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犁庭扫穴 - 图腾海东青 - 折冲万里01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图腾海东青 >

第58章犁庭扫穴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明朝爆发“土木堡之变”,数十万明军精锐被瓦剌击溃,堂堂大明天子英宗皇帝也被瓦剌俘虏,天下为之震惊。这场惊天动地的巨变发生后,建州女真彻底放下先前所有顾忌,大举入寇辽东肆意抢劫人畜粮食,史称“辽东为之弗靖者数年”。

有些学者认为,建州女真的入寇举动应该是受“北虏迫胁”所致。可笔者对此抱有不同看法,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确曾攻掠过东北地区的兀良哈蒙古和女真各部。但就此论断建州女真攻掠明边乃是奉也先的调遣未免太过牵强!倒不如说是也先势力东进后,建州女真趁机在见风使舵刻意归附,寄望能借助瓦剌声势为己所用更好在明边渔利。若不然,瓦剌部在北京城下遭到名臣于谦率领的明朝军民迎头痛击。被打得惨败的也先被迫与明朝讲和后,为何不见建州女真奉也先之命停止对明边袭扰哪!反倒是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明朝与瓦剌恢复贡市关系,也先派脱脱不花率兵协助明朝进攻女真各部,并口口声言要“收捕建州等卫都督李满住、董山等”再献于明朝以示瓦剌议和诚意。面对明朝和瓦剌联兵进剿,建州女真自知无力抵抗,为了保存实力立即转移部众“建州等处一空”。几经迂回周旋,建州女真终于躲过脱脱不花所部以及明军的进剿,逃过一场劫难。由此可见上文中建州女真对明边的袭扰绝非什么受“北虏迫胁”,根本就是趁着明朝遭难建州女真在刻意落井下石攫取益利。

土木之变并没有终结明朝,但却成为了明朝与女真关系的重要转折点。常言道,开弓没有回头箭,此时建州女真已横下一心要与明朝纠缠烂打到底。既然瓦剌蒙古半路反水再也不能指望上了,建州女真索性联合海西女真以及其它志同道合的蒙古部族(包括:兀良哈部蒙古、喀剌沁部、翁牛特部等),继续袭扰明边。一时间把明边辽东闹腾得警讯不断狼烟四起。

这时期史籍文献中,关于建州女真勾结诸胡劫掠蹂躏明边以及涂炭边民的记载比比皆是。

黄道周的《建夷考》记载,“正统时,建州卫指挥董山,煽诱北虏入寇,杀掠不绝。景泰中,巡抚王,遣使招谕。稍归所掠。复款关”,“董山纠毛怜、海西诸夷,盗边无虚月”。

《明实录》记载,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五月,“近得镇守辽东总兵等官奏报,开原、沈阳等处达贼入境,抢掠人畜及攻围抚顺千户所城池,审知各贼,乃建州、海西野人女直头目李满住、凡察、董山、剌塔为北虏迫胁,领一万五千人来寇,守备官军追逐出境;又称欲增人马再来攻劫”。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北虏(喀剌沁)部落惟孛来最强,又密招朵颜三卫及海西野人女直,相结屯住”。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五月,巡抚辽东左佥都御史滕昭等奏:“虏寇累人开原境抢掠人畜”。六月,镇守辽东太监李良等报:“虏入灰山等处剽掠人畜”。七月,兵部奏报:“辽东花儿营等处虏寇入境,按抚指挥张斌、分巡指挥毛钦、守堡百户胡荣防守失策,请治其罪”。九月,建州女真“拥众六千,分掠开原、抚顺、沈阳、辽阳等处”。成化三年(1467年)三月,李良等又报:“达贼屡入边境,杀虏官军人畜及器械财物”。四月,建州左卫督董山等“纠合毛怜等处夷人侵犯边境,虏掠人畜”。自开原至辽阳六百余里“数万余家,率被残破”。成化三年(1467年)六月,建州女真勾结蒙古翁牛特部首领毛里孩(又称毛里孩太师)再次侵扰明边,“毛里孩拥众数万向东而行,建州女真数寇辽东”。史载成化年间建州女真为祸最甚时,竟至“一岁间,入寇九十七次,杀虏人口十余万”。

以上文献记载着实令人触目惊心,每条记录字里行间所充斥的,尽都是无辜边民的殷殷鲜血和斑斑泪痕。而无数边民的血与泪也在向世人赫然昭示着,经过元末明初近百年的不断发展,东北地区的女真族群尤其建州女真已经做大做强。不仅严重威胁着辽东安全同时也动摇了明朝在东北地区统治,在女真入寇的接连警讯中明朝脑海里再一次响起那句古老谶语,“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不经意之间仿佛一阵刺骨寒风吹过,令人感到阵阵阴森骇恐。

