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席卷辽东 - 图腾海东青 - 折冲万里01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图腾海东青 >

第94章席卷辽东

固若金汤的沈阳城只一天就陷落了,这倒不能归咎于沈阳明军无能。毕竟守城将士战至到最后一刻,他们真得尽职尽力了。沈阳所以会很快失陷,实在是努尔哈赤这个对手太过狡猾太难对付。但努尔哈赤统兵向沈阳进军时,沿途明军望风而逃甚至不战自溃就实在说不过去了。而这也从侧面说明熊廷弼去任离职后,辽东明军士气的低落萎靡,同时也是明朝日趋腐朽没落混乱不堪的真实写照。可泱泱大明毕竟掩有亿兆苍生,怎会无有万千忠勇之士哪!大浪淘沙始见金!经过明末辽东战场上血与火的砥砺洗礼,明朝方面即暴露出一堆贪生怕死怯懦无能的卑劣鼠辈,同时也涌现出众多英勇无畏舍生报国的志士仁人。正是这些忠勇之士用自己铮铮铁骨和飒飒英魂,于明末乱世的辽东大地上,演绎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得知后金大军进逼沈阳。辽东经略袁应泰忙命总兵陈策、童仲揆等,率领川兵、浙兵共万余由辽阳北上援沈。又遣总兵李秉诚、朱万良等统兵四万从奉集堡进发支援沈阳。照理说,陈策、童仲揆和李秉诚、朱万良四人同时受命援沈。可奉集堡至沈阳的路程只有从辽阳到沈阳的一半,所以应当奉集堡援军最先赶到。但李秉诚、朱万良二人贪生怕死刻意缓慢进军,使得奉集堡援军大大落后于兵出辽阳的陈策、童仲揆部。然而辽阳援军火速行至浑河桥时,得知沈阳已被攻陷救援失去意义。主将陈策、童仲揆传令回师辽阳,可周敦吉、秦邦屏等将领义愤填膺纷纷请战。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补遗》记载,“诸将皆愤怒曰:‘我辈不能杀敌救沈,乃在此三年何为?’”见部下斗志高昂且求战心切,陈策、童仲揆收回成命并引军渡河。努尔哈赤得知明朝援兵已至,急忙发兵向渡河明军猛然扑去,惨烈的浑河之战由是而发。

辽阳援军战斗意志非常高昂,可不知何故,渡河后辽阳援军却摆出一个十分奇怪的阵型。明石柱土司副总兵秦邦屏、游击周敦吉等引八千川兵在浑河桥北立营。而总兵陈策和童仲揆及副总兵戚金、张明世等领另外三千浙兵驻扎于桥南。明军多为步兵不善机动,按说应该合兵一处,这样可防止遭到后金骑兵分割包围。既如此明军为何还要刻意分营而立哪?笔者认为陈、童、周、秦四将统兵多年,自然晓得合兵分兵的利弊。他们所以会选择分营而战,完全是为了更好发挥各自兵种战力。川兵主要是四川石柱土司秦良玉亲手训练的白杆兵,善使白杆枪擅长山地作战而且精劲勇悍此前屡立战功。浙兵前身是由大名鼎鼎的戚继光亲手缔造的戚家军,向来军纪严明武器先进作战骁勇。虽说川兵、浙兵都是明朝最为精悍的步兵。但两军操练作训却自成体系,二者战术技能也多有不同,正因如此导致两军并不适于合兵作战。

萨尔浒之战时老将刘綎就曾明确提出,其部所辖川兵、浙兵、土司兵、朝鲜兵兵源太杂,不易于统一调度不说,反会互相干扰。刘綎也因此多次提出多调川兵赴辽并全归其指挥,刘綎豪言,“给俺两三万川军,俺可以独当奴酋”。其实刘綎所求所请完全切合实际,可怎奈朝廷不听杨镐就是不允!不然的话萨尔浒之战的结局或许真将改写。再有一点,浙兵本意是要随川兵渡河,而后两军在于浑河北岸分别列阵。可正当周敦吉等将统领川兵刚登浑河北岸还没站稳阵角,南岸浙兵又尚未过桥渡河时,风驰电掣般的后金大军便突然杀至。努尔哈赤赶到后看见明军正在渡浑河。努尔哈赤深谙兵法韬略,当此关键时刻他岂能让明军全部从容渡过!他忙命右翼兵围攻桥北川兵,另派一支军队截断浑河桥切断桥南与桥北联系。就这样川、浙两军被迫隔桥分列于浑河两岸,彼此间也无法有效互相支援。倘若努尔哈赤再晚到一刻,使得川、浙两军都能渡河并且毗邻而营互为掎角的话,那战场态势将对后金军更为不利。

