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囚弟弑子 - 图腾海东青 - 折冲万里01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图腾海东青 >

第77章囚弟弑子

平心而论,努尔哈赤借故强力打压舒尔哈齐之余,还是希望弟弟能够迷途知返的,可舒尔哈齐却不这么想。被剥夺军权就意味着舒尔哈齐失去了最重要的财富来源,更意味着舒尔哈齐从此地位一落千丈,曾经位高权重的二号首领现今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小人物。对兄长的深深怨恨,已化成舒尔哈齐心中势不两立的熊熊烈火。在与长子阿尔通阿,三子札萨克图和二子阿敏商议后,不愿屈于兄长之下的舒尔哈齐决心从此与兄长分道扬镳,率领诸子、部下一干人等公然脱离建州迁移至黑扯木建造房屋。黑扯木临近明朝军事重镇铁岭,处于明朝直接军事保护之下。其东面又与乌拉部接邻,可随时得到盟友布占泰援助。舒尔哈齐选择黑扯木为新根据地,就是要借助两方盟友的力量另立门户,摆明了要与兄长努尔哈赤分庭抗礼。

十分乐见努尔哈赤、舒尔哈齐兄弟反目的明朝还不断火上浇油。先是加封舒尔哈齐为建州右卫首领,这可是明朝在当地女真卫所设立的最高军事长官。获敕封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十二月,舒尔哈齐正式以建州右卫首领的身份第四次赴北京朝贡。建州右卫旗号再次亮出,表明明朝已着手重新调整建州女真建制。其核心意图就是要将努尔哈赤千辛万苦统一起来的建州女真,重新打回到当初建州三卫并存的局面,进而瓦解掉已是东北地区最强大地方政权的建州女真。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任由舒尔哈齐这股分裂势力在明朝羽翼下不断壮大。那么不仅努尔哈赤二十年来浴血拼杀、艰苦奋斗的统一成果将毁于一旦。建州女真也将重陷分裂,再度陷于无尽的火拼内耗苦苦挣扎,更还要继续受到明朝无情压制与摆布。

故而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二月,当舒尔哈齐由北京返回黑扯木后。努尔哈赤怒责弟弟不该自立一方,并严厉要求舒尔哈齐迷途知返立即返回建州。面对兄长的苦苦劝说,舒尔哈齐根本听不进丝毫,只是冷冷地回复道:“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思那,还不如死了”。这是努尔哈赤作为兄长为避免手足相残,而做出的最后一次努力。在劝说无效后,努尔哈赤知道事情已经没得选择。他果断采取强硬措施,要以武力彻底剿灭舒尔哈齐这股分裂势力。如同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努尔哈赤一旦下定决心,手段便似雷霆般犀利而且毫无半点手软。

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三月十三日,努尔哈赤突然出手。在抄没舒尔哈齐全部家产的同时。又冷酷无情地处死了在舒尔哈齐分裂过程中积极参与的两个侄子,即舒尔哈齐的长子阿尔通阿和三子札萨克图。同样参与起事的舒尔哈齐部将武尔坤也吊在树上活活烧死。余怒未息的努尔哈赤已然杀红眼,还要处死舒尔哈齐次子,也是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幸得在代善、皇太极等兄弟极力求情下,阿敏方才逃过一劫,但也受到剥夺所属人口一半的惩戒。

当努尔哈赤以迅雷之势清剿舒尔哈齐一干党羽时。舒尔哈齐望眼欲穿祈盼着辽东明军、乌拉部布占泰能快些来相救。可到最后连一个援兵影子都没看见。考虑此前明朝和乌拉部都曾驰援救助过遭建州围攻的叶赫部。笔者据此推论,此次援兵不至不应是明朝、乌拉怯懦短视而未予相救。最合理的解释是,努尔哈赤在清剿舒尔哈齐时做了周密部署,严防堵死任何方向的可能援兵,彻底斩断舒尔哈齐妄图借助外援以自救的念想。在兄长努尔哈赤的咄咄相逼下,落入绝境的舒尔哈齐万念俱灰被迫“愧悔来归”。努尔哈赤终究还是念及兄弟手足亲情,他没有效法玄武门之变中的李世民,弑兄诛弟、尽灭子侄把事作绝。到底儿努尔哈赤饶了弟弟舒尔哈齐一命,但舒尔哈齐那些忠心耿耿的部下们可就没这么幸运喽。根据《建夷考》记载,“(舒尔哈齐)有两名裨(副将),以勇闻,酋(努尔哈赤)恨其佐弟,假弟令召入宅,腰斩之”。不管怎样舒尔哈齐的死罪可免,可活罪却难饶。四十六岁的舒尔哈齐被兄长努尔哈赤囚禁于暗无天日的牢笼中,囚室门窗皆注铁键,仅留“通饮食、出便溺”两个洞口。

两年后,即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八月十九日,舒尔哈齐幽死于禁锢之所,时年四十八岁。明朝方面一口咬定,舒尔哈齐是被兄长努尔哈赤害死的。对此笔者倒是有不同看法。幽禁后的舒尔哈齐已然无权无势,甚至无足轻重。若努尔哈赤真想加害舒尔哈齐,完全可以在囚禁舒尔哈齐之前随便找个由头让他暴毙而亡,犯不着囚禁两年后再杀他。所以笔者认为,舒尔哈齐的死因实应是身陷囹圄后忧愤而亡。舒尔哈齐幽禁而亡令明朝甚感惋惜,还特意为他举行隆重吊祭,以表彰舒尔哈齐对明朝的忠顺恭良。可对于将弟弟禁锢至死的努尔哈赤而言,在他心中同样有着无以言表的心酸与痛楚。不管怎样说,他清除了建州内部最大一支分裂势力,也将建州兵权完全置于自己掌控中。此时努尔哈赤终可不必在顾忌内部忧患,全力以赴去应对外部各方敌人了。有人质疑,努尔哈赤囚弟至死的作法还是太过绝情。笔者却不这么认为,自古以来“慈不掌兵”、“情不立事”。若非雷霆手段又岂能扫平忧患,震慑不轨之徒。况且努尔哈赤、舒尔哈齐之间的兄弟之争,绝非寻常百姓家里的争财夺利。那可是事关建州女真乃至整个女真族群的发展和未来!兹事体大,岂容得努尔哈赤有丝毫妇人之仁。