曾经为祸中原的女真人又来了!为防范女真以及蒙古各部对辽东地区的接连侵犯,明朝于辽东镇大力构筑以边墙为依托的防御工事。而这段防御工事再与其它边镇边墙相联,这便是绵延万里气势磅礴的明长城。学者们特将明长城中位于辽东的一段,称作辽东边墙。辽东边墙全长2000余里,西起山海关,东迄辽宁宽甸县鸭绿江边,是明代九边防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作为一项明朝重点建设军事工程,辽东边墙并非一气修成。而是根据女真、蒙古各部距离辽东远近以及各部势力发展情况、威胁大小,分段分期修筑而成的。辽东边墙大体分作三段,其中辽河流域边墙修筑时间最早,始建于永乐年间。从广宁(今辽宁北镇)镇静堡起,到开原镇北关(今开原东北莲花街村)止,长700余里。辽西边墙修筑于正统年间,从山海关外的铁场堡吾名口(今绥中西南铁厂堡吴明口)起,至广宁镇静堡止,长870里。辽东东部边墙修筑于成化至万历年间,先后经由韩斌、周俊、李成梁主持营造和修缮。从开原镇北关起,到丹东鸭绿江畔宽甸江沿台(今宽甸县南境虎山),长520里。至成化十七年(1481年),辽东东部边墙修筑完毕,沿线计有边堡98座,墩台849个,同时明朝派戍大量官军驻守耕垦。每个边堡的驻军从五六百人到四五十人不等。辽东东部边墙的漫长防线上基本做到十里一堡,五里一台,雄关、隘口林立,烽火台、瞭望台星罗棋布从而在整体上构成一个完备防御体系。

明朝苦心营建辽东边墙,其初衷就是为守卫辽东和拱卫京师多一道防御屏障。但在实际边境防务中,辽东边墙连同整个万里长城只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起到减缓或阻遏作用。却很难将北方少数民族彻底阻绝于长城之外,更不可能换来边境的永久安谧。以辽东为例,建州女真或者其它女真、蒙古各部照旧能洞穿辽东边墙防线,频频破边入寇劫掠给辽东百姓带来深重苦难。对于建州女真多年来的肆意为祸,《明实录》有这样一段深刻论述,“建州等卫女直都督李满住、董山等,自正统十四年以来,乘间窃掠边境,辽东为之困敝”。既然辽东边墙挡不住建州女真的不断侵扰,而明朝又宁死不愿花钱求和,生恐重蹈北宋屈辱而亡的覆辙。既如此为保边安民明朝就只剩下一个选择,杀!杀到女真人不敢犯边无力犯边为止。

历代中原王朝在制衡北方少数民族时只要有需要而且有效果,什么样的残暴手段都能使得出来。为削弱、瓦解乃至消灭敌对的北方部族,中原王朝可以毫不犹豫地举起屠刀施以频频杀戮。历史上这样血腥屠戮的例子屡见不鲜。辽朝为制衡生女真诸部,就采取频繁征剿屠杀的方式予敌手以打压。金朝则三年一次减丁,定期到漠北屠戮草原诸部。当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单纯军事防御都不足以平稳辽东紧张局势后,明朝忍无可忍也同样举起了手中屠刀。

明代,明英宗复位后最先向女真发起军事攻击。根据《明英宗实录》记载,建州女真联合海西女真侵犯骚扰明边,时提督辽东军务左都御史王翱建议:“海西、建州贼徒李满住、剌塔等累入境肆掠,臣等议调官军分三路先擒剿满住、凡察、董山三寨,然后发兵问罪海西”。明英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但因受制于内政外交多重因素掣肘,明朝此番军事行动不仅规模有限,也没收到什么明显效果。等到明宪宗继位,女真对辽东的侵扰更是到了无以复加地步。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十二月,女真入犯明总兵郑宏战败。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正月,海西、建州女真复入鸦鹘关(今新宾三道关),明都指挥史邓佐在双岭中了女真人埋伏,邓佐战死。根据《明宪宗实录》记载,“一岁间,(女真)入寇九十七次,杀虏人口十余万”,“辽东为之困敝”。听闻败报只把明宪宗气得咬牙切齿,并下定决心务要彻底解决多年难治的辽东边患,狠狠收拾那些胆敢忤逆天威、悖反朝廷的可恶女真人。而首要打击目标就是罪魁建州女真。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明宪宗诏令兵部选将练兵整饬边备准备犁庭建州女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