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席卷辽东
经过短暂修整,胃口越来越来越大的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八旗铁骑再向明朝发起新一轮进攻。首先攻击目标,就是横亘在后金与叶赫部之间的明辽东两座重镇开原和铁岭。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六月十日,努尔哈赤率军四万大举进攻开原城。当时开原城主官开原道韩原善早就吓得溜之大吉,跑到山海关内避祸去了。留守开原的副官郑之范也不过一个只会贪赃枉法的无能鼠辈,史书说他“赃私巨万,天日为昏”。负责驻防开原的武将,就是那个惨败于萨尔浒的原明北路军主将马林。此时马林正受朝廷戴罪降职处分,整日里惶惶难安根本没心思去部署守城。防守开原明军连最起码的武器军械都不足,很多没有武器的士兵居然只配发根棍子敷衍了事。因数月不见粮饷,许多士兵饥饿不堪被迫杀马充饥。史载,“各军衣物尽变,马倒人逃”。这样一支窘困不堪队伍毫无军心士气可言,又何谈什么抗敌据守?
再说后金军,当时正值雨季道路泥泞河水暴涨,这导致人马行进非常艰难。但努尔哈赤仍旧决定率众将士冒雨前行。为迷惑开原守军,努尔哈赤派出一小股士兵向沈阳方向佯动,制造后金军意欲攻打沈阳假象。同时又派出哨探侦察开原方面情况。哨探很快回报,开原一带没有下雨河水很浅人马也可以渡河。努尔哈赤听后大喜,当即统领后金军悄悄向开原城扑去。叶赫部探知到后金军行动,急忙派人通告开原明军。署理开原军政事务的郑之范真不愧为酒囊饭袋中的优秀典范。他不仅没有组织守军赶快加强开原防御,反倒愚蠢地以谎报军情为由,命人用鞭子将叶赫使者抽走。白白丧失了备战御敌最后机会,事到如此开原城无救矣!
六月十六日,后金军犹如从天而降出现在开原城下,旋即竖起云梯四面围攻。当时守将马林正“勒兵巡边”,明军尚存战马也都放于城外荒地吃草。但见后金军杀至,毫无防备的开原明军顿时仓皇失措甚至连城外战马都猝不及收。巡于城外的马林自知萨尔浒之败他已罪咎难逃,如若开原再失他必被朝廷论死。既然横竖一死,马林索性率部下拼死回城救援,在后金军截杀下最终马林战死于开原城下。面对后金军猛烈攻势,开原城百姓没有退缩坚决站在官军一边,以简陋武器与全副武装的后金军殊死搏杀。在同仇敌太的明朝爱国军民英勇抵抗下,后金军猛攻整整三个时辰也未能突破开原城防。就在战势陷入胶着时,提前潜入开原的后金谍工突然于城内响应由内打开城东门,主攻东门的后金军趁势蜂拥而入,开原城陷落。
明军副将于化龙、参将高贞、游击于守志、守备何懋官等及以下五千官兵战死。守臣郑之范出北门逃脱,后来被明朝逮捕死于狱中。直至开原业已失陷,明朝由铁岭派出的三千援军方才匆匆赶来但很快便被代善所部击走。后金所以能够顺利攻取开原,秘密潜入城中的谍工发挥了重要作用。明臣王在晋在《三朝辽事实录》中发出慨叹,“开原未破,而奸细先潜伏于城中,无亡矢遗镞之费,而成摧城陷阵之功。奴盖斗智,而非徒斗力也”。智取开原后,努尔哈赤好言招降了俘获的原明朝六位将官,除归还其被掳妻子外又大度地赏赐众多奴婢、牲畜和财物。从中可知对于肯归顺自己的人才,努尔哈赤确实能够做到不计出身、不拘一格。
可与此同时努尔哈赤在破城后,也尽显其本性凶残的另一面。因恼怒开原民众坚决抵抗,努尔哈赤命后金军大肆烧杀掳掠三天。《明神宗实录》详细描述了开原遭屠时的惨相,“杀掠士民男妇大约不下十余万口,城中藏匿获生及逃出者,仅约千人。一时惨毒景象,见者刺心,闻者酸鼻”。面对后金军残酷暴行,开原百姓们展现出一种宁死不屈的民族高尚气节。根据朝鲜《光海君日记》记载,“开元城中最多节义之人,兵才及城,人争缢死,屋无虚梁,木无空枝,至有一家全节,五六岁儿亦有缢死者”。每每读史于此笔者都会不禁慨叹,开原百姓烈烈义举着实可歌可泣震人肺腑。也让笔者看到民众何其刚烈、民心何其可用!有如此铁骨铮铮的忠勇百姓支持,倘若守城将官贤达战备妥当再引民众为援,后金又岂能轻易破城。
