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决胜萨尔浒 - 图腾海东青 - 折冲万里01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图腾海东青 >

第84章决胜萨尔浒

明朝辽东连失抚顺、清河两座边疆重镇。陨将丧师损辱国威,败报相继传来举朝震骇不已。那位藏身于紫禁城宫殿深处的明神宗,似乎意识到努尔哈赤绝非寻常边匪盗寇。这个女真叛首的终极目标乃是要染指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原本并不以天下为念的明神宗终于坐不住了。根据明神宗旨意,朝廷下了狠心,决意“大张挞伐、犁庭扫穴、进攻后金、一举灭之”。此时明朝腐败重生内外危机四伏,但为能荡平后金,明朝仍旧竭其所能地积极筹备各项事宜。

其一、委任将帅。明朝罢免辽东巡抚李维翰,任命曾击破蒙古抄花部的原辽东巡抚杨镐担任辽东经略,坐镇调度指挥征剿。同时选调一批声闻海内的骁猛悍将参与此番征剿建州。包括:曾数度大败蒙古部族威震边陲的虎将山海关总兵杜松;此前于抗击缅甸、入朝抗倭、平定杨应龙之乱中屡立战功的勇将辽阳总兵刘綎。此外又遣调王宣、赵梦麟等七个总兵参战。

其二、调集兵马。由于军饷缺乏、将官腐败以及严重的吃空饷现象。导致明朝驻扎辽东的兵士多有逃亡,军队数量严重不足。除去各城驻防守备,能用于机动作战的兵力已很有限,也就两万人左右。故而明朝特从九边重镇征调宿将锐卒五万五千;从浙江征发最为善战的步兵四千(其前身即是著名的戚家军);从四川、福建、山东、陕西、南北直隶等地择选精兵两万;又调永顺、保靖、石州等处土司兵七千。须知这些从全国各地征调而来的八万多明军,可都是明朝当时最为精悍劲旅。再算上参与征剿的原辽东明军,明朝总共集结大约十二万军队,号称四十七万。此外依明朝要求,朝鲜出兵一万三千,叶赫出兵一万配合明军征剿后金。

其三、筹集粮饷。辽东本就粮饷不足,军队一直欠饷欠料,难以保障这么大规模的征剿。回想张居正辅政时万历朝国库何其充盈,而今竟至窘迫到没钱打仗的地步,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户部只能筹措到征剿所需款项一半,当时宫中尚有积蓄但那是皇帝私房钱。爱财如命的明神宗坚决不许动用内帑。于是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九月,明朝为筹措辽东军饷而加派田赋,是为辽饷,共计二百多万两白银。由此开了加征辽饷的先河,打这时起辽饷连年不断加派,到崇祯末年时已增至九百万两之巨。沉重的辽饷即加重了底层百姓负担,也不断激化明朝社会阶级矛盾,同时更加速了明朝衰落和灭亡。暂且抛去这些后话不提,单说此次征剿后金,明朝还征集大量民夫向辽东运输粮秣以保障大军征讨之需。学者统计集结于辽东的明军若算上差役民夫,其总数确实能有四十多万,这样看来明军号称四十七万也并非虚数。

其四、重金赏格。明神宗对努尔哈赤是如此痛恨,以至于一项贪婪吝啬的朱翊钧在《擒奴赏格》中发出了高价赏格,奖买努尔哈赤一干人等项上人头。根据《明神宗实录》记载,兵部刊印榜文,“有能擒斩奴儿哈赤者,赏银一万两,升都指挥世袭;擒斩奴酋八大总管者,赏银二千两,升指挥使世袭;擒斩奴酋十二亲、伯叔弟侄者,赏银一千两,升指挥同知世袭;擒斩奴酋中军前锋暨领兵大头目者,赏银七百两,升指挥佥事世袭;擒斩奴酋亲信领兵中外用事小头目者,赏银六百两,升正千户世袭”。从悬赏榜文中那杀气腾腾又凶戾暴狠的字里行间,摆明了明朝誓要将努尔哈赤阖家满门,连同后金政权文武勋贵们斩尽杀绝。考虑到此前万历三大征,明军在平定宁夏哱拜、播州杨应龙叛乱后都是一番血腥屠戮。可想而知如若此战后金战败了。等待努尔哈赤的,可就不仅仅是身死族灭这么简单,那将是彻头彻尾的亡国灭种。新生的后金政权以及刚形成的满洲民族共同体,此时已然走到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然而有着刚强毅力和无畏勇气的努尔哈赤,并没有被明朝方面的凶狠威吓和滔天声势所吓倒。趁着明朝忙于调兵遣将运输粮秣过程颇费周折而且耗时较长。努尔哈赤充分利用这段宝贵时间积极备战。期间努尔哈赤继续派兵进讨及招抚野人女真,彻底降服虎尔哈部残部。大片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阔疆土并入后金,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后金军事和经济实力。

