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传首九边
此事过后,王化贞、张鹤鸣借机大肆抨击熊廷弼坐失收复失地良机。包括很多当代学者也认为熊廷弼的做法不妥,这些人认为正是明军举而不发,才使得后金得以全力以赴去应对袭扰其后方的毛文龙。并戮力镇压辽河以东各地反抗斗争,白白浪费镇江奏捷后的大好局面。但笔者坚持认为熊廷弼的做法并无不妥,反而是当时最为冷静正确选择,笔者总结理由有三:
其一、王化贞治军无方。王化贞“为人騃而愎,素不习兵,轻视大敌,好谩语”,根本就不是统兵打仗的料儿。全因兵部尚书张鹤鸣偏袒同党对其深信不疑,王化贞方才攫取到兵权。自其掌军以来“文武将吏进谏悉不入”,“一切士马、甲仗、糗粮、营垒俱置不问”,麾下十余万将士始终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此外王化贞身为明军主帅,却心智浑浑毫无识人之才、用人之法。就算误打误撞用对了一个毛文龙,多少有些作用也是事倍功半。这毛文龙为人一向骄恣桀骜难驯,于皮岛敛权专制不说还不许朝廷派驻文臣监理,平日只知索取粮饷无数。后来袁崇焕忍无可忍把毛文龙杀了。试想毛文龙若起初就在熊廷弼、袁崇焕这样严帅治下,又岂敢如此放肆。除了毛文龙,王化贞最引为心膂的就是部将孙得功。但王化贞做梦都不会想到,他所器重的心腹孙得功早就被李永芳收买成了后金谍工,专门潜伏于王化贞身边替后金收集明朝方面的各种情报。有如此无能昏庸统帅,其治下军队数量虽众又岂能堪战。
其二、察哈尔林丹汗不足以为援。王化贞只想投机取巧,押宝在察哈尔蒙古林丹汗身上。还言之凿凿虎墩兔(即林丹汗)可助兵四十万。说来真是可笑,察哈尔部蒙古在土蛮汗时兵力才控弦五万。至林丹汗鼎盛时部众也才六万户或六固山。察哈尔部蒙古总人口都不及王化贞所言的四十万,真不知这四十万助兵他是怎么吹出来的。再者,林丹汗确实不满后金迅速崛起,也愿意与明朝联手对抗后金。但林丹汗同样面临着来自其它各方面的威胁,其中即有右翼蒙古、内喀尔喀蒙古的威胁,更有来自察哈尔蒙古内部的威胁。这些内忧外患已经让林丹汗捉襟见肘甚至力有不逮了,他还能有多大精力、多大兵力可供投入到后金方向哪!当王化贞竭力鼓动朝廷出兵收取辽河以东失地时。果然如熊廷弼所言,“西部(察哈尔蒙古)不可恃”。王化贞苦苦等待,“西部竟不至,化贞兵亦不敢进”。在随后的广宁之战中林丹汗倒是出兵了但也就派出三万骑兵援明,其中两万因雪阻未至,那一万尚未赶到广宁便已失陷。
其三、明军准备不充分。熊廷弼曾深刻指出,察哈尔蒙古不与明朝统一调遣,进军方向也是一北一南各不相同,加之两军相距二百余里如何能做到有效配合。即使后金没有像萨尔浒之战那样将全部兵力都压在明军方向,明军也不免要与后金军恶战一场。像后金这样的劲敌是绝不可轻视的,要想与其一战“必使兵马、器械、舟车、刍茭无一不备,而后克期齐举”。只有如此才能做到“进足战,退亦足以守”。而当时明朝方面,经抚不和导致战场指挥混乱,而且连人马、器械都尚未足备的情况下。明军贸然出击极有可能乘兴而去,败兴而归,重演一次萨尔浒之战式惨败。明军若再败,广宁不保,辽西必陷。兹事体大,熊廷弼怎能不谨慎。
综合以上三点,笔者认为,熊廷弼力阻朝廷出兵无疑是正确的。只可惜满朝昏聩又能有几人理解体量熊廷弼!明军虽未贸然出击辽河以东,但经抚不和的另一个恶果逐渐显现出来,即战守之策始终未定;守辽将士无所适从,耽延了辽西军事战备。就在明朝因经抚牴牾不和而朝会商议经抚去留问题时,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向辽西杀来。战势骤然紧急,明朝也就不提调走熊廷弼的事。要命的是明朝也没调离那中看不中用的王化贞。而是和稀泥似地硬要二人通力协作共抗强敌。经抚不和已成水火难容之势,二人又如何能合力抗敌,这不是扯淡吗!因着明朝在辽西部署决策中频频失误,明军注定又要大败一场。
