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囚弟弑子
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正月,努尔哈赤得知消息后旋即兴兵三万再征乌拉部。经过上次建州兵大肆烧掠,此时乌拉部疲敝至极满眼望去一片荒废景象。加之此前接连战败,乌拉部内部已然人心惶惶,很多不满布占泰的乌拉贵族及部众也都心生叛意,“无不乐附于老酋(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知道灭亡乌拉部时机终于到来,正因如此建州此番攻势异常凌厉,开战伊始建州兵便成破竹之势,一日之内接连克取乌拉三城。眼见自己众叛亲离,原本切切指望的叶赫援兵又丝毫不见动静。再也坐不住的布占泰彻底豁出去了,他集中三万人马,亲自率领越过伏尔哈城同岳父努尔哈赤展开最后决战。两军厮杀时战场上箭矢如雨遮云蔽日。双方将士的喊杀声,受伤人员的哀嚎声,还有兵器的撞击声,在刀光剑影映彻下交织在一起。只见努尔哈赤精神矍铄威风抖擞,挥舞着战刀依旧一骑当先。麾下诸贝勒大臣及建州将士们也无不奋勇向前勉力杀敌。建州铁骑洪流以锐不可当之势终于彻底压垮对手,力战不敌的乌拉兵马没多久便全面溃败,抛戈弃甲四散而逃甚为狼狈。战场态势也转变为建州兵对乌拉溃兵的追剿和单方面屠杀。此战乌拉部大败,布占泰兵马损失极为惨重,史称“死者十六七”。再说努尔哈赤获得决定胜后马不停蹄,乘势攻取伏尔哈城继而又率众杀向乌拉城。
在进攻乌拉城之前,建州大将安费扬古已经预遣士卒冒充乌拉败兵混入城内。就在建州兵竖起云梯攻城时,提前混入乌拉城的建州兵突然于城内响应,里外夹攻下乌拉城终被攻破。看到建州兵蜂拥而入,据守乌拉城的布占泰次子达穆拉悲愤自杀。努尔哈赤入城后坐镇西门楼,命令属下竖起建州旗帜。恰好此时刚从伏尔哈城外重围中冲杀而出的布占泰,领着不足百人残兵败退至乌拉城下。但见乌拉城上竖起建州旗帜,布占泰当即大惊失色慌忙夺路奔逃。途中又遭遇代善所部截击,布占泰仅以身免单骑投奔叶赫部去了。在攻取乌拉城之战中,建州战果同样丰硕,共“斩杀万人,获甲七千副”。夺取乌拉城后,努尔哈赤在乌拉城屯兵十日赏赉将士,并将俘获的乌拉万户部众分编入各旗。至此海西女真最强大的乌拉部正式灭亡。
当陷于孤立的乌拉部与建州殊死苦战时,短视的叶赫部一如既往地坐视不救,最终导致乌拉部不可避免地灭亡。可当布占泰如丧魂落魄般逃至叶赫部后,叶赫贝勒金台吉慷慨地收留布占泰,还给他修筑屋室好生安置。努尔哈赤三次遣使威逼叶赫部献出布占泰,却都遭到金台吉严词拒绝,这多少算是叶赫部对布占泰尽到些许盟友道义。但因布占泰此时已然失势丧国,叶赫贝勒布扬古很自然地再次撕毁婚约,没有将妹妹东哥格格嫁给布占泰。况且多年来经历过太多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的东哥格格,也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钟情于布占泰的纯真少女。眼高气傲同时又冷酷现实的东哥,又怎么会瞧得上布占泰这条丧家之犬哪!曾经一邦之主现却寄人篱下的布占泰那是又气又恼却也毫无办法,不多久便郁郁成疾。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客居叶赫部的布占泰在复国无望的痛苦中,也在被旧爱弃嫌的辛酸中含恨病逝。
不管怎么样叶赫部公然收留布占泰,算是给了努尔哈赤出兵征讨的口实。灭亡乌拉部仅八个月后,即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九月,努尔哈赤统兵四万再征叶赫。建州兵先是北向进入苏完境,迂回至叶赫部北面后展开大举进攻,攻取张城、吉当阿城。叶赫部兀苏城守将,被“师众如林,不绝如流,盔甲鲜明,如三冬冰雪”的建州兵马吓破胆,开门迎降。随后努尔哈赤又引兵连下雅哈、赫尔苏、和敦等城,前后共计克取叶赫部大小城寨十九座。但因叶赫部在战前做了较为充分准备,建州暂无法扩大战果,更做不到只此一战便灭亡叶赫。意识到此后努尔哈赤出于削弱残破叶赫的考虑,命令建州兵尽焚所经之处的房屋和粮食。于是乎被建州攻取的十九座叶赫城寨悉数化为废墟,而后努尔哈赤携带所掠叶赫降民还师建州。
其实此番征讨叶赫,努尔哈赤最大的顾忌并不是叶赫部的负隅顽抗,而是叶赫部身后的明朝。一旦明朝出兵干涉,建州势必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中。如何稳住明朝,才是建州此番征讨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早在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三月,努尔哈赤就已经开始派兵马进驻原哈达故土逐渐围逼叶赫,为日后征讨及吞并叶赫部作准备。当时为防止明朝干涉,一方面,努尔哈赤借力蒙古诸部牵制明朝。他煽动驱使二十四营蒙古进逼至大清河、小清河一线,制造即将大举入寇的声势迫使明朝无暇他顾。另一方面,努尔哈赤又假意做出无意犯边的忠顺姿态。为示诚意,努尔哈赤还亲带妻、子等数十人赴抚顺关交涉相关事宜。并对巡抚辽东御史张涛提出,愿以十一子巴布海为人质留于广宁或京师。虚虚实实之间,努尔哈赤又把明朝欺哄得晕头转向,既成功阻止明朝出兵干涉,也没真把儿子巴布海送去做人质。
明朝虽然腐朽但也不是傻子,很快便摸清事情来龙去脉。这次事件之后,明朝出兵干涉建州的意愿更加坚定了。随着建州焚掠十九座城寨,叶赫部两位贝勒金台吉和布扬古急忙上书朝廷,向明朝苦苦央求:“哈达、辉发、兀喇(乌拉)已被尽取矣!今复侵吾地,欲削平诸部,然后,侵汝大明,取辽阳为都城,开原、铁岭为牧地”。叶赫贝勒言情切切的奏疏终于发挥作用。明白过味来的明朝当然不愿建州再把叶赫部吞并了。明朝为此接连做出如下应对:其一、输于叶赫粮秣。内喀尔喀首领宰赛因垂涎东哥却不可得,一怒之下与叶赫部反目。趁叶赫新败落井下石发兵劫掠叶赫。叶赫部众饥馑难耐、人心惶惶几乎濒于瓦解。明朝急贷叶赫部豆谷千石和大锅六百口,缓解了叶赫燃眉之急。其二、明军进驻叶赫。明朝派遣游击马时楠、周大岐率明军千人,携各种火器助叶赫戍守其东、西二城。随着明军进驻,叶赫部有了主心骨,原本十分紧张的局势得以稳定下来。其三、严旨呵斥建州。明神宗遣使告诫努尔哈赤:“自今以后,勿侵叶赫。若从吾言,是推吾之爱而罢兵也;若不从吾言而侵之,势将及我也!”这也是明朝正式以中央政府权威明确呵令建州,不得侵犯叶赫部务须维持现状。
明朝的强硬态度与公开干预,迫使建州不得不暂缓吞并叶赫部。努尔哈赤大为愤慨之余仍试图向明朝休书狡辩。努尔哈赤在书信中痛斥叶赫因“老女逋婿”结怨建州,声明其征伐叶赫的合理性。并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十二月,亲赴抚顺所递书于抚顺游击李永芳。其实无论努尔哈赤如何恳切申述,明朝都是不会听进去的。反倒出于遏制建州势力发展的考量,在明神宗授意下,巡视边境的广宁总兵张承胤以“更立石碑(界碑)”为借口,勒令努尔哈赤退出柴河、抚安、三岔等地方,只因这三块田野原本是哈达部故土。此后明朝继续移立石碑(界碑),多次侵占建州管辖地界。努尔哈赤甚至一度提出,愿派其第七子阿巴泰率所属阿都等三十余人求质于明。希望能借此缓解同明朝的紧张关系,但却遭到明朝严词拒绝。非常明显这回不管努尔哈赤如何花言巧语,明朝方面已然铁了心誓要与建州作对为敌。
再说叶赫部为拉拢蒙古外援,联手宗主明朝,集三方之合力共抗建州。叶赫贝勒布扬古再度抛出杀手锏,将叶赫部倾国美色东哥格格嫁于蒙古。别看此时东哥格格已年过三十,但其姿容不改依旧光艳迷人。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内喀尔喀蒙古首领煖兔(又称巴哈达尔罕)不抵东哥格格天姿红颜,主动向叶赫部求婚。须知这位煖兔不是别人,正是前文提及苦苦追求东哥的另一位内喀尔喀首领宰赛堂伯。叔侄二人共争一个女人说来也真是醉了。
不管这对叔侄如何相争。明朝开原地方官指示布扬古不要轻易将东哥格格嫁人,可暂且留东哥格格于叶赫部,这样便可起到遥治蒙古的功用。但布扬古考虑妹妹东哥受聘已二十年,年龄已经远远超过当时普遍婚龄。若换成她人,以东哥的年纪恐怕都要当祖母了。经过再三思量后,布扬古不愿将妹妹嫁给老迈的煖兔,而是嫁给了同样爱慕东哥的煖兔之子莽古尔岱。后来在明朝撮合下,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煖兔同意了叶赫贝勒的主张。就这样煖兔部与叶赫部结成姻盟的同时,煖兔原本所欲之女终成了自己儿妇。三十三岁的东哥格格终于出阁嫁为人妇,时人也因而称东哥格格为“叶赫老女”。消息传至建州后,努尔哈赤勃然大怒有意出兵恫吓叶赫部。但因担心抚顺、清河两地明军偷袭,最终努尔哈赤未敢轻举妄动。但愤恨的努尔哈赤仍旧狠狠诅咒东哥格格,“大明助叶赫,令其女不与我而与蒙古。是坏叶赫,釀大变,欲以此事激我忿怒,故如是也。今尽力征之,虽得其女,谅不久而亡,反成灾患。无论与何人,亦不能久。启衅坏国已极,死期将至矣!”正如努尔哈赤所诅,红颜命薄的东哥格格出嫁不到一年就死了。带着父仇未雪、国恨未报的无尽遗憾,一代佳人香消玉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