辽东明军也没有闲着千方百计地不断袭扰后金。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九月初四,明辽东总兵李如柏派兵袭击后金秋收农作物的民夫。努尔哈赤闻讯勃然大怒,当即决意要发狠报复明朝的歹毒。九月二十五日,后金军袭击明边据点会安堡。一番烧杀掳掠后,八旗兵将堡内三百屯民尽斩杀于抚顺关下。只留下一个汉人没杀但却残忍地割掉他的双耳,而后命这个鲜血淋漓的汉人替努尔哈赤捎信给明朝。努尔哈赤在书信中公然向大明神宗皇帝挑衅道,“若以我为非理,可约定战期出边,或十日,或半月,攻战决战;若以我为合理,可纳金帛,以了此事。尔大国乃行窃盗,袭杀吾农夫一百,吾杀汝农夫一千,且汝国能于城内业农乎?”

史书并未记载明神宗是否看到了这封书信。却不妨碍努尔哈赤用这种极端血腥的方式,正告自己曾经的宗主明朝,你吓不住我!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努尔哈赤即有雄心壮志,欲称雄于天下,那他就应该懂得招揽民心的重要性。既如此他为何还会对会安堡的屯民如此凶残哪!究其根源都是明朝统治女真两百年间长期积怨所致。努尔哈赤是真心喜爱汉人的文化和文明,故而才会孜孜不倦地研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籍。但努尔哈赤也是真心痛恨明朝,历经明朝数次犁庭草剃,建州女真家家户户皆有骨肉至亲丧命于明朝之手。于是抱有狭隘民族情感的努尔哈赤便将其对明朝的刻骨仇恨,发泄在这些无辜汉族百姓身上了。

别看此前攻打抚顺时,努尔哈赤曾严禁部下滋扰、侵夺、伤害汉人。那不过是努尔哈赤为与明朝周旋而暂施的障眼法。待到清河之战后双方即已撕破脸皮,努尔哈赤也就毫无顾忌地抛去伪装。彻底显露出其对汉人异常凶狠、极端残暴的真实面目。从此开始后金政权针对汉人的种种暴政更是接连不断。直至努尔哈赤病逝,辽东汉人遭受的深重苦难方才得以终止。

不管怎么说,努尔哈赤的血腥报复确实起到了阻喝作用,自此之后明朝方面再未敢发兵袭杀后金百姓。不过明朝转而又去指使叶赫部继续袭扰后金。受明朝指使,十一月二十九日,叶赫贝勒金台吉派兵五百袭击了已属后金的辉发城。叶赫兵共袭杀后金官兵五十,掳走妓女十六、妇幼七十。明朝为此特意奖赏叶赫白金两千两、彩缎二十表里以示表彰。可叶赫部并没有得意太久,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正月,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向叶赫部复仇。盔明甲亮、气势如虹的八旗兵接连克叶赫部大小村寨二十余座,虏获大量人畜。后因明开原总兵马林率兵来救,努尔哈赤不愿与明军纠缠遂撤兵班师。而马林也深感后金军势大,未敢贸然率军与敌接战。于是乎明军与后金军虽此遭遇,双方却并未交手。归根结底是双方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对决憋力牟劲。无论明朝还是后金,双方都知道这场事关全局的大战重要性!撤返后,努尔哈赤抓紧操练兵马、整备器械、坚壁清野、埋粮填井。并将后金所有将士及百姓集中于都城赫图阿拉。所以如此只为将全部力量攥成一个拳头,而后再去迎击明朝征讨大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