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对明开战
然而努尔哈赤多心了,此时的大明万历朝早已不是张居正辅政,戚继光、李成梁守边时的光景。彼时辽东边塞稍有警讯,明军铁骑便会闻风劲起或力破顽敌,或直捣敌巢,杀得胡虏望明边而却步。可而今明朝却宛如一具断头僵尸,飞驰而来的抚顺败报丝毫没有触动那位已怠政辍朝达三十年,于深宫内苑被成群女人和太监环绕,整日沉溺于酒色宴乐的明神宗。说来真是可笑,这位明神宗只知荒淫无度放纵自我,竟连祖宗江山社稷都不顾了。别看明神宗对努尔哈赤在辽东的步步崛起和节节进逼,即毫不在意也不置不问。但对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发生于皇城的梃击案,明神宗倒是特别用心还为此大动脑筋。生怕这起刺杀太子朱常洛的未遂事件,会牵连到自己宠爱的郑贵妃。殊不知自梃击案起连及后来发生的红丸案、移宫案,这三件大案正向天下赫然昭示着,明朝的衰亡和惨烈的明末乱世纷争已然开始。
再说努尔哈赤为刺探明朝方面反应,闰四月,努尔哈赤再从俘虏中遣返四位原东厂差官,令其携《七大恨》布告回到明朝。确认明朝仍没有出兵迹象后,努尔哈赤终于放下心来,并用虏获的财物贿买蒙古诸部配合后金联手出击。五月,又相继袭击明边十一座大小台、堡。然而后金的猖獗放肆并没有激起明朝报复,反倒是六月二十二日,明辽东巡抚李维翰竟主动遣使七人至赫图阿拉,妄图能求得双方修好如初。修好的条件非常低,只需努尔哈赤归还被掳民众即可。明朝使节卑躬屈膝之间,把明朝的无能腐朽展现得淋漓尽致。努尔哈赤对这个曾经宗主、往昔天朝上国充满了不屑和鄙夷,他傲慢地拒绝明朝请和。努尔哈赤对明使说,“吾征战所得者,虽一人何可还哉”,“于所得之外,更加金帛方和”,否则“征战如故”。
努尔哈赤的好战心态也很好理解!在对抚顺及诸边堡包括随后清河的掳掠中,后金方面收获大量财富。可以说自建州女真形成以来,从没有掠获过如此多财物。相比于此前努尔哈赤军队只敢在明朝边界小偷小摸、小打小闹地盗割些麦子,两者差距那可真是天壤之别。而且努尔哈赤率军所过之处,抚顺、清河等地及附近粮食包括窖藏粮食悉数被后金军掳掠回赫图阿拉,大大缓解了后金政权因严重灾荒、物资匮乏而引起的社会危机。更重要一点经过几次交手,明朝方面种种无能表现让后金坚信,别看明朝貌似庞然大物实则徒有其表而已,后金很容易便能将其击败。两点原因相叠加,大大激发起后金举国上下更为强烈的贪欲及战欲。
七月二十日,努尔哈赤亲率后金六万八旗兵再征明辽东重镇清河。清河城位置险要,即是明朝辽阳、沈阳重要屏障,又是明代辽东遏制后金的前沿基地。明巡按山东御史翟凤翀曾言,“(努尔哈赤)最怕者清、抚两处之捣巢”。当抚顺城被夷为平地后,清河城自然而然成为努尔哈赤必欲拔除的下一个目标。清河城四面环山地势险隘,号称“天险”。明臣王在晋所著《三朝辽事实录》在论述清河城的地理与形胜时,称其“高山四拥,北控宽奠,南枕辽阳,左近沈阳,右近瑷阳,皆相去百里”。如此险要之地明朝怎肯有失。在抚顺失陷后的三个月内,明朝征调民夫重新加固清河城防。在原有五千守军的基础上再增加兵力五千。还从辽阳补充清河大量火炮、神枪、滚木、礌石等。待至努尔哈赤领兵进犯时,清河城已驻防明军一万并配属大小枪炮二千二百。笔者平心而论,明朝在清河城各项备战也算尽心尽力了。
但非常遗憾,明军清河守将邹储贤并没有充分利用清河四周险要地势,更不曾在山间径路设伏埋障进而迟滞后金军进兵,反倒将全部兵力龟缩于清河城内。笔者大胆推测邹储贤如此部署的初衷,概因担忧重蹈张承胤战没于山岭的覆辙。故而才集中兵力于城内,意图凭借坚固城防抗击后金军。邹储贤糊涂啊!正是由于他的短视弃守各处险要,后金军得以一路畅通,于二十一日轻易突破鸦鹘关。而后径直穿过层峦叠嶂险山峻岭,并于次日进至清河城下。
