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决胜萨尔浒 - 图腾海东青 - 折冲万里01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图腾海东青 >

第85章决胜萨尔浒

再说明朝经过九个月忙不迭地调兵遣将,各路明军陆续汇集于辽阳。相比于明军,后金总兵力原本为六万,可经清河之战减员至五万多。而明军集结兵力共约十二万(一说十一万),大体是后金军兵力两倍。明军在数量上确实占有优势,却远没有达到数倍或十数倍于敌的悬殊程度。但有一点需注意,这些明军都是明朝从全国挑选的精锐。以此论之明军在整体战力上还是要强于后金军。此战明军如若能成功堵住后金军迫使其与明军主力对决,笔者认为明军胜算是要大于后金军的。可问题来了,该如何堵住后金军主力并防止其转移流窜哪!明军提出的方案是“兵分四路,分进合击”。四路明军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出击,而后会师于赫图阿拉城下。这时明军再充分发挥自身兵力及火器优势,聚歼困于孤城的后金军。

笔者相信,如若四路明军真能成功会师于赫图阿拉城下,努尔哈赤还有后金政权必是在劫难逃了。但“分进合击”的进剿策略非常讲究各路协同一致及互相配合,既不可冒进又不可滞后,否则极易化成一盘散沙难以形成合力。可当时正值农历二月隆冬季节,辽东天寒地冻大雪纷飞道路闭塞泥泞,根本不利于各路明军齐头并进,实在不是进攻后金的好时机。不幸的是明朝偏偏选择在此时出兵。那这又是为何哪?究其原因共计两点:其一、辽东太过偏远,从内地输送给养非常困难亦耗费巨大。本已财政紧张的明朝无力长期供养集结于辽东的征讨大军。其二、朝廷求胜心切又太过轻视对手,自以为王师所至必定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具体来说,朝廷首辅方从哲深恐师老财匮,便与兵部尚书黄嘉善等连发红旗催杨镐发起进攻,尽快结束辽东战事。而杨镐又是个庸懦昏聩、骄躁寡谋的主儿,权且不顾战场实际态势只知一味盲从上司指示。起初拟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二月二十一日,向后金发起进攻。又因天降大雪,杨镐再将日期推至二十五日。明将杜松以为风雪正劲大军失路,“请缓师期”,冥顽不化的杨镐坚决不许。老将刘綎也以未谙地形为由再请缓师。结果刚愎自用的杨镐勃然大怒悬尚方剑于军门,告诫诸将务再多言。从首辅方从哲,再到辽东经略杨镐俱都一再催逼诸将发兵。除了节省庞大开支,就是朝廷上下普遍认为此战稳操胜券,全然没有做失败打算。盲目乐观之余忘了骄兵必败古训。总之两点原因相综合,让明朝做出最坏选择。

毫无统帅才能的杨镐既不能知兵又不能料敌,对战场环境、天气变化更是一概不顾,全凭侥幸心理作战妄图取胜,这仗哪能打得赢!而且在错选出兵日期后杨镐还干下一件大蠢事。为威吓后金,自诩必胜的杨镐竟在邸报中署明明军进攻日期和线路。如此机密之事闹得天下皆知,更别说后金方面了。史载,正闲赋在家的明末名臣徐光启得知此事后,于惊愕中断言明军必败。似杨镐这等徒有其表却并无真才实能之辈,竟被明朝方面委任为军队统帅,既如此明军焉有不败之理。只可惜用人不当这个大毛病,明朝此后始终在犯而且一直未改。这就使得在与后金交锋中明朝多次吃了大亏。统帅杨镐决心已定,四路明军也只好遵令行事。根据明臣王在晋所著《三朝辽事实录》记载,在辽阳举行的誓师大会上,杨镐取尚方剑颁布军纪,斩杀抚顺时临阵脱逃的将领白云龙。但祃祭时由于所用之刀生锈,大将屠牛“三割而始断”。武将刘招孙在教场上驰马试槊时,又因木柄蠹朽而槊头堕地。种种不顺似乎都在无情预示着明军此番出征不利,可刚愎昏聩的杨镐哪会在乎这些。誓师后明朝四路大军正式出击,分头杀向后金都城赫图阿拉。决定后金政权和满洲民族前途命运的萨尔浒之战,由此开始了。

为欺哄迷惑后金,杨镐特遣被俘的女真人携书信至后金。书信中杨镐夸大了明军规模,还刻意后延出兵日期,意图威吓及误导努尔哈赤一番。只是杨镐这点伎俩哪能瞒过素来重视谍工的努尔哈赤。无须杨镐泄密,努尔哈赤早就从众多稍探谍工那里,探知到明军此番进剿的详尽作战部署了。得知明军分四路杀来,努尔哈赤并没有分散兵力四面出击。而是采用了降将李永芳建议,集中全部兵力各个击破。用努尔哈赤的话讲,即“恁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以当时形势而言,努尔哈赤的策略无疑是最为正确的。首先,困守孤城定是死路一条,此策绝不可行。其次,明军兵力优势并不大尤其四路分兵后,各路明军实力又俱都大幅减弱。倘若在董山、王杲时期,建州人马撑死也就万八千,任何一路明军都能应付得了。可努尔哈赤此时几乎统一叶赫部以外的女真各部,所辖人马有五、六万众。后金军如果全压上来,任何一路明军都难以招架。这就为努尔哈赤集中兵力主动出击,继而各个击破明军提供了可能。

不过努尔哈赤的作战方案也有很多弊端。其弊端可归结为三点:其一、如若各路明军能够协同并进互相配合。一路明军遭攻,其它各路明军立即予以支援。只要任何两路明军能够成功会师抱成团,后金军就很难应对更别说将其一并吃掉。其二、后金军倘若不能很快歼灭当面明军,一旦其它几路明军从背后杀出,后金军将陷入腹背受敌和首尾难顾的危险境地。其三、后金军倾巢而出,后方留下的是一座几乎不设防的都城赫图阿拉。倘若其它各路明军,哪怕只有一路明军能够杀至赫图阿拉城下,那后金留守的老幼妇孺必遭屠戮无疑。老巢被端、妻孥皆丧,前方后金军无论胜负都定会军心大乱自行崩溃,而这也是努尔哈赤最为担心的。要想避免以上三种情况发生,努尔哈赤必须要实时掌握明朝各路人马的行军动态尤其准确位置。而且在尽快解决距离最近的明军后,又必须马不停蹄地迅速返回迎击其它几路明军。这就意味着后金军必须反复奔袭持续作战。同时这也极大考验着后金八旗将士的体力、耐力和战力。须知努尔哈赤作战部署中哪怕只有一个环节出现差池,所导致严重后果都将不堪设想。

幸运的是明朝国运当尽,就连上苍都站到努尔哈赤这一边。恶劣的天气还有糟糕的路况,都使得各路明军进兵速度不一难以协同并进,更别说互相配合了。此外明军上下还弥漫着一种盲目自大的乐观情绪。老将刘綎就曾狂言,“给俺两三万川军,俺可以独当奴酋”。明军发起全面进攻后各路将领还多有贪功之心,其中尤以西路军主将杜松表现最甚。为不让李如柏的南路军抢得头筹,杜松率领所部人马加快行军速度,大大拉开与其他各路明军距离。努尔哈赤是何许人也,向来极善用兵,而且最善于把握战场上任何转瞬即逝的宝贵战机。原本后金最先发现的是刘綎东路军。但因杜松轻兵冒进至最前,努尔哈赤大胆决断,只留五百兵士用以迟滞刘綎所部。而后努尔哈赤集中后金全部兵力,径直杀向了突至最前的杜松西路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