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囚弟弑子 - 图腾海东青 - 折冲万里01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图腾海东青 >

第76章囚弟弑子

努尔哈赤退回建州后积极修整军备,整顿人马,拟于十月再次发兵叶赫。叶赫贝勒金台吉闻讯后吓得急忙上书朝廷,请求明朝予以出面干涉。明朝依从叶赫所请,命辽东地方联合叶赫及亲明的蒙古各部联合武力干涉。得知明朝出兵消息努尔哈赤大为吃惊,出于谨慎建州立即转攻为守,全面布防如临大敌。根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建州)咸聚壮丁,骑军则守城,步军则自其穴三十里许,叆阳、宽甸、抚顺所等三路要害处设筑长城,以防天兵出入之路”。就这样在明朝联合各方武力干涉下,努尔哈赤对叶赫的兴兵再讨最终不了了之。

原本对建州不闻不问的明朝,此番为何会如此兴师动众非要出兵干涉哪!这还得从明朝制衡东北女真的策略调整说起。努尔哈赤崛起的势头实在太快了,眼见建州势力越发做大做强,腐朽昏聩的明朝也开始察觉出事态不妙。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八月,明朝再度启用此前遭弹劾且离职多年的李成梁。此时的李成梁已经七十六岁高龄,老气横秋不说也无复当年叱咤风云之勇。更要命的是辽东防务已成破败之相,反观李成梁一手荫蔽、扶持起来的建州女真,纵横驰骋于辽东大地上兵锋日盛。李成梁终于明白过味儿来意识到事态严重性,但物是人非他也真心无力去扭转态势了。他唯一祈盼的,就是尚未显出明显异心的努尔哈赤能够一直“忠顺”下去,起码也要尽可能地去维持那份毫不牢固的“双边和平”。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李成梁曾力主将辽东明军针对女真的军事防线,向鸭绿江方向推进八百里直至宽甸,这片深入女真腹地的军事前哨就是著名的宽甸六堡。经过三十余年不断开发,宽甸六堡“生聚日繁,至六万四千余户”。待至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由于宽甸六堡深入孤悬,反观辽东防务又大不如从前防守起来极为吃力。李成梁与总督蹇达、巡抚赵楫商议,将防线后撤放弃宽甸六堡。安家于宽甸六堡的“六万余人,尽归故土”,有些居民不愿离开,李成梁便以武力强行驱赶,造成很多流血事件死者甚重。就这样在百姓的怨声载道和朝野上下一片质疑声中,八百里沃野良田白白地落到努尔哈赤之手。建州国力由此获益颇丰,精神上也大受鼓舞。受此事件影响,建州对外扩张步伐大幅加速,转年便大破乌拉灭了辉发。

对于李成梁放弃宽甸六堡之举,后人多认为他有里通外国、荫敌养寇的嫌疑。但笔者认为,李成梁在主观上是并不愿意如此的。这实在是为努尔哈赤的凌厉势头所迫,为求相安无事而不得已姑且为之。在当时情况下,位于建州腹地的宽甸六堡其势难守已成事实,留之不足以遏止建虏,反倒很可能激起双方冲突。为了不至事态过早恶化,抱着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李成梁这才狠心放弃宽甸六堡。只是自古以来,委曲退让下又有几个真能求全的!李成梁晚年的种种糊涂透顶,完全湮灭了他此前积攒的一世英名。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李成梁在满朝抨击声中再遭弹劾罢免。七年后,曾经威震辽东的风云人物李成梁病死于北京。

明朝能够听从李成梁所请,完全放弃要地宽甸六堡。这一举动标志着明朝已经非常在意建州女真的威胁了。实际上自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八月,李成梁再度镇守辽东起,明朝方面就已开始采取措施试图防范、遏制建州女真的不断崛起势头。其所采取的手段便是在建州女真内部寻找能为朝廷所用的代理人。这个人须能牵制努尔哈赤,同时还要确保建州对明朝忠顺。几经挑选明朝终于找到自己的意中人,此人即是建州女真的二号人物舒尔哈齐。

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同父同母的胞弟,史载,其人素以“多智习兵”、“骁勇雄部落中”、“有战功,得众心”而著称。自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举事起,舒尔哈齐便是兄长努尔哈赤征战四方的左膀右臂,同时也为建州女真的统一大业立下了卓越功勋。因其资历及威望甚高且功勋卓著,舒尔哈齐在建州的政治地位极为显赫,仅次于努尔哈赤。以至于舒尔哈齐可以拥有直属于自己的军队。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建州共计有兵马一万五。其中努尔哈赤麾下军士一万,战马七百余匹,舒尔哈齐麾下军士五千,战马四百余匹。舒尔哈齐位高权重之深由此可见一斑。明朝对舒尔哈齐是非常看重的,《明神宗实录》甚至将努尔哈赤、舒尔哈齐兄弟相提并论,统称为都督。而朝鲜人亦将努尔哈赤、舒尔哈齐合称为“两都督”。

