兼兵部右侍郎职衔,奖赏银币,同时袁崇焕子孙世荫锦衣千户。
至于觉华岛之败明朝认为,当时宁远守军正与后金军恶战不息,根本无暇也无力救援觉华岛,因此袁崇焕并无甚过错。但拥兵坐镇山海关的辽东经略高第、山海关总兵杨麒,二人坐视觉华岛失陷而不予救援实属玩忽职守罪无可恕。高第、杨麒因此获罪被褫夺官职。而后朝廷以王之臣代为兵部尚书接替无能的高第经略辽东,又以赵率教代替杨麒出任山海关总兵。
宁远之战,此前未尝一败的后金军最终落得铩羽而归。究其原因,除明军指挥将领袁崇焕军事才能卓著略胜努尔哈赤一筹外。后金自身也有很多原因,笔者总结出三点,归纳如下:
其一、民族政策上。努尔哈赤撕下“恩养尼堪”的虚伪面具后,极其顽固地坚持对汉人的欺压奴役政策,尤其进据辽沈后又转为全面敌视汉人滥施屠杀。就连“抚顺额驸”李永芳这样忠心耿耿的后金汉臣也遭到无端猜忌排挤。努尔哈赤种种倒行逆施自然丧尽民心。正因看清了努尔哈赤凶残面目,宁远军民才会抱必死之心拼命抵御后金军进攻,这就叫人心向背。
其二、治国理政上。因着错误民族政策,直接导致后金社会动荡经济凋敝,田园荒芜粮谷奇缺,饿殍塞路民不聊生。甚至还出现人相食的恐怖景象,根据清朝官方文献记载,当时后金社会“国中大饥,斗谷值银八两,伊尔根(即百姓)亦有食人肉者”,“盗贼蜂起,盗牛马,杀人为乱”。受制于由于缺少稳定社会基础和强有力经济支撑,后金政权其实根本无力去与明朝长期鏖战。试想后金政权若具备足够强大造船能力,同时又有充足粮草储备。努尔哈赤完全可以效仿元宋襄阳之战那样,通过长期陆海围困来克取宁远,又何至于兵败而归。
其三、军事谋划上。后金军在此次战前准备也并不充分。据《满文老档》记载,后金一位叫刘学成的人曾在奏陈中指出,“汗自取广宁以来,马步之兵,三年未战,主将怠惰,兵无战心也,兼之车梯、藤牌朽坏,器械无锋”。在这种情况下,后金最应该做的是厉兵秣马整军备战而绝不是贸然出击。可惜的是努尔哈赤犯了骄傲轻敌的兵家大忌。四十四年戎马生涯,开战以来的不败纪录,都让努尔哈赤盲目地认为自己依旧能够旗开得胜。明人已被自己吓破胆,广宁迎降就是例证,那个名不见经传的袁崇焕又能如何!不曾把袁崇焕放在眼里的努尔哈赤曾这样夸口,就是用靴尖也能轻易踢倒宁远城。结果努尔哈赤偏偏在宁远城下被袁崇焕狠狠教训了一顿。正如刘学成在分析败因时所指出,“因汗轻视宁远,故天使汗劳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