再说后金方面,明朝满朝文臣武将中,努尔哈赤唯独对熊廷弼是既怒且惧,大骂其为“熊蛮子”。得知熊廷弼重任经略,吃过熊廷弼不少苦头的努尔哈赤格外谨慎,不敢轻易出兵辽西。然而通过后金各处谍工,得知到辽西方面经抚严重失和、战守两不相让、广宁军备废弛、辽河布防薄弱等情况后。努尔哈赤心中大喜,遂决意渡辽河攻取辽西。为出击辽西,努尔哈赤先是平定辽河以东各地的汉民反抗浪潮,又击退了毛文龙对辽东的不断袭扰。再经大半年厉兵秣马精心准备。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正月十八日,努尔哈赤亲率后金军六万(一说十万),向辽西重镇广宁发起进攻。明朝为坚守广宁,设置了三道军事防线试图抵挡后金。分别是:沿三岔河布防的第一道防线;由广宁外围的西平堡、镇武堡、镇宁堡等要塞堡垒构成的第二道防线;再有就是以广宁坚固的城防工事作为第三道防线。在兵力部署上,经略熊廷弼领所部五千明军驻扎右屯卫;巡抚王化贞则统领重兵驻扎广宁;总兵刘渠率领兵二万驻守镇武堡;总兵祁秉忠率军一万驻守闾阳驿;副将兵罗一贵、参将黑云鹤引军三千驻守西平堡。大战之前,经略熊廷弼、巡抚王化贞与各个城堡事先约定:“各坚壁勿战,有急互相应援”。之所以要强调“坚壁勿战”,是因明朝吸取了先前野战中屡次败于后金的教训,寄希望能依托城防工事来消耗及抵御后金军。虽说明军对策显得有些消极但也是实在没辙了!在王化贞胡乱瞎折腾下,明军那十余万人马若真拉出城去与后金铁骑野战对决,肯定不是对手。
二十日,后金大军进抵三岔河(即辽河下游)。三岔河江面宽阔水势汹涌,朝鲜人称,若乘船入三岔河,“周回顾望,野天一色,四际无山,浩浩荡荡,恍如乘船大海中”,正因如此明朝特意挑选三岔河作为抵挡后金军的第一道防线。然而努尔哈赤精心挑选的出兵日期正值天寒地冻的正月,三岔河河面早已结成厚厚冰层,骑兵驰行如履平地。原本浩荡无垠的天堑此时化为通途,哪还能拦住后金军。于是后金军轻松突破明军沿三岔河布设的第一道防线,随后兵锋直指明军第二道防线西平堡。二十日申时,后金军兵围西平堡。驻西平堡明军参将黑云鹤刚愎自用不听副将罗一贵劝阻,执意出城迎敌。结果黑云鹤战死,所部将士也被歼灭殆尽。副将罗一贵则率领西平堡剩余明军坚壁固守,与后金军展开激烈攻防。罗一贵及西平守城明军打得极为英勇顽强。但须说明一点,后金军也并没有全力以赴攻城。因为努尔哈赤蓄意于此围点打援,他认为只有将明军引出坚城壁垒,才能更好地发挥后金军野战专长。
可熊廷弼并没有上努尔哈赤当,依旧坚守城防拥兵不动“不急救西平”。倒是绣花枕头王化贞很快就中了诱敌之计。王化贞轻信后金谍工孙得功献策,误以为后金此时久攻西平不下,可正好发兵使敌腹背受敌。于是王化贞“尽发广宁兵付祖大寿、孙得功往会(驻守闾阳驿的)祁秉忠进战”。事已至此熊廷弼也无法挽回,他只好发硃书牌“遣高国祯等督(驻守镇武堡的)刘渠撤营进兵”。就这样除了驻扎右屯卫的熊廷弼所部外,明朝驻守广宁及其附近镇武堡和闾阳驿的军队全都开出到城堡之外。自行放弃坚城利炮的优势不说,明军主力主动进至旷野寻机与后金野战对决。这是典型的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明军做出如此弱智举措着实让人扼腕叹息,可后金将士们那真叫个喜出望外啊!得知明军悉数出城来援西平堡,努尔哈赤当即将后金军一分为二。一部继续围攻西平堡,另一部则开往平阳桥方向迎击来援明军。