开原陷落后,铁岭就成为明朝位于辽北硕果仅存的重镇。明朝深知倘若铁岭再没,自己手中能够威慑后金的前沿基地可就尽失了,辽东局势将会更加危急。明朝为保住铁岭也在做着最大努力,积极调兵遣将修葺备战。然而在极为关键的择将选帅上,明朝再次犯下任用不当大错。当年杨镐在朝鲜蔚山被侵朝日寇打得大败,杨镐隐瞒败讯不报不说还谎报军功。因事情败露遭罢职但仰仗着朝廷阁臣的裙带关系,杨镐不久便复出并被保举为辽东经略,寄望他能剿灭后金借以殊勋赎罪。结果哪,庸碌无能的杨镐害得明军惨败萨尔浒。更难以想象的是萨尔浒大战惨败后,似杨镐这样酒囊饭袋依然窃据着辽东经略要位。毫无识人之能的杨镐与巡抚周永春上书朝廷。保举李成梁第三子李如桢为辽东总兵,并由李如祯镇守辽北重镇铁岭。而杨镐所给出貌似合理的理由竟是李成梁家族出自铁岭,若以成梁子镇守铁岭可保无虞。
殊不知李成梁虽是虎父不假,可他儿子李如祯却偏偏是个犬子。李如祯生来就是个纨绔子弟,全凭仗着父亲封荫,才得以在京城锦衣卫供职执掌锦衣卫南、北镇抚司。在京城任期间李如祯不知兢兢业业奉公职守,反倒整日里骄纵跋扈胡作非为。李如祯甚至曾干下因无事醉酒乱放枪炮以致惊动皇城大内的荒唐事。后来靠着父亲李成梁在朝中权势和人脉关系,李如祯轻易免去责罚仅计小过。就这么个“未历行阵,(素)不知兵”的李如祯,却被杨镐视为防守铁岭的最佳人选。笔者认为这倒不是杨镐真得眼瞎了,实是杨镐在刻意拉帮结派夤缘攀附。此时大明朝堂上已然朋党林立,用人多凭裙带关系。这种不论优才干济,只论朋党亲疏的用人方式,必然会导致庸碌怂人窃据要害职位的情况出现。反观后金统治集团,事事处处总能做到知人善任、精诚团结。两相比较之下,明朝与后金高低胜负其实已见分晓。不学无术的李如祯调任辽东后不仅不去铁岭履职防守,反倒将自己妻小亲族连同财产家私尽数迁往沈阳。而李如桢也整日驻于沈阳只知道莺歌燕舞饮酒作乐。有了李如祯作榜样,铁岭豪门大户们亦纷纷效仿而去。车载马驮过后铁岭城中一片空虚,只留下广大官兵和平民百姓于孤城困守。是时留守城中的百姓人心惶惶,官兵更是无心备战,铁岭城尚未见仗业已自行先乱。
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七月二十四日,努尔哈赤率五万军经三岔儿堡入边,直扑铁岭。铁岭守将探知后金军动向立即派人快马飞报李如桢,其实李如祯只需一夜便可率援军赶至铁岭。只要援军能及时赶至,就能与铁岭守军形成对后金军的内外夹击之势。后金纵使不败也必定损失不菲,起码铁岭城不至于很快陷落。而这也正是努尔哈赤最为忌惮的,因担心明援军于背后袭击,努尔哈赤率军“缩朒观望”,“延至二十五日申时”才敢进至新兴铺一线。再说龟缩于沈阳的李如祯虽然贪生怕死,但也知道身为辽东总兵官如若坐视铁岭不救,日后必遭朝廷治罪。思来想去李如祯只好硬着头皮亲自率军往援铁岭。然而畏敌如虎的李如桢为求避战刻意动作迟缓畏葸不前。白白贻误宝贵战机不说,亟待救援的铁岭城也很快失陷。
后金军兵围铁岭后立即推着楯车、云梯展开猛烈进攻,守城明军则在游击喻成名、李克泰率领下予以顽强抵抗,战斗一度进行得异常激烈。两军大战至辰时,已被努尔哈赤收买的奸细明军参将丁碧打开北门放后金军入城,铁岭城遂至陷落。游击喻成名、李克泰、吴贡卿、督防判官涂必达等先后战死。一同战死的,还有城中四千余英勇不屈的明军官兵。至于城内居民男女被杀及被俘者近万余。战后很多人都将铁岭失陷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叛将丁碧,但笔者认为丁碧叛变因素只能占一小部分,根本原因还是明朝彻头彻尾的腐败。同为生活于一方水土的百姓,为何开原民众可以尽皆死义,唯独铁岭出了丁碧这样败类?实在是似李如祯这样庸碌无耻之徒肆意胡作非为所致。从丁碧角度来看,凭什么你肩负防守重任的李如祯,可以携带妻儿眷属及金银细软跑到沈阳避难,还天天花天酒地尽情享乐。却留我丁碧和一家老小在铁岭孤城替你送死。为这等贪生怕死狗官,为这样腐败透顶朝廷赴死,别说丁碧,换成任何人谁肯甘心,真不值啊!所以莫责丁碧献降至铁岭陷落,要怪只能怪明朝自己太过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