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止步宁远 - 图腾海东青 - 折冲万里01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图腾海东青 >

第104章止步宁远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十四日,在举行了隆重祭祀仪式后,努尔哈赤亲率诸贝勒大臣统领六万大军(一说十三万),号称二十万往攻宁远。明清历史上著名的宁远之战,由此揭开帷幕。后金大军遍布山野前后络绎不绝,根据《清太祖实录》记载,即后金军“于旷野布兵,南至海岸,北越广宁大路,前后如流,首尾不见,旌旗剑戟如林”。十七日,声势弥天的后金军西渡辽河。因辽西走廊诸塞堡明军早已弃守,使得后金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连下右屯、大凌河、锦州、小凌河、杏山、连山、塔山、松山等城。二十三日,如旋风般狂飙的后金军已杀至宁远城下。此时志在必得的努尔哈赤绝对不会想到,就在这宁远城下不仅成千上万后金将士会葬身于此,就连努尔哈赤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军事神话也将于此终止。结局如此出人意料只因努尔哈赤要迎战的这位新对手,是一个此前名不见经传的袁崇焕。

得知后金大军杀来,胆小如鼠懦弱无能的高第当即吓得龟缩于山海关,不肯向宁远派遣一兵一卒往救。刘诏等将欲领兵出关应援宁远,也被高第下令将已发兵马尽数撤回。至于其余明军不是畏敌不前,就是为高第辖制都不能出兵援助。于是宁远城彻底陷入敌众我寡孤立无援的绝境中。然而面对如此险恶境况,袁崇焕临危不乱毫不畏惧并缜密做出如下迎敌部署:

第一、固守坚城、坚壁清野。八旗铁骑最为擅长野战驰突,袁崇焕吸取抚清、开铁、沈辽失守的惨痛教训,坚决不与后金军野战交锋并在祖大寿建议下堵塞城门死守,无论敌人如何引诱激将明军也绝不上当出城作战。袁崇焕为此不惜放弃城外首山、窟窿山等处结寨,连及这些城池互为犄角的阵势。转而将宁远所辖中左所、右屯等处兵马和百姓,连同城外火炮及各种器械悉数撤回全部集中于宁远。同时坚壁清野尽焚城外房舍积刍不留一粮一草以资敌。

第二、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为达到凭借坚城破敌的目的,袁崇焕提出“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的作战方案。并优化火炮布署,强调将新式红夷大炮与城防工事组合搭配。红夷大炮又称佛郎机,是明朝引进西方的先进加农炮具有射程远、威力大等特点,也是明朝打击后金骑兵的最新利器。当时明朝共引进三十门红夷大炮,其中十一门发往宁远。起先明军将红夷大炮布置在城外壕沟,后来袁崇焕改将其全部移至城防之上。而且早在筑城时袁崇焕便已考虑到火炮与城防搭配,特意在宁远城墙四角各修一个方形敌台,三面伸出城外,一面和城池相连。这样布局可大大有利于明军火炮威力发挥。部署于城防上的红夷大炮又被安置在特制炮车上,这样可非常方便火炮调转射击。经此搭配城防炮火能覆盖城墙外270度角范围,相邻城台上的大炮还可互相对射城下敌军,最大程度填补城台炮火覆盖的死角盲区。

第三、激励军民、同仇敌太。为鼓舞全城军民抗敌士气,袁崇焕先将家眷接入城中,以示必与宁远城共存亡绝不偷生。又偕总兵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通判金启倧等,集合全体将士誓死守御宁远。袁崇焕“剌血为书,激以忠义,为之下拜,将士咸请效死”。他还将“库银一万一千一百有奇,置之城上,有能中贼与不避艰险者,即时赏银一锭”。袁崇焕为严明军纪派官员巡视全城,即杀无令擅自行动及城上人下城者。又给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关总兵杨麒发去檄文,凡有宁远将士逃至者全部斩首。由此宁远官兵唯有一心守城再无敢存一丝私心怯意。而且宁远百姓也被袁崇焕有效发动起来,袁崇焕令通判金启倧按城四隅编派民夫为宁远守城将士供给饮食。再派卫官裴国珍带领城内商民鸠办物料运矢石送弹药。还指挥宁远军民往宁远外侧城墙泼水冻冰,以阻绝敌人攀爬登城。就这样在袁崇焕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宁远军民全都被高效动员起来,同仇敌忾誓与后金军决一死战。

第四、严密搜查、清除奸细。努尔哈赤善长以谍工奸细为内应,再内外合击破城。为此袁崇焕特命同知程维楧率员稽查奸细并发动宁远街民逐户搜查。宁远城对后金谍工奸细的清查可谓非常彻底,用《明熹宗实录》话讲,即“纵街民搜奸细,片时而尽”。袁崇焕为防万一,又派诸生巡守街巷路口禁止乱行。直到宁远大战结束,宁远城内始终没有出现“夺城之叛民,内应之奸细”的情况。反倒是袁崇焕从捕获后金谍工处获取重要情报,得以先敌准备。