兵出广宁、闾阳驿、镇武堡的明军会和后,由总兵官刘渠、祁秉忠,副将刘征、鲍承先,参将麻承忠,中军祖大寿,游击罗万言、李茂春、孙得功等统领。并于二十一日,在平阳桥以东的沙岭同后金军遭遇,明军随即列阵迎敌。在后金谍工孙德功推怂下,刘渠所领的镇武堡军、祁秉忠所领的闾阳驿军先行出战。刘渠、祁秉忠二人不知是计,领所部三万将士向后金军发起冲锋。就在刘、祁二军与后金军激战正酣之际,孙得功突然于阵后高喊,“兵败矣”并第一个“以骑兵先溃”。孙得功溃逃时故意冲乱了明军阵型致使己方全军大乱,史称“(明军)各营俱起”。趁着明军阵脚溃散后金军立即“以铁骑冲后军”,明军再难抵御顷刻间土崩瓦解。后金军进而对明军溃兵一路尾随追杀至平阳桥。明军此战损失非常惨重,“(总兵)刘渠坠马死,(总兵)祁秉忠扶疾力战,中流失创重死”。副总兵麻承宗亦战殁于沙岭,副将鲍承先败走,隐匿数日后出降。副将刘征“手刃十余贼而死”,祖大寿则败走觉华岛。经此一败,明军白白损失大批有生力量不说,士气也大为受挫。辽西战场态势对明朝越发不利。
我们再说后金,努尔哈赤于野外击败明援军后,集中全部兵力继续围攻西平堡。攻打西平堡的后金军兵力远多于守城明军。尽管敌众我寡兵力悬殊,可明将罗一贵始终无有畏惧。他先是怒斩李永芳派来的劝降使者,而后指挥为数不多的明军照旧顽强抵抗。后金军先是发火炮轰击,继而又拥楯车竖云梯攻城。守城明军于城上发炮还击,杀伤大量后金军兵士。根据《明实录》记载,攻守双方打得异常惨烈。“罗一贵固守不下,杀奴数千人……奴尽锐攻之,相持两昼夜,(明军)用火器杀贼,积尸与墙平,会一贵流矢中目,不能战,外援不至,火药用尽,一贵北向再拜曰:‘臣力竭矣!’遂自刭”。西平堡终因矢尽援绝而被攻陷,努尔哈赤既恼怒罗一贵顽抗抵抗,又痛惜在夺取西平堡时所付出的重大人员损失。破城后,“奴(努尔哈赤)尽屠西平”并杀八牛祭,以告祭战死在西平堡的后金八旗将士。罗一贵以微弱兵力依托坚固城防竟能够杀伤后金数千将士。试想如若其余明军都能像罗一贵那样凭借坚城据守的话,后金军还得多死多少人哪?努尔哈赤或因知难而退,放弃广宁乃至辽西也未尝不可能。但现实是因着王化贞庸劣无能,明军不光于野战惨败于后金,偌大广宁城也不战而丢。
二十二日,游击孙得功、千总郎绍贞、陆国志、守备黄进等率败兵残将逃回广宁。回城后孙得功在城内立即到处散布,后金军马上就要杀到广宁的谣言,搞得广宁“城人惊溃”。城中军民携带家眷争相恐后夺门出奔,闹得满城混乱不堪。自命不凡的草包王化贞竟对此毫无所知,反委以孙得功保卫广宁重任。孙得功接受任命,“即发炮,堵城门,封银库,封火药”,准备向努尔哈赤献城。作为觐见努尔哈赤的另一件厚礼,孙得功企图活捉王化贞再献于后金。当然了对于这一切叛乱图谋,庸才王化贞依旧没有察觉全然蒙在鼓里。就在王化贞于书房中整理文书时参将江朝栋突然闯入,王化贞大声训斥他无礼。江朝栋哪里还顾得解释大声喊道“事急矣,快走!快走!”说完拽着王化贞来到马厩但见马匹都已被叛军盗走,只剩两只骆驼。江朝栋便用骆驼载着王化贞及行李向城门奔去。此时孙得功的叛军已经控制了城门,江朝栋带领数十名骑兵杀退了守卫城门的叛军,才使得王化贞逃出广宁。根据《明实录》记载,仓惶逃命的王化贞在大凌河狼狈地遇上了熊廷弼。王化贞也顾不得什么形象,忙不迭向熊廷弼哭诉,熊廷弼冷笑道:“六万军荡平辽阳,今竟何如?”一席话把那狂妄自大的王化贞说得羞愧难当无地自容。孙得功叛据广宁时努尔哈赤由于刚在西平堡遭到较大损失,未敢策骑轻进只以哨骑探广宁虚实。当广宁迎降消息传来后,就连努尔哈赤也大为吃惊。虽然从李永芳那里努尔哈赤知道了孙得功谍工身份。但偌大广宁城如此这般被孙得功轻易拿下。努尔哈赤还是有些半信半疑,这会不会是熊廷弼、王化贞在耍什么圈套,故意引自己上钩哪!兵者诡道,不可不防。直到经多次派人确认情况无疑,二十四日,努尔哈赤方率军进入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