六万八旗兵猛然杀至后旋将清河城团团围住。努尔哈赤命降将李永芳于城下劝降。守将邹储贤虽说谋略不足,但面对即将到来的生死恶战却也展现出忠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史载,邹储贤向城下李永芳“大骂不从”,努尔哈赤随即下令攻城。不同于猝不及防的抚顺,清河城战备还是较为充分的,守城明军将密集的枪炮、弓箭和数不清的滚木礌石,倾泻在蜂拥而上的八旗兵身上,冲在前面的八旗兵纷纷倒地。后金八旗兵不愧是努尔哈赤精心打造的铁军,有着钢铁般纪律和顽强战斗意志。全然不顾明军密如雨下的枪弹箭矢,八旗兵依然冒死冲锋。于是乎攻守双方在你死我活之间反复胶血战着,战况最为激烈时,八旗兵“八进八退,死伤极多”。明游击张旆以及众多将士也战死城头。眼见攻势不利,努尔哈赤改变策略,指挥八旗兵顶着木板挖墙集中攻击城东北一角。可在明军猛烈枪弹箭矢下,区区木板又能起到多大防护作用哪!但见清河城下骁勇无畏的八旗兵前仆后继,后队踩着前队尸体始终在冒死攻城。
在付出极大伤亡后,趁着明军弹药用光炮火不继,后金八旗兵终于“迭尸上城”,攻取清河城头。明知大势已去,可明守将邹储贤仍决心与城共亡绝不偷生。他斩杀战马,“尽焚衙宇及妻孥”。而后邹储贤率领亲兵于南门复与八旗兵殊死巷战,最终邹储贤力屈英勇战死。城内明军亦大多壮烈殉国,仅有少数军民得脱。就当清河明军与后金军舍命相搏时,城外各路明朝援军,除叆阳参将贺世贤引兵五千,袭击了后金位于山林中的新东郭寨外。其余人马尽皆恇怯不前,坐视清河明军覆没之余,也让全力攻城的努尔哈赤没了腹背受敌担忧。须知此时后金正举倾国之兵激战于清河,其后方必然兵力空虚。倘若明朝各路援军能效法围魏救赵之策袭击后金后方,努尔哈赤又岂能舍老巢于不顾,届时鹿死谁手仍尚未可知。同属大明将士,英勇、怯懦却各有不同,无畏、贪生也高低立现,真是枉惜了清河城里万余好汉性命。
惨烈的清河之战,是后金与明朝之间第一次硬碰硬的激战、恶战。经此一战再次映证了后金八旗兵的确是一支英勇无畏能打硬仗的军队。但同时笔者也认为,清河之战明军虽败却仍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其一、清河明军表现极为英勇。上自清河守将邹储贤,下至普通明军士卒各个舍生忘死誓不投降。不计明朝援军怯懦表现,清河明军表现出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颇令后金感到震惊不已,后金方面也给予其很高评价。根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虏中言守城之善莫如清河”,以致后金军“至今胆寒”。其二、后金虽胜亦是惨胜,不仅损失较重士气也陷于低落。后金攻取清河城后,战死清河城下的后金将士尸体堆积与城齐高。明人程开祜编著的《筹辽硕画》在描述后金此战伤亡时,称“(后金)死者环城而僵者数以千计”。须知折损数千兵士在明朝或许算不得什么。但对于总兵力不过六万的后金而言,实在是笔不小损失。部下惨重的伤亡激发了努尔哈赤残暴本性,清河城破后,杀心四起的努尔哈赤下令屠城。可即便如此,仍旧难以平抚努尔哈赤心中无尽恼火与愤恨。拆毁清河城后八旗兵掠尽财物、掘尽窖粮运回赫图阿拉。在《筹辽硕画》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素以顽强刚毅著称的后金将士在撤离时“多长哭而去”。由此一事足可见清河之战对后金士气打击之沉重。
清河明军的英勇表现,证明了明军还是有不俗战斗力的。只要择选将领得当,调遣军队得体,明军不仅可与八旗兵匹敌相争,而且完全有可能压垮击败八旗兵。如果说清河之战前,后金大为蔑视明朝庸劣无能。那清河之战后,后金不得不重新审视明朝这个庞然大物。并且清楚地意识到同明朝战争绝非什么轻易之事,更不知道以后后金还会经历什么样的艰险恶战!
当不少女真人开始为战争进展不利而变得忧心忡忡时,努尔哈赤反倒表现得异常镇定。他用领袖的沉稳和从容平息了内部涌溢的不安和骚动。没错!努尔哈赤在对明朝开战之初确曾有些许顾忌和犹豫,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自双方开战伊始,努尔哈赤惟以勇往直前的心态,无畏面对着来自明朝任何挑战。毕竟事关家国生死存亡,容不得努尔哈赤有丝毫畏缩和胆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