川、浙两军被后金军分割包围,努尔哈赤立即以五万优势兵力猛攻桥北八千川兵。川兵虽少但锋锐却不亚于后金铁骑而且打起仗来各个殊不畏死。后金军也不习惯川兵所使用的白杆枪,素以野战称雄的八旗铁骑连续多次强攻都为川兵击退。包括清朝官史在内的众多文献,都对于此战中川兵英勇表现顽强予以极高评价。《满文老档》记载,“明之步兵,皆系精锐兵,骁勇善战,战之不退,我参将一人、游击二人被擒”。清人谷应泰《明史记事本末》记载,“(川兵)诸将奋勇迎击,败白标兵(即白旗),又败黄标兵(即黄旗),击斩落马者二三千人”,“川兵营甚坚”。后金军不仅多次进攻无果,在与川兵激烈厮杀中后金军也付出很大伤亡。据《全边略记》和《山中闻见录》记载,八旗兵被川兵打得“纷纷坠马”,“死于枪弩者数千人”。然而不甘失败的后金军又接连组织数次进攻,但同样未能突破川军防线。

根据《清太祖实录》记载,见到川军如此骁勇能战,努尔哈赤即出乎意料也十分焦急,忙调“后军往助”,后金红旗兵在会合其他各旗兵力后将川兵团团围住。以众击寡的后金军试图用兵力优势压垮川兵,可激战多时彼此间仍就难分胜负。双方将士各个饥肠辘辘都在透支自己最大体能,凭借着毅力支撑继续厮杀。当此关键时刻李永芳找到沈阳城中被俘明军炮手,亲自给他们解开捆绑人赏千金。令明军炮手居高临下猛轰浑河北岸浴血奋战的川兵。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补遗》记载,大炮猛轰下猝不及防的川军“无不立碎”,战场态势也随之逆转。待川兵遭猛烈炮火压制,努尔哈赤又命后金骑兵趁势从川兵两翼夹击。血战至此,饥饿疲敝且体力严重透支的川兵再难以支持大部被歼灭。副总兵秦邦屏、游击周敦吉、参将吴文杰、守备雷安民等皆力战而死。周世禄、邓起龙、袁见龙等将带领少数残兵夺桥退入浙营。

当浑河北岸的明军与后金军殊死血战时。被隔于浑河南岸的浙兵看得真真切切,但就是难以出手相助。只好抢时间布列战车铳炮掘壕安营,准备在南岸与后金军决一死战。在艰难地消灭北岸川兵后,努尔哈赤马不停蹄地领军渡过浑河,再将南岸浙兵重重包围起来。经过北岸血战,此时后金军已然被川兵的骁勇猛劲深深震撼。就连努尔哈赤也心有余悸,再三告诫刚刚惨胜的部下们“勿轻敌”并特意强调“仲癸所将皆川兵”。正当后金军在那儿忌惮不已慎之又慎之时,从奉集堡进发救援沈阳的四万明军总算姗姗赶到。别看这四万明军瞅着特威风凛凛,“俱执丈五长枪及铦锋大刀,身着盔甲,外披棉被,头戴棉盔,其厚如许,刀枪不入”。可他们就在距战场几里的白塔铺踟蹰不前,“既不能解沈阳之围、又不能救南兵之覆”。但他们的出现仍令努尔哈赤非常担忧。为免遭腹背受敌困境,努尔哈赤令大贝勒代善率领右翼八旗全力围攻浙兵,又命四贝勒皇太极、长孙岳托率领左翼八旗迎击明奉集堡援军。统领奉集堡援军的李秉诚、朱万良果然是个十足草包,刚跟皇太极、岳托的左翼八旗一接触便率所部明军狼狈溃逃。皇太极从容追击四十余里,“沿途斩首三千余级”后乃还。等至击退奉集堡明军,努尔哈赤重又将后金军全部兵力,尽都投入到对浑河南岸浙兵的猛烈围攻中。