至正月二十二日,宁远上述各项守御措施均都完备就绪,袁崇焕又将守城诸将分派四城。其中满桂守东面,左辅守西面,祖大寿守南面,朱梅守北面。袁崇焕则坐镇于城中钟鼓楼统揽全局,而后宁远城严阵以待静候着即将汹汹杀至的后金大军。正月二十三日,后金军进抵宁远城下并将宁远城围得水泄不通。努尔哈赤释放被掳汉人至宁远劝袁崇焕投降。袁崇焕予以严词拒绝,大义凛然说道“义当死守,岂有降理!”。话毕袁崇焕即命家人罗立等点燃红夷大炮,轰击城北后金军大营。努尔哈赤不曾料到明军炮火能够着己方大营,后金将士还毫无防备地排列着密集队形无疑加大了红夷大炮杀伤效果。根据《督师纪略》记载,震耳欲聋的炮声响过,明军“一炮歼虏数百”,这一炮也正式拉开宁远大战帷幕。努尔哈赤见袁崇焕拒不投降又炮击后金军营。一面连忙向西转移以避开明军炮火,一面下命准备战具明日攻城。

正月二十四日,后金兵推楯车运钩梯,步骑蜂拥发起猛攻。双方刚一交战,战况便立刻进入白炽化状态,后金军万矢齐射城上,城堞箭镞如雨注悬牌似猬皮。明军则以密集炮火还击,同时又发矢镞、掷礌石、飞火球、投药罐。后金军先是集中兵力攻打城西南角,当面明将左辅领兵坚守,祖大寿率军应援。在明军矢石、铁铳和红夷大炮攻击下,后金军死伤累累转而移攻南面。努尔哈赤见仍旧强攻不下遂派出号称“铁头子”的前锋攻城部队,欲在城门角两台间明军火力薄弱处凿城。“铁头子”身披二重铁铠推双轮楯车,高大楯车上覆生牛皮里面藏着数名士兵,待楯车贴近城墙时藏在楯车中的后金士兵即以铁斧毁凿城墙。守城明军发现敌军企图后便于“门角两台,攒对横击”。在红夷大炮猛烈轰击下后金兵所推牌车“如拉朽”般被炸毁,后金将士更是积尸遍野。然而“铁头子”不愧是后金军精锐,即便炮火如此猛烈仍旧前仆后继冒死不退。趁着明军炮火发射间隙“铁头子”径直突至城墙下不断用斧凿城。很快就在城墙上凿出高二丈余的凹洞三四处,一旦城墙遭敌凿毁宁远城势必难保。当此危急关头,袁崇焕镇静自若指挥士兵把柴草棉花等物浇上油,或掺入硝磺松脂点燃,再用铁索缒至城下专烧楯车。后金军楯车陆续被引燃炸毁,很多“铁头子”兵被活活烧死。没烧死的也因失去隐身之所不得不纷纷后退,退时复遭明军炮火猛烈轰击死伤惨重。趁着敌人暂时退去袁崇焕挑选五十健丁缒到城下,将后金军丢弃的战车以及其它攻城器具全部予以烧毁。

在第一天战斗中,双方自清晨激战至深夜,宁远城险些被攻陷。硝烟暂熄时宁远城下到处遍布着后金官兵横七竖八的尸体。然而守城明军同样付出惨重伤亡,明军通判金启倧、袁崇焕家人罗立均在燃炮轰敌时殉职。袁崇焕亲临火线指挥也身受战伤但他坚决不下火线,“自裂战袍,裹左伤处,战益力”。袁崇焕以其身先士卒深深感动全城军民。史载,守城将士皆大愧“厉奋争先,相翼蔽城”。在明军全体将士浴血奋战下,后金军首日凌厉攻势终被击退。

正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再倾全力攻城。历经前日恶战,宁远明军信心倍增继续以猛烈炮火轰击来犯之敌,同时再次给后金军造成重大杀伤。《石匮书后集》记载,明军“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明季北略》记载,“(宁远)城内架西洋大炮十一门,从城上击,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又据亲临战场的朝鲜译官韩瑗记述,“(宁远城)又放大炮……须臾,地炮大发,自城外遍内外,土石俱扬,火光中见胡人俱人马腾空,乱堕者无数,贼大挫而退”。除了以炮制敌外,明军还巧妙地布设陷阱诱杀后金官兵。后金军攻进外城后发现不少明军遗留被褥。缺衣少布的后金官兵见之大喜争相夺取,殊不知这些被褥卷裹着火药。守城明军见敌兵上当中计,即向后金军投掷火箭硝磺等物。这些引火之物一挨被褥迅速剧烈燃烧起来,后金官兵霎时身陷火海死伤惨不忍睹。《明季北略》记载:“火星所及,(后金军)无不糜烂,延烧数千人”。就这样凶悍的后金军再次被英勇顽强的宁远军民打退下去。

几经反复攻杀,战死于宁远城下的后金官兵死尸堆积如山。后金军不得不派出士兵抢走城下己方尸体,再运至城西门外砖窑焚化。攻势连遭挫败以及惨重伤亡让后金军锐气大挫,因惧怕明军猛烈炮火曾经英勇无畏前仆后继的后金士兵,此刻竟变得全无斗志且还畏葸不前,甚至出现了后金酋长“持刀驱兵”的反常情况。惊惶的后金士兵刚被将领勉强驱至城下转身便撒腿往回跑。努尔哈赤见屡攻不利也无可奈何只得暂停攻城,撤军于宁远城西南五里的龙宫寺扎营。双方激战至第二日,后金军已成强弩之末再无力攻城,此时后金军失利已成定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