古语有云:“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努尔哈赤、舒尔哈齐兄弟即是如此。努尔哈赤平素以统一女真、同明朝分庭抗礼作为平生夙愿。相比于兄长努尔哈赤的勃勃野心,舒尔哈齐则更多延承了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一向忠于明朝的政治传统。即便在统一建州各部后,舒尔哈齐仍旧安分守己甘心顺命于明朝统治权威,从不愿与朝廷作对。后世学者认为,舒尔哈齐浓重的亲明政治立场,应与其曾数度代表建州女真赴北京朝贡有直接关系。朝贡期间,舒尔哈齐大开眼界,既领略了明朝内地无尽繁华与富庶,同时也加深了他对汉族先进农耕文明和优秀儒家文化的兴趣和向往。就在这悄无声息之间,舒尔哈齐对明朝亲善之情油然而生。

正是舒尔哈齐的亲明政治立场,使得明朝对他格外看重。当明朝于建州内部寻觅可用代理人时,舒尔哈齐自然成了不二人选。因于此明朝每每都会给予舒尔哈齐各种特殊礼遇。赴京朝贡期间,舒尔哈齐总会得到高规格隆盛接待,获得丰厚的赏赐以及朝廷的不断提拔。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七月,舒尔哈齐第二次赴京朝贡时,即被授予属于高级武职的都指挥之职。再到后来,舒尔哈齐又被朝廷晋升为“建州右卫女直夷人”的头领。为拉拢舒尔哈齐,李成梁还让自己的儿子李如柏迎娶了舒尔哈齐之女,进而同舒尔哈齐结成政治姻盟。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舒尔哈齐妻子病故时,李成梁父子特意准备丰厚祭礼前去治丧,场面备极隆重。总而言之通过一系列拉拢举动,明朝成功促使舒尔哈齐愈发向朝廷靠近。

在明朝不断拉拢和挑唆下,深受朝廷恩宠的舒尔哈齐开始对政见不同的兄长越发不满。尤其征讨海西女真期间,努尔哈赤、舒尔哈齐兄弟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二人关系也日益紧张。曾经生死相随的手足兄弟竟于大庭广众、睽睽众目下,因意见相左而多番激烈争吵。舒尔哈齐对兄长努尔哈赤严重不满情绪的具体表现,即是在战场上的倾摇懈弛甚至暗中抵制。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九月,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征讨哈达贝勒孟格布禄据守的哈达城,并命舒尔哈齐统领本部一千人马作为先锋。但在兵围哈达城后,舒尔哈齐却始终不予进攻。孟格布禄引众冲出城外,舒尔哈齐也只是派人告之努尔哈赤,“彼城兵出矣!”而舒尔哈齐依旧不肯领兵迎敌。努尔哈赤知闻后训斥弟弟舒尔哈齐,“岂为此城无兵而来耶!”说毕,努尔哈赤亲自督兵迎敌。不成想舒尔哈齐的部属故意在途中堵塞,使得努尔哈赤无法与敌接战。努尔哈赤愤而修改线路沿城墙下而行,城上哈达兵趁机矢石齐发致使建州兵马多有死伤。此战舒尔哈齐处处制掣,他本意指望兄长能知难而返,可坚毅果决的努尔哈赤就是不肯罢兵还师。在努尔哈赤亲临督战下,建州兵激战六昼夜终于攻下哈达城,生擒哈达贝勒孟格布禄。

在攻灭哈达部之战中舒尔哈齐屡屡不听兄长调令,还故意于途中放水几乎令全军无功而返,这已着实让努尔哈赤大为恼火。不仅如此舒尔哈齐还自恃背后有明朝鼎力支持,明目张胆地树在建州立个人权威,并向兄长努尔哈赤的领导地位发起挑战。笔者虽不敢断言,此时舒尔哈齐已萌生弑兄篡位之心,但舒尔哈齐绝对怀有觊觎建州女真最高领袖地位的政治野心。

待至努尔哈赤对乌拉部用兵时,兄弟二人本已紧张的关系再度激化。原来舒尔哈齐不仅与明朝保持着密切往来,他还通过多次联姻同乌拉部结成牢固的姻盟关系。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舒尔哈齐迎娶乌拉贝勒布占泰的妹妹为妻,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舒尔哈齐又将自己的女儿额实泰嫁给布占泰。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舒尔哈齐再将另一个女儿娥恩哲嫁予布占泰。正因舒尔哈齐同布占泰结有姻盟,见兄长努尔哈赤执意要对乌拉部用兵,舒尔哈齐由是想方设法处处掣肘设绊。甚至有些学者认为乌碣岩之战中,建州兵会突遭乌拉部优势兵力截杀,极有可能就是舒尔哈齐向布占泰告密的。是役,舒尔哈齐不愿杀伤女婿兼妻兄部下,刻意率部将常书、纳齐布止兵观望消极退避。幸亏褚英、代善率兵苦苦力战方才大破乌拉兵,取得乌碣岩大捷。努尔哈赤对弟弟的忤逆之心和不臣之举看得清清楚楚。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三月,努尔哈赤按以同乌拉交战时抗命怯战的罪名,要处死舒尔哈齐麾下的两员猛将常书、纳齐布。进而剪除舒尔哈齐的左膀右臂,削弱已成异己的舒尔哈齐势力。没想到舒尔哈齐誓不服软更与兄长针锋相对,直言“若杀二将、即杀我也”,摆出一副决死相拼架势。为避免祸起萧墙,努尔哈赤被迫让步但仍旧罚常书一百两黄金,夺纳齐布下属人马。同时剥夺舒尔哈齐的军事指挥权,将他排挤出建州最高军事领导层。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