其实浑河南岸战况比北岸还要激烈得多。陷入后金军重重围困的浙兵,从容熟练地使用火器大量杀伤后金军,后金军仅落马者就有近三千人。火药用尽后双方旋即短兵相接,战斗打得异常酷烈。上至总兵陈策、童仲揆,下至普通士卒尽皆殊死一搏誓不投降。只因寡不敌众,孤军奋战的明军将士越杀越少。两军殊死肉搏中,总兵陈策在格杀十余后金兵后英勇阵亡。总兵童仲揆杀出重围后急派部将赴辽阳求援。经略袁应泰此前曾派参将王世科率兵五千增援沈阳。不料五千援兵还在途中就被后金军全歼。庸碌无能的袁应泰据此认为救援沈阳已无望再派援兵只会徒然送死,白白损耗宝贵兵力影响日后辽阳防守。任凭童仲揆部将为求救兵而叩头流血,经略袁应泰就是死活不派一兵一卒。辽东巡按张铨见状也气得拍案而起,可固执己见的袁应泰依旧不肯发援兵。在苦盼援兵迟迟不至情况下,已成功突围的总兵童仲揆与副总兵戚金,二人不忍独生抱着杀身成仁信念,重又杀进遭后金军围困的军阵中奋勇搏杀直至壮烈战死。同死此役的将领还有袁见龙、邓起龙、张名世等,参战川、浙两军官兵无一贪生投降,全部英勇牺牲。而后金军为歼灭浑河南岸明军,又付出死伤近三千人的沉重代价。

浑河大战是明清战争史上一场空前惨烈的血战,而且交战双方均都给予了此战极高评价。

其一、此战给予后金较大杀伤。川浙两省万余铁血健儿顽强抗击数倍于己的后金八旗兵,虽陷于死地却仍能殊死奋战极为英勇壮烈,并取得与后金军杀伤大体相当的难得战果。朝鲜《李朝实录》曾明载,此战中“虏之死伤亦相当”。清朝官方文献《满文老档》及《清太祖实录》亦记载,后金方面此战遭受很大伤亡。浑河血战后努尔哈赤率部撤回沈阳城,屯兵休整达五日。为安抚军心除照常按功行赏外,努尔哈赤还特意于十六日专门大会祭奠阵亡将士。仅后金军阵亡将领就包括:雅巴海、布哈、荪扎泰、巴彦、雅木布里、实尔泰、郎格、图木布、达哈木布鲁、旺格等共十人。单凭浑河大战对后金军造成大量杀伤,明军此战虽败犹荣。

其二、此战力挫后金锐气。后金军在浑河遭逢劲敌虽然最终取胜,但其间经历数次恶战、多次失利,战场态势险像环生。后金军也是殊死一搏方才险胜。根据《满文老档》及《清太祖实录》记载,素以善打硬仗著称的后金军,在浑河之战中居然出现将领被俘以及将士畏敌不前的情况。这令努尔哈赤恼怒不已并于战后严惩相关败军之将,革去参将拜音达里、游击伊郎阿之职,罪状即是“不战而败走”,“率吾常胜之军,望风而走,以失锐气”。清人魏源为此发出感慨,“是役,明以万余人当我数万众,虽力屈而覆,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朝鲜文献亦称,“虏中言守城之善莫如清河,野战之壮莫如黑山(即浑河)”,“虏至今胆寒”。后金对浑河之战中的川兵如此痛恨,以至后来公开悬赏“拿获川兵一名者,赏银十两”。

其三、此战大大振奋了明朝军民士气。明朝方面对川、浙明军的英勇壮烈表现同样倍感自豪。《明熹宗实录》特为赞许道,“自奴酋发难,我兵率望风先逃,未闻有婴其锋者,独此战,以万余人当虏数万,杀数千人,虽力屈而死,至今凛凛有生气”。然而浑河血战在展现出明军罕有的英勇血性之余,同时也再次暴露出明军腐朽无能的另一面。试想,如若李秉诚、朱万良的四万奉集堡明军能够配合川兵、浙兵行动,并能像川兵、浙兵般奋勇厮杀死战不退的话。那浑河之战的最终结果很有可能就是明朝获胜了。即或不然明军也必能重创后金军主力。届时总兵力有限且后备力量不足的后金就算不会撤出沈阳,也不可能再去威胁辽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