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亲情总是那么不堪一击。曾经的兄友弟恭终至手足相残,这已大大刺痛了努尔哈赤的身心。不想短短几年后,年过五十的努尔哈赤不幸再次罹遭亲情悲剧。在权势冷冽侵染下,曾经的父慈子孝也终不免蜕变成父子相恶,翻脸无情后骨肉至亲再起弑杀。

褚英是努尔哈赤长子,生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在他刚刚三岁时,父亲努尔哈赤披甲起兵开始举事创业。可以说褚英打小就是在刀光剑影中长大的,见惯了沙场血色和人性狰狞。自幼餐风饮露、戎马倥偬的经历,把褚英磨炼得勇武超凡、胆魄过人。但十二岁时,褚英生母佟佳氏不幸病逝。过早的母爱逝去以及过早的血雨腥风,又导致褚英形成桀骜凶残、气量狭隘的偏激性情。正是这种人格上的偏执缺陷,为褚英日后凄惨的人生悲剧埋下伏笔。

不管怎样在跟随父亲努尔哈赤不断南征北战中,褚英逐渐成长为一名骁勇善战的杰出将领。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正月,年仅十八岁的褚英随同叔父巴雅喇第一次统兵出征,攻伐东海野人女真。此战中褚英展现出非常杰出的军事才华,他不畏艰难险阻率兵星夜疾驰,势如闪电般一举夺取了安楚拉库、内河的屯寨二十多处,其余屯寨尽行招服,掠获人畜万余。因其此次战果赫赫斐然,德胜凯旋后努尔哈赤晋封褚英为贝勒,并赐予“洪巴图鲁”(满语意为旺盛的勇士)称号。自此起,年纪轻轻的褚英便成了父亲努尔哈赤身边一员难得的骁勇猛将。协助父亲东征西讨纵横驰骋于辽东大地。万历三十五年(1607)三月,乌碣岩大战中面对乌拉部优势兵力突然截杀,褚英毫无惧色与弟弟代善各领兵五百分两路夹击乌拉兵。褚英奋勇当先直入敌阵无人能挡,乌拉兵虽经苦战终不能相抗溃逃而去。乌碣岩大战后努尔哈赤嘉许褚英作战英勇、多谋善断,又赐以“阿尔哈图图门”尊号(满语意为计谋广略)。清人也因此尊称褚英为“广略贝勒”。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褚英与阿敏统领五千人马再次出征,一举克取乌拉部凭险据守的宜罕山城。此战不仅再次重创乌拉部,还缴获大量战利品。

可以说在努尔哈赤创业建国的过程中,功勋卓著的褚英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因其骁勇善战且武功赫赫,努尔哈赤对长子褚英格外青睐,打心底觉得褚英足可堪当大任。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五十三岁的努尔哈赤正式决定,选立长子褚英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授命褚英执掌国政。从这时起褚英跻身为建州女真二号人物,而且真正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然而褚英执掌国政后,很快便因骄横专权激起众怒。这都要怪褚英生性残暴心胸又很狭隘,处事不公不说还喜好作威作福。不仅未能同父亲努尔哈赤所倚重的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等“五大臣”,处好个人关系。就连包括四大贝勒在内的兄弟们也为褚英所不容,以至兄弟之间互为仇雠。褚英的种种不智和愚莽,让“五大臣”和诸弟们迅速联合起来共同抵制褚英。父亲努尔哈赤多次苦口婆心劝诫,可褚英就是不思悔改并扬言“我即位后,将诛杀与我为恶的诸弟、诸大臣”。为维护建州内部的团结稳定,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三月二十六日,努尔哈赤不得不将曾被自己寄予厚望的长子褚英,幽禁于高墙中。

狭隘专横的褚英遭幽禁后不仅不知省悟悔改,还歇斯底里地咒诅父兄及诸大臣。见逆子悖恶至此,作为父亲努尔哈赤无论如何无法接受。常言道,虎毒不食子。但为了不给后世之君遗留祸根,在将长子褚英囚禁两年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努尔哈赤下令处死褚英。是时,壮年而亡的褚英年仅三十六岁。舔犊之情,人所共之!回念当年,努尔哈赤遭刺客暗袭。危难关头,努尔哈赤急忙先将长子褚英、次子代善、长女东果藏于柜中,而后才转身去与刺客搏杀。由此足见努尔哈赤爱子之情何其挚切,护子之情何其至深。可想而知当努尔哈赤下令处死长子褚英时,他内心中的痛楚肯定是无以言表,私下里努尔哈赤也必定免不了老泪纵横。然而努尔哈赤的牺牲是值得的!须知褚英的残暴不亚于隋炀帝杨广。若留着褚英不除,其后果不堪设想。反倒是褚英死后,既避免后金政权重蹈隋朝仅历二世而亡的覆辙,又确保建州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统一。这便为后金的崛起再